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特征总结
2018-01-18王瑶函
王瑶函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海淀 100083)
南召宝天曼保护区,属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地理位置好、地质古老,地形复杂,气候优越。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保护机构健全,保护管理系统完整,保护区内人烟稀少,核心区内无居民,社会经济基础好。尤其是植被类型与区系成分独具过渡性,生态系统结构复杂而又具典型性,自然综合体复杂而又具完整性等特色,被列为国际和国家重要领域的保护区。
1 原始古老的自然性
南召宝天曼保护区所处的伏牛山为秦岭山脉东延最大的支脉,地质历史悠久,约形成于18亿年前震旦系,大地构造带属于华北地台南缘。在石灰系至二叠系中期,伏牛山为滨海沼泽平原,至二叠系末期,由于海西运动,本区隆起,海水退去。中生界的燕山运动,又产生了褶皱断裂。喜马拉雅运动又抬升,产生大褶皱深断裂带。加之流水和剥蚀形成沟深坡陡的地貌形态。由于本区成陆历史悠久,地形复杂,环境条件优越,致使这里保存有古老动植物种类。如古老孑遗植物有香果树、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山白树、青檀、三尖杉等。又如大鲵,是两栖动物中残存下来的古老种类。
本区还存在着大片原始性森林,是人为活动很少的地段,其中近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占80%。古木参天,老藤缠绕、结构复杂、层次多、枝叶茂,生态环境未遭破坏与染污,保水蓄水能力强,林地潮湿,苔藓满布,体现其原始古老的天然性。
2 南北过渡带的典型性
南召宝天曼的中山地带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完整的地段,是华北、华中与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森林类型多,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型。由于山地不高,南北共有种过渡形成成分较多,无论是水平地带性或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和物种,在这里与大的地理环境和具体的生态环境都相协调和适应,反映出明显的规律性和典型性。
3 复杂的生物多样性
3.1 植被类型的多样性
南召宝天曼植物群落分为7个植被型组,14个植被型,122个群系,在主要群系内划出群丛。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
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具体再现。在这个大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其核心组成是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而且生产力高,结构复杂,发育进化完善。能量流动与物质物理活跃,时空关系适宜,结构与功能协调,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相对稳定,处于主导地位的自然中心生态系统,这个中心系统不仅可以调节气候,净化大气和水体,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美化自然环境。而且,它保藏、庇护、孕育、繁衍着大量动植物和微生物,不仅是一个蕴藏着大量物种资源的“基因库”,也是一个物种遗传的“繁育场”。
3.2 物种的多样性
南召宝天曼维管植物共计186科,921属,2733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64属,163种;裸子植物6科,14属,20种;被子植物153科,843属,2550种。占伏牛山维管植物总种数的94.9%,占河南省维管植物总种数的86.5%,占中国维管植物植物总种数的9.1%。
3.3 物种的稀有性
南召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植物较多,且有一些稀有群落和众多的新物种。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珍稀濒危植物14种,国家珍贵树种15种,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75种。珍稀群落有香果树群落、领春木群落、水曲柳群落、紫茎群落、陕西紫茎群落、天目木姜子群落、米心水青冈群落、七叶一枝花群落、扇脉杓兰群落等。这里还是河南特有植物种的原产地,如河南石斛(Dendrobium henanense)、河南鹅耳枥(Carpinus funiushanensis)、河南蓼(Polygonum honanense)、河南翠雀花(Delphinium honanense)等几十个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