APP下载

1977年恢复高考:查全性慷慨陈词,邓小平当场拍板

2018-01-18傅振国

党员文摘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全性邓小平座谈会

傅振国

编者按:40年前的1977年12月,中断11年的高考恢复。恢复高考连同一系列改革措施,让中国社会迎来了科学和知识大放光彩的春天。为纪念这一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特选刊此文。

查全性先生,武汉大学教授、电化学家,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让查先生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邓小平面前慷慨陈词,建议1977年恢复高考,邓小平从善如流,当场采纳他的建议。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教育界拨乱反正、翻天覆地的第一件大事。

查全性被点名到北京开会

1977年7月底的一天,教育部来了通知,点名要查全性到北京开会。既没有说开会内容,也没有说会期有多长。从“文化大革命”至此时,他一直没上讲台,在学校实验室搞科研。

8月1日,查全性坐飞机到北京,到机场迎接他的是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参加会议的人员,都住北京饭店老楼。此时,查全性才知道,这次会议名叫“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科学界领头的是中国科学院负责人方毅,教育界领头的是教育部长刘西尧。参加座谈会的33位同志,绝大多数是科教界名人,如: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清华大学校长何东昌,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复旦大学副校长苏步青,还有中科院的吴文俊、王大珩、邹承鲁等等,年龄多在六七十岁。查全性算是年纪轻辈分浅的:52岁,副教授。

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座谈会?查全性并不知道,一个大人物早就谋划着科学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

这个大人物就是邓小平。

从1966年至1969年四年,大学停止招生。大学老师到“五七干校”,在校学生搞“文化大革命”,然后上山下乡。这四年是新中国大学教育的空白。

1970年,毛泽东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高校恢复招生,招收初中毕业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的工农兵学员。

从1970年到1976年,这7年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的十六字方针招生。全面客观地看,十六字方针有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没有刚性的公平的操作方案,“群众推荐”往往走了过场,“领导批准”为领导走后门提供了方便。当时还流行“血统论”,出身不是工农兵家庭的子女,基本上推荐无望。另一个问题是取消了文化考试,学员文化程度差异很大。大学上课,学生80%是初中和初中以下的文化,必须补初中、高中课程。一个班里,有高中文化的有小学文化的,老师只能就低不就高。大学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结束,正式恢复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邓小平主动提出分管科学和教育。

邓小平7月21日才正式恢复职务,查全性他们7月底就接到参加科教座谈会的通知,可见邓小平对科学和教育的拨乱反正多么着急。

查全性发言击中邓小平心弦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这是邓小平再度复出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

邓小平是真心想听到专家学者的意见。五天座谈,只有半天他因外事活动没有参加,其余时间,天天到场,从头听到尾。

查全性回忆:“参会的都是著名学者,我开始两天没有发言,听他们讲。后来,看小平同志这么认真,觉得这个机会很难得,把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很可能解决问题。于是,开始在本子上写发言提纲。”

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

党委负责人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是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

邓小平插话:“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个话题一下子触动了查全性,久藏心底的对教育危机的感觉、感受、感慨,当着小平同志的面,喷涌而出:

“邓副主席,我要发言。”

“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原因呢?一是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但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的问题。”

“现行的招生制度,有四个严重弊端: 一、埋没人才。一些热爱科学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而那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却占去了招生名额,这是极不合理的。二、现行招生制度卡了那些没有特殊关系的工农子弟上大学。群众反映说:解放前上大学靠钱,‘文化大革命前17年靠分,现在靠权。解放前,我们没有钱,现在没有权,靠分还能有份。三、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不正之风,而且越演越烈。据我所知,今年招生还没有开始,已经有人开始请客送礼,走后门。制度不改,走后门不正之风刹不住。四、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现在,甚至连小学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学不需要凭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

查全性这一段慷慨陈词,显然击中了邓小平的心弦,邓小平聚精会神倾听。

查全性接着提出建议:“一、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招生报考制度,招生名额不要下到基层,由省、市、自治区掌握。现在名额分配上很不合理,走后门很严重,名额分配上,多的涨死,少的饿死。二、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學和外文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三、要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能按自己志愿选择专业。大学生可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也可以从社会青年中招。有些人没有上过高中,但实际上达到了高中文化程度,可不受资历的限制。”

查全性一番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座谈会上插话踊跃,气氛热烈。吴文俊、王大珩、汪猷、温元凯等纷纷发言,赞同查全性的主张。

查全性又郑重建议:“一定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办!”

邓小平一锤定音

查全性有所不知,就在这个座谈会之前一个月,6月29日至7月13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已经召开了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工作会议,形成了1977年高校招生方案。这个方案还是沿袭“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招生方针。8月4日,教育部已将1977年的招生方案报送国务院了。

查全性更不知,就在五天前的8月1日,邓小平在听取方毅、刘西尧的汇报时指示:“一年准备,从明年开始两条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特别是理工科。开学的时间,统一在秋季好。”

邓小平的想法,1977年,用一年时间做准备,1978年正式恢复高考,生源一半是应届毕业生,一半来自社会青年。

眼前这位查全性,却提出要在今年就恢复高考。

“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邓小平侧身转头,问教育部长刘西尧。查全性赶忙插话:“来得及!来得及!宁可推迟两个月高考,不然,又招来20多万人,好多不合格,浪费损失可就大了!”“来得及!”刘西尧的回答,进一步增强了邓小平的信心。

邓小平一锤定音:“改嘛!既然今年还有时间改,就坚决改嘛!把太原招生会议的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这涉及到几百万人的问题。今年开始就改,不要等了!”

从此,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后11年没有高考的历史。

高考在冬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一次。1977年冬季高考,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夏季考试秋季招生,录取新生40.2万人。

邓小平的决策、查全性的建议,改变了几代青年人的命运,改变了中国教育的走向。1977年、1978年考入大学的知识青年,受惠最大最直接。

查全性后来说:“我能够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并不是因为我特别有创见,当时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只是我有这个机会讲真话,这个机会难得。我敢于说,主要觉得小平同志亲临会议,如果说了,可能解决问题,冒一点风险是值得的;如果不说,错过这个机会太可惜了。”

正因为查全性有实事求是之魂、敢想敢说之胆、善抓机遇之智,于是,历史便选择了查全性。

(吕丽妮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性邓小平座谈会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查全性:推动恢复高考,他只是说了该说的话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谈勇教授治疗卵巢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经验
红色读物
补肾疏肝方与常规促排卵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38例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