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芝林 弘扬中药文化的使者
2018-01-18瓯江
瓯江
自神农尝遍百草后,中医药文化绵延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其中以“南药”为代表的岭南中医药文化经久不衰。
1806年1月,南海河清堡的一位黎姓先生邀来同族4人共同投资,合股开设了一家中药铺。铺面位于广州市老城区惠爱大街清风桥边惠爱中路94号,前店后作坊的格局,以经营中药材配剂为主,兼营一些膏丹丸散成药,取名采芝林。
谁都没想到,“采芝林”三个字穿越了时间长河,流传两个世纪,如今依然生机勃勃,成为老广们“执中药”的首选。
早在采芝林创业伊始,创始人便提出了“兴药、济世、救人”的经营理念,更有“团结、务实、兴药、济世”的企业精神。或许就是这么朴素的理念,带着采芝林走过了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
百年历史的沉淀
早在两百多年前,采芝林便因店内药材药味齐、自制膏丸疗效好深受欢迎,尤其是他们家的拳头产品——八宝清火通明眼丸和枇杷膏更是供不应求。药铺处于广州市府署西侧中心位置,算得上是那个年代的CBD,经常车水马龙,路人如织,生意蒸蒸日上。
当时番禺有一位举人,名叫刘华东,他以才气和仗义远近闻名。黎氏心生仰慕,专程上门拜谒,恰巧刘华东对采芝林也有所耳闻,二人一拍即合,刘华东便挥笔题写“采芝林”三个大字。黎先生命人做成黑漆底凸金字的大牌匾,簪花挂红,悬放在殿堂正中。有了文人加持,一时间,采芝林声名鹊起,越做越旺。
20世纪30年代,广州中药行业一片繁荣,竞争也日趋激烈。采芝林另辟蹊径,为了推销产品,想出“独门妙招”——在科举考试时派出人马站在考场门外,把成药封包作为礼品赠送,并将品牌和产品编成快板现场宣传,前来考试的儒生通常来自附近各个地方,采芝林便可以透过儒生的口口相传,广而告之,影响力遍及更远的地方。这在几乎谈不上传播技术的年代,绝对是一次创新,也成为“广告”的雏形。
随着黎氏第五代子孙黎子铭任经理执掌店务、黎溢泉司理熟药丸散业、黎穗初司理生药参茸业,创始人确立的“兴药、济世、救人”建店宗旨作为采芝林中药文化核心也渐成雏形。
1937年10月,日军侵略广州,不少药行铺面、货栈、仓库被烧毁,广州中药材行业一落千丈,采芝林勉强维生。直至抗战胜利后,京汉铁路开通,各地不少客商来广州采购药品,刺激广州药市迅速发展,至1945年底,广州全市药材铺发展到300多间,形成购销两旺的局面。采芝林借助老字号名声越做越大,迎来了新的发展。
随着新中国成立,以采芝林药店为典型代表的广州中药材商业行业又经历了一系列历史变革。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过渡时期党的总路线指导下,国家对资本主义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对小商贩采取了多种安排和改造的措施。1955年前,药材行业并未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是私营老板开店、店员打工的状况,此时的广州市药材市场仍是一个浓厚的集散批发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不少药行、药店改组整合,至1955年,全市药材批发商和零售店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芝林于1955年4月1日迎来历史性一刻,广州市第三商业局把“中药材批发部”“药材零拆部”“中药材中心批发部”“药片参茸批发部”“南北药材批发部”“西土药材批发部”和“炼制药材批发部”从广州市供销合作社土产贸易公司分离,成立了国营广州市药材公司(现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同年5月,公司成立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中区总店,至此,广州市药材市场有了专门经营中药材的国营商业为主体的经济力量,开始对私改造前的准备工作。
次年1月,广州市私改工作进入高潮,开始进行公私合营改造,全行业实行公司合营后,广州市药材公司把全市的中药商业结构调整为荔湾、海珠、越秀、生草药四个批发部和365个零售店以及一个药材加工场所组成的营销网络。
采芝林药店在公私合营后,改变了前店后作坊的经营方式,中药店与制作业分离,不再自制成药,被指定为广州地区四间中药配剂重点店之一。
1978年12月,改革的春风沐浴着中药材行业,采芝林积极配合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市场的开放,紧跟形势成立了贸易中心、购销部,成立三大分公司,促进药材从产区到销区的交流。实现药材行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十二年后,广州市药材公司已成为拥有药材购销部、药粉中草药批发部、仁济路营业部、药材贸易中心、广州药材商场、北京路药材商场、荔湾药材分公司、越秀药材分公司、海珠药材分公司和中药饮片厂10个二级法人独立核算企业,拥有36个仓库,总面积达64675平方米,全市隶属广州市药材公司的零售店达153家。
改革创新的脚步并不止于此,进入90年代,采芝林几经波折展翅腾飞。1996年,由广州市药材公司组建的全国第一家连锁经营大药店——广州采芝林药业连锁店开始正式运作,并在同年6月,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药品质量险”,开创了保险公司投保药品质量的先河。次年10月,参与了“广州药业”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998年10月,又参与了广州药业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工作。
随着中国加入WTO,药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全面放开,零售药业成为各路资本争相逐浪的战场,个体和平价药房涌现,仅在广州就有5000多家药店,连锁品牌也扩充到37个。采芝林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度扩张至160家的连锁店也减少至86家。2004年更陷入经营低谷。
为调节亏损状态,2005年初,广州市药材公司组织架构进一步调整,形成营销中心、配送中心、职能部门以及下属中药饮片厂、广州采芝林药业连锁店的布局。在一系列调整后,同年底扭亏为盈。借“十一五”发展规划开局东风,采芝林品牌进一步发展。2006年,总体销售同比增幅达46.5%,更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我国第一批“中华老字号”。endprint
2008年,广州市药材公司更名为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这一具有200余年历史、传承者中药文化血脉的老品牌也借此极大提升了品牌价值。弘扬中药文化、解放思想、抓好新经济时期中国商业企业的营销创新,打造华南中药第一品牌,使企业根基长青成为采芝林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任务。
老字号的情怀
团结与务实让采芝林屹立不倒,不忘“兴药”与“济世”是这个百年品牌的格局所在。
