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杂交水稻商品化育秧的思考
2018-01-18邹应斌周清明
邹应斌,黄 敏,周清明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
我国人多地少,发展基于水稻种植的多熟制作物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加速向城镇转移,从事水稻生产的劳动力缺乏,促进了传统的分散型种植方式逐步向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的水稻生产方式发展,以及种植大户、专业性服务组织的形成[1]。其中,水稻商品化育秧,即以商品交换的方式将育成的水稻秧苗销售给农户种植的模式已在各地推广应用[2~6]。笔者拟基于杂交水稻商品化育秧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讨推进我国杂交水稻商品化育秧的新方法。
1 商品化育秧的必要性
1.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就开始应用育秧移栽,通过育秧以延长生育期的方法扩大水稻的种植范围。到了明清时期,从北方引种到南方种植,水稻生育期缩短,同时,配套育苗移栽,发展一年两熟水稻种植。1949年以后,湿润育秧、旱育秧、设施育秧等育秧技术不断完善,育秧移栽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7]。近年来,由于从事水稻种植的劳动力缺乏,人工劳动成本刚性增加,促使水稻生产发生“三改”,即移栽稻改直播稻、双季稻改单季稻、杂交稻改常规稻,且面积逐年扩大,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口粮安全乃至粮食安全的形势不容小觑。
水稻直播栽培在生长期不受限制的条件下,与移栽稻产量差异不大。但是,不论是早稻、晚稻,还是一季稻,直播栽培条件下生育期都要缩短25~30 d,难免会减产。长江流域地区双季稻采用直播栽培,季节矛盾突出,导致生育期缩短;加之早稻出苗不整齐、晚稻开花期冷害、杂草(落粒谷)难以控制等,产量必然低于育秧移栽。
长江流域地区改双季稻为一季稻,开花期常常会遇到高温危害,结实期遇到台风或热带风暴从而引起倒伏,难以获得高产。一般来说,在长江流域以南海拔300 m以下地区种植一季稻,仅仅比种植双季晚稻每公顷产量增加1500~2250 kg,而比种植双季稻每公顷会减产4500~5250 kg。
虽然杂交稻一般比常规稻增产10%以上,鉴于直播稻及传统机插稻用种量大,杂交稻种子价格高,为降低生产成本,农民开始选择常规稻品种种植[1]。
1.2 提升水稻生产能力
育秧移栽可延长水稻生育期(秧龄期),有利于发展基于水稻种植的多熟制作物生产;具有易控制杂草,减少水稻生长前期肥料(氮肥)流失,增强水稻后期抗倒伏能力等优点,有利于实现水稻稳产、高产、高效。由于水稻分散育秧耗工耗时,机插稻的育秧技术要求高,农民开始放弃育秧移栽而选择省工简便的撒直播栽培方法。尽管直播稻存在杂草及鸟害防治难、整地开沟要求高、出苗不整齐等问题,但节省了育秧的环节,操作简便,加之化学除草和机械收割的广泛应用,生产上水稻撒直播栽培已得到快速发展。当然,该技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洞庭湖区的南县、鼎城、沅江等县(区)早稻生产开始采用直播栽培,由于直播稻的除草剂用量大、施用次数多,部分多年采用直播栽培的稻田鳝鱼、泥鳅、青蛙、蚯蚓等生物几乎灭绝,严重制约了稻田土壤的自我修复。
机插秧栽培比直播栽培省工、节本、增产。与移栽比较,直播栽培整地质量要求高、除草难度大,生育期缩短会导致减产;高产栽培条件下直播稻比移栽稻容易发生倒伏,表明直播栽培并不能真正省工高效。农民选择直播栽培是考虑其简便实用。开展商品化育秧,集成应用成熟的简易场地无盘育秧技术、精量播种技术及其种子处理技术,可大幅度减少杂交稻种子用量。农民花费购买杂交稻种子相同的金额能购买到杂交稻秧苗,既省去育秧的麻烦,又节省了育秧成本。
2 商品化育秧的可行性
2.1 杂交水稻商品化育秧技术已日渐成熟
湖北、江苏、湖南等省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工厂化育秧和机插配套的试验示范,实现了机械化厂房无土育秧、机播、机插的配套。设施育秧是近年根据机插秧栽培需要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各地设计了高度自动化的智能温室用于水稻育秧,铺底土、浇水、播种、覆土等均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工厂化育秧和设施育秧不仅育秧技术和质量有保证,还能提高育秧物资的利用率,满足专业化、商品化育秧的需要。但由于机插稻种子用量大,商品基质价格高,需要育秧大棚等专用育秧设施,导致机插稻,尤其是机插杂交稻发展缓慢。与设施育秧相比,水稻场地育秧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可大幅度降低成本,满足水稻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2.2 杂交水稻商品化育秧技术可降低育秧成本
水肥一体简易场地无盘育秧技术与印刷定位播种技术结合应用,解决了机插杂交稻用种量大、秧龄期短、秧苗素质差、双季稻品种不配套等技术难题,为开展杂交水稻商品化育秧及其专业化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保水材料构建水肥一体化的固定秧床,简化了机插水稻的育秧程序,可大幅降低育秧成本。应用该技术进行商品化育秧,农民只需要花购买杂交稻种子的钱即可购买到秧苗,常规稻秧苗则更便宜。对于水稻种植散户,省去了育秧的麻烦,有可能使其恢复水稻育苗移栽,从而有效遏制直播稻、一季稻的发展。
应用水肥一体简易场地无盘育秧技术育秧,机插杂交稻每公顷大田种子及育秧成本为1800~2250元(其中,大田杂交稻种子及育秧成本1200~1500元/hm2,基质及无纺布300~375元/hm2,人工费用及机械折旧150~225元/hm2,保水材料折旧及场地费用约 150元/hm2),机插 1200~1500元/hm2,大田育插秧费用合计为3000~3750元/hm2,比传统机插水稻的育插秧成本减少50%以上。
此外,水肥一体简易场地无盘育秧操作方便,安全高效,可在稻田、山坡地、水泥坪等地育秧,育秧基质可就地取材(土壤、稻壳炭),培育的秧苗既可机械栽培,也可手工栽插,可满足不同生产规模种植户的需要,其秧龄期可延长到30 d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