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聚变
——构建省级全媒体气象宣传格局探析

2018-01-18张晓霞杨光武王灵玲

吉林农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气象部门气象传统媒体

张晓霞,杨光武,王灵玲

(1.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2.长春市双阳区气象局,吉林长春130000)

1 全媒体的界定

近年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等包含“全媒体”的关键词频频亮相各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新旧媒体并存和融合发展也成为当今传媒业的时代强音。“全媒体”在英文中名为“omnimedia”,源自美国有名的拥有并管理包括杂志、书籍、电视节目、报纸专栏、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的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家政公司,公司通过旗下的“全媒体”传播自身的家政服务和产品。

目前,学术界对全媒体的定义分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为代表的“营运理念(模式)说”和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周洋为代表的“传播形态说”。彭兰教授在《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中明确提出了“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在她看来,全媒体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的周洋则认为“全媒体是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具体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更认可“传播形态”说,即所谓的“全媒体”。其不仅仅停留在拓展新的媒介状态,单纯追求传播工具的多种多样,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涵盖人们接受资讯的视、听、形象、触觉等感官,不在于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的简单堆积。而是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启动强大的信息搜索及整合能力,打破不同媒体间隔,注重“全媒体”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问题,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提供超细分的服务,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选择”可能,使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

2 省级“合”聚变全媒体气象宣传的紧迫性和优势

2.1 省级气象全媒体宣传的紧迫性

当前,互联网正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信息载体、传播渠道更新迭代越来越快,移动应用、社交媒体已成为主要信息入口,聚合类平台、自媒体公号不断涌现,网络直播、问答社区等成为舆论生成传播的重要源头。各个主流媒体都在积极通过深度融合占领制高点,有的甚至建成了“蜘蛛网”式的融媒体中心。面对传播形态的深刻变化,业态环境变化要求实现深度融合,省级气象部门全媒体宣传的任务更为紧迫。

以吉林省气象宣传为例,目前省局依托中国气象报吉林记者站、中国气象频道吉林站和地方电视频道等传统媒体,也坐拥吉林省气象局门户网站、吉林气象微信微博、中国天气网吉林站等新媒体宣传。遇有灾害性天气过程已不仅仅停留在对天气过程影响的本身记录,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全媒体一起开展宣传。但由于承载平台都在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频道等全国性的气象宣传载体,全省灾害性天气等重大报道混合于全国气象新闻里,难以形成合力。

2.2 省级气象部门“合”聚变全媒体宣传的优势

省级气象部门宣传只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只有推进全媒体宣传,气象宣传才能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新路。

实现全媒体宣传,省级气象部门就可以将报道统筹集合,以多种媒体形式全面体现,建立多媒体产品集群,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气象服务手段、方法和应对反应。前线后方紧密配合,展现全媒体呈现力。各媒体互相协作,减少“量”的重复报道,加强“质”的深度报道,同时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针对受众留言,打造定制化稿件或者二次创作,全方位、立体化做精传统媒体、做活新媒体,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促进、两提高,让权威消息快速传播,发挥权威引领作用,避免谣言散布。通过密集的新闻发布第一手的信息、丰富的内容,公开透明及时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积极履行媒体的职责。

气象全媒体宣传也才能真正实现气象宣传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全方位、全时段、多渠道、多体裁,立体多维、联动互动,强化报道感染力。同时让地方各类媒体“无界化”转载,实现搭车宣传,提高气象新闻影响力,应对受众“断崖式”流失。网上网下一盘棋,前后方通力协作,各部门紧密联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此长彼长的态势,凸显新闻舆论工作气象一新。

3 省级气象宣传全媒体的做法

3.1 “合”——架构通路,打造平台

《人民日报》肩负着做媒体融合发展“领头雁”的使命,它的“中央厨房”这一媒体运行模式受到了业界的青睐,从其成功经验可看出全媒体宣传关键要有统一技术平台支撑,对所拥有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的融合集成;要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混编,对原采访素材实现多层级、多层次开发,实现一次采集、多形态生产、多时段展示、多介质传播;要整合加工所有传统产品与新媒体产品的生产线与生产能力,生成纸媒、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多元产品,最终在所有媒体平台上发布,实现集约化和多样化。

省级气象部门要推动全媒体宣传也必将逐渐走上打造聚合性全媒体平台之路。物质化的或者硬件化的平台建设还需依托中国气象局各媒体自上而下实现,更多时候省级气象宣传是一种内容提供商。但依托现有媒体,架构多渠道全媒体矩阵,营造传统媒体、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三圈环流的效果是当务之急。

从实践探索来看,要处理好“统”和“分”的关系,在深度融合过程中,摒弃单兵作战,在采编指挥调度、重大选题策划,采访力量、稿件资源方面可以尝试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一线采写和新闻原创能力,改变各自为营的做法,作品按照终端适合分发,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

3.2 “聚”——运营整合和人才培养

助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相“加”迈向相“融”的关键在人才。省级气象部门可以实施“跨部门合作”,组建全媒体中心,培养全媒记者和编辑,生产全媒体产品。现有宣传人员要强化学习,筑牢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根基。

要按照新的业务流程调整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建立采编分离、全媒体生产的运行机制。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演练、业务研讨、观摩交流等方式,重点引导现有人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提升观念和技能。建立全媒体时代的新型考评激励机制,促进对媒体融合创新的认识与应用。创新媒体融合报道流程与机制,人员有效分工,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从而实现全媒体联动,内容互通共享。

3.3 “变”——变革内容,整合资讯

任何时候,优质内容都是宣传的立身之本。在内容过剩的时代,除了要注重普通的新闻信息外,更要挖掘实用的、丰富的信息,突出“微”内容的定制化生产,方便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引导舆论导向。不停留在消息的报道上,加大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比重。如2017年,吉林永吉大水屡次破历史极值,气象报道就不仅要报道现有灾情及未来雨情,也要关注为何灾情频发,关注重大天气过程的气象人精神,可适当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省级气象部门全媒体宣传的内容还要注重提升用户体验,要将报道信息与用户产生共振,共同交流与分析,强化互动,以用户关心的问题再次进行权威解读和重构。这类稿件会有一定的分散性和不规范性,需要及时采访撰写,及时编发,充分发挥各自媒体优势,做“深”做“大”,让内容越来越厚,争取更多的用户关注度。福州气象针对“纳沙”和“海棠”台风进行的长达5天4夜的图文直播,对受众反馈问题及时解答,赢得了广泛关注。

4 结语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全媒体宣传是大势所趋,需要根据不同媒体自身的基础和发展环境,制定不同的媒体融合路径。为此,省级气象部门全媒体宣传要形成一体化发展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技术平台搭载与数据技术的应用,推进全媒体气象宣传格局的构建。

猜你喜欢

气象部门气象传统媒体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2018年全国气象部门政府网站测评研究
大国气象
加强新时期气象部门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思考
美丽的气象奇观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县级气象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