1931年,国民党中央政府会议上通过“关于废止中医药提案”,广州中医药界于3月19日集会并通电抗议,立3月17日为“中医药大团结纪念日”,迫使国民党政府撤销此提案,中医药得以存活与发展。采芝林与整个中医药行业一道闯过“生死关”。
采芝林明白,只有中药行业发展,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自己才能存续,否则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秉持着“兴药”的理念,采芝林主办了药交会,打出“广药”品牌。人们耳熟能详的陈李济药厂、中药一厂(原保滋堂)、奇星药厂(原李众胜、钱树田、歧生堂)、潘高寿药厂、羊城药厂(原王老吉、马白良)等都有过百年的历史,各有其著名的中成药传统产品行销国内外:如中药一厂的“安宫牛黄丸”、陈李济的“驱风苏合丸”、“乌鸡白凤丸”;保滋堂的“保婴丹”;李众胜的“保济丸”、钱树田的各种膏药;奇星药厂的“蛇胆川贝末”(散剂);马白良的“七厘散”;王老吉的“王老吉凉茶”等等,以前药厂的产品很多是由采芝林经销,进而打出“广药”的品牌。
两百年前就深谙“广告之术”的采芝林,为“广药”打起call来也是不遗余力。1983年,采芝林首次举办广州市中成药展销会,首届成交额就达1100多万元。 至2001年,采芝林共举办30届药交会。面对同行,想到更多的是合作:如与陈李济药厂合作召开“咳喘顺丸”产品发布会,与敬修堂药厂合作召开“中风回春丸”产品发布会等,都有利于整个中药行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采芝林还组织药品下乡,扩大中成药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他们以轻骑队形式,携带录音机、扩音器、药品样品等,走遍粤北山区、珠江三角洲、潮汕地区、市郊等地进行宣传。同时,动员当地100多人,协助样品展览宣传,在公共场所张贴广告宣传等,使广大的农村社员群众了解中成药的主治功能和用法,便于選购服用。此后,采芝林又多次组织中成药下乡,解决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和山区缺药、少药的问题。
每个做医生做药品的人的初衷都是为了悬壶济世,采芝林的“济世情怀”更深入骨髓,也更加脚踏实地。
采芝林响应广药集团建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着重加强国药馆旗舰店、社区便民店的建设。自2005年以来,采芝林参与由省、市药监局以及广药集团共同主办 “3·13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日暨‘永不过期药店挂牌仪式”,属下采芝林分店获得“永不过期药店”称号。作为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的授权回收点,也作为广药集团的服务窗口,成为“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的践行者,采芝林再次赢得公众的信赖。
采芝林不仅用做好药来回报消费者,更以企业精神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016年5月以来,采芝林负责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园岭村的精准扶贫工作。
2017年8月,设立了“采芝林梅州中药产业化生产服务基地项目”,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3亿元,使用土地约130亩,建设内容包括中药材现代物流中心、中药饮片生产中心、中药饮片技术保障中心、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心等。建成后,将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生产基地将带动周边乡镇经济长效发展,实现“大产业”扶贫。
在小产业扶贫方面,2016年,发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4户发展土鸡养殖,发放鸡苗,使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长约700元。今年6月,鼓励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4户发展肉牛养殖项目。购买种苗、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帮助贫困户发展柚子、烟叶、水稻种植,建设光伏发电设备,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采芝林的领导班子们也身体力行,对园岭村42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定期入户进行探访,实时了解贫困户当下的困难和需求,从而实行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此外,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领导干部入户慰问,发放慰问品。
采芝林还关心村民是否“居者有其屋”,他们对3户贫困户危房实施改造,2017年底可以竣工入住。同时,对改造期间没有能力进行转移的2户危房改造贫困户以资金补助的形式帮助其租住房屋,实行暂时性安置。
除了帮扶到户,产业扶贫,采芝林对园岭村的基础设施也有投入。夜幕降临,街道两旁亮起的是新建的太阳能路灯,新建的水圳便利村民进行灌溉,街道也因为“三清理、三拆除、生活垃圾处理”等项目变得更加洁净。
2016年,采芝林的扶贫工作帮助园岭村脱贫11户20人,2017年脱贫20户73人。村集体收入情况也有所改观,2015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1200元,2016年增加5000元达到6200元,2017年计划增加10000元达到16200元。
采芝林并不止步于此,接下来还会在文化、医药方面继续帮助园岭村,并且在经济方面,与村民一道探索更新的发展模式。
“采芝林”品牌历经沧桑两百多年,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的62个春秋更是经历了企业从私营到国营、从国营到市场化经营的探索与艰辛,岭南中药文化的特色与发展也由其见证。
全国“中华老字号”、广东省企业500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佳单位、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中药饮片诚信品牌、全国中药系统先进集体、纳税信用等级A级纳税人、广东省诚信公约成员签约单位、最受消费者喜爱广州品牌100强等……作为一家企业,采芝林斩获名誉众多。作为中药文化的传承者之一,“采芝林传统中药文化”更被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采芝林不仅做好药,更以企业身份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偏远地区的人们,为他们能过上舒适的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中医文化里常讲的“悬壶济世”,大抵如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