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2018-01-18

现代园艺 2018年13期
关键词:历史旅游文化

邓 虎

(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历史街区记载了古村镇曾经的繁华过往,而古村镇是农业文明时代固化下来的社会生活的空间载体。古村镇产生的同时就成为了文化生命的载体,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进程中,经过自身的积淀、融汇、聚散、再生、隔离等阶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价值和功能,赋予了历史街区新的生命力。在当今社会,古村镇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地方特色的发展、旅游娱乐等方面激发出更多的价值。历史街区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可以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作为历史街区,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和其留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以及代表城市的传统风貌。

1 保护历史街区的重要性

城市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的改造而形成的共同生活的聚居地。在历史更迭中积淀、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整个国家悠久文化的结晶,也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维持历史的传承,保留城镇的历史印记,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街区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街区见证了城市文明的发展变化,保护历史街区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文明记忆。历史街区保留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不同风格的建筑,还保留了历史人物生活的印记和文化遗物,这些都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所以就成为一个城市的文明象征和名片。我国地大物博,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彰显了国家文化底蕴的深厚和全体中华民族对五千年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一个合格的城市规划者,不仅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平衡好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历史街区是城市记忆的延续,是在时间的足迹中积淀、保存下来的。每一段街区、每一条古巷、每一座建筑,像是一部部文化史,记载着城市的沧海桑田,记载着过去和现在的延续。

2 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城市在扩建中与历史遗留下的街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在保护好历史街区的同时,进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每一个城市建设决策者需要面对的难题。美国学者大卫·哈维根据马克思的空间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空间的独特思想,就是“地理不平衡发展理论”,这个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空间生产上的[1]。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的以利润驱动的社会模型,空间规模生产和地理差异生产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城市的发展与历史街区的保护产生了矛盾。所以,在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着如下的几个问题:

2.1在开发过程中没有合理的规划历史街区是历史的产物,它的运作条件与现代化生活的节奏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如火如荼的旧城改造过程中,对老城区的保护很困难,虽然许多城市在改造中宣称要保留历史街区,但事实上只是表面的保护,许多历史街区受到“建设性破坏”,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甚至被以各种原因强行拆掉,不复存在。比如位于佛山的广府,它是一种文化群落,核心区为广佛肇,广肇均为府衙驻地。佛山属于广州府南海县下辖镇堡,近代的繁盛源于清代富商聚集。清代广州府辖14县,那些行政驻地往往也是政治活动的焦点所在,破坏也最严重,广州府衙现在已难寻踪迹。

2.2自然气候的破坏许多古建筑或文物在风吹雨打下,由于年久失修遭到自然的破坏,比如横亘千年的长城,在历史风雨的冲刷下,很大一部分的城墙已经遭受永久性的破坏,再也无法恢复到最初的样子,再比如一些古老的石桥、残破的木塔,可能突然就被上涨的河水冲塌或由于失火而烧毁,这都是因为在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上出现了漏洞[2]。

2.3开发理念错误,监督力度不够近年来,有些开发商看到历史街区可以通过旅游开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仅仅将历史街区当作是用来牟利的旅游资源,以保护文物为幌子进行旅游业的开发,这是本末倒置的错误理念,所以在开发过程中也使用许多错误的手段。有的地方以保护和发展历史街区为名拆旧建新,将历史建筑拆掉,重新仿造一个新的建筑,虽然在外观和质量上得到了全新的提高,但却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拿逢简水乡举例,它是在网上口碑相传的新兴旅游景点。由于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制度,古村落保护规划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商业开发就先行介入。使古村落格局和风貌在村民的自发改造和重建下丧失殆尽。由于相关部门对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的保护缺少合理规范和监督力度,文物产权问题模糊不清,导致文物的改造性破坏,风貌破坏等问题。逢简水乡的历史文化风貌的消失,使游客丧失了参观的兴趣,旅游业的发展也迅速衰落,所以,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误入歧途,这种形式的开发建设违背了历史街区保护的原真性原则,造成历史文化遗产的永久性破坏。

2.4开发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进行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时,在开发者眼中只有经济效益,在进行营销包装时过于流水化,同质化严重。同时,有的开发者对于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进行拔高,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保护,增加了收益的不稳定性、融资困难,在保护规则未建立时,商业就介入进来,市场力量带来的同质化给后期的改造提升增加了难度。

2.5纯政府的投入式保护,缺少运营思维有些地方是靠政府自身的力量对历史街区进行文化保护,以全民税收作为财务来源投入到开发保护中,这是花钱买政绩的行为,缺少科学的运营管理思维,而且靠政府自身力量很难对历史街区进行有力保护和合理开发。

3 历史街区的科学开发和有效保护措施

3.1明确历史街区的保护目的保护城市历史街区其实就是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要从历史文化和改造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保护的目的不是对历史遗物的完全保留,要在保护现有遗产的前提下探讨未来的开发方向。在开发保护的过程中要保持当地文化和城市发展的稳定性,防止产生无目的的、无规划的以政绩为主的错误理念。

3.2确保文化的主体地位在历史街区生活的当地居民是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要保证他们作为当地文化表述主体的地位。因此在确保地方文化传承者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才能在旅游项目开发中最真实地表述和宣传当地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3]。

3.3制定科学的开发模式目前,许多地区实行的是大规模的商业化开发模式,并不能直接用来对历史街区的旅游进行开发,这种开发模式是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难免在开发过程中造成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在对历史街区进行开发时,要由内向外、循序渐进,以当地文化传承和当地居民的意愿为主导,辅以政府的支持,使经济建设和文化保护平衡发展。广州沙面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政府在保护历史文化特色上起到了主导作用,对沙面岛整体空间格局和单体建筑均不做商业用途的改扩建,完善公了共设施,在不影响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在绿化和外部空间进行了科学的改造,同时满足了旅游业和居民的现实需求。

3.4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要重新调整旅游业衍生的产品结构,要从统一的大众旅游模式向个体的、小规模的自主式的观光模式发展,增加游客对历史街区文化的深入体验,研发能够传达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杜绝在旅游景点同质化纪念品的经营,还要使居民对选择旅游者的权力和自由得到有效保障。

3.5采用多方面共同开发的方式在对历史街区的开发保护过程中,要发挥城市全体的力量,不可采用以纯政府或纯市场为主导力量的开发模式,要发挥政府其对整体的管控作用,利用好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营模式,发挥散户的主观能动性,只有3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和完善全新的古村落保护与消费空间结合的新模式[4]。

4 结语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的项目,所以,要对现状客源进行分析归类,根据结果优化调整,对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再统筹考虑。对历史街区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形成以历史街区的保护带动旅游业的开发,以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历史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旅游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