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旱地蓄水保墒增产的应用

2018-01-18

甘肃农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机具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甘肃 平凉 744000)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概述

崆峒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2017年辐射带动全区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3.00108万亩,分别在崆峒区草峰镇、白庙乡、寨河乡3个乡镇、14个村、27个合作社、519户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播种面积3.00108万亩,其中小麦面积1.66735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33373万亩。保护性耕作专用农机具141台件,其中免耕播种机55台。

二、主要技术工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引用过程中,在省、市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崆峒区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从组织管理、技术培训、技术措施、机具使用及农艺技术的结合等方面抓好实施工作,做到项目实施中管理到位、培训宣传到位,人员到位、机具到位、服务到位、配套技术到位,确保完成项目各项任务指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组织保证

为保证保护性耕作顺利应用,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实施小组、专家顾问小组,三个领导小组按照各自责任,紧紧围绕项目实施做好各项工作,做到了统一部署、统一协调、统一技术模式、统一作业、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的“五统一”,从而使行政推动与技术措施,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植保技术得到了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实施中生产、技术、物资、人员的统一协调及调配,既保证了生产用种子、化肥、农药、机具等物资及时到位,又保证了技术人员技术培训、服务能够深入到户,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技术准确推广的目的。

(二)加强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服务和管理

为保证机具作业质量,通过举办现场会、走访用户、机具跟踪服务的方式对各类保护性耕作机具进行技术服务,并对其作业情况和机具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先后对55台免耕播种机的作业性能、适用性、经济性以及安全可靠性作出评价,为机具推广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

在机具管理中,以农机大户为龙头,以村为单位,组建作业服务队,实行统一培训、统一规划、统一作业,作业时由项目实施人员统一调配、协调,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确保核心示范区面积的落实,也保证技术人员对机具的跟踪服务。由于加强了技术服务及其管理工作,保证了机具能正常投入作业,提高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三)加强项目实施单位间的技术协作

依操作技术要点,结合崆峒区实际,制定了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落实技术措施,力求使示范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并积极与农技、农艺、植保等部门加强紧密配合,密切协作,结合配方施肥、良种推广、病虫草害防治、小麦生育期田间管理等方面成熟技术的应用,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科学化、规范化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四)加强项目的督促检查,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以来,领导小组结合不同生产时期,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技术小组在每个生产季节到来之前,积极做好技术准备和安排,对存在的技术难题,及时与顾问小组联系,寻求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技术措施。同时针对项目实施主要技术指标,如:留茬高度、秸杆覆盖量、除草效果、播种质量、作物产量等及时进行多点调查和抽查,确保技术覆盖到位,措施落到实处,实施效果数据翔实,促进示范推广,扩大辐射带动作用。

(五)加强技术宣传、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及能力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改变传统耕作方式的技术,让农民接受这项新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这也是推广该技术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利用春播、夏收、农村集日等时机,结合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和科技人员下乡帮助夏收、伏耕、秋播、春耕活动,组织市、区农机、农业、植保科技人员分赴项目区乡镇、村、社,深入农户及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及现场会,进行技术培训。先后在项目实施区进行了技术培训和宣传,印发《保护性耕作知识问答》《保护性耕作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资料37 500余份。同时,利用市区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了宣传覆盖面。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新技术,为保证技术推广准确到位,避免和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技术变形,崆峒区认真抓了两个重点培训对象的培训工作,一个是重点培训市、区、乡镇领导小组成员及技术小组技术人员;第二个是重点培训农机手和农民技术员。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三种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一是派技术人员参加省农机局、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在兰州举办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二是组织市区技术人员深入乡镇14个重点示范村开展现场培训,随机跟踪服务,帮助机手和农户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和措施,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技术模式

(一)采取的主要技术模式

冬小麦播种上主要采用连作少免耕技术和农作物轮作少免耕技术模式,连作少免耕技术具体技术流程为:冬小麦高茬收割(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免耕(深松)休闲过夏→休闲期除草→秋播时采用免耕或少耕播种→苗期化学除草→全生育期田间管理→机械收获→连续种植三年后轮作倒茬;农作物轮作少免耕技术模式具体流程为:冬小麦高茬收割(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免耕复种小秋作物(糜子或油菜等)→高茬收割→玉米(胡麻)留茬越冬种植→玉米(胡麻)收获→种植冬小麦。

(二)项目实施的技术

冬小麦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免少耕播种(施肥)、秸秆残茬覆盖、深松及表土处理和杂草病虫害控制。

(三)技术操作要点

要准确把握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运行规律,按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必须把握好五道技术关。

1.把握好留茬覆盖关,抓住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前提。留茬覆盖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别于地膜、砂石等覆盖的一个显著特点,保护性耕作保水、保肥、保土的基本手段。传统耕作建立“浅水库”,机械化旱作农业建立“深水库”,保护性耕作建立的是“带盖子的深水库”。

留茬覆盖量越大,对机具的性能要求就越高。因此,应立足实际,根据现有的机具系统确定秸秆留茬覆盖量,合理把握量。小麦留茬高度15~20cm。

2.把好深松及表土处理关,为播种作业提供良好的种床。深松应按需开展作业,把握好深松的时机和作业质量,一般夏季深松选择在作物收获后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灌区深松应在冬灌之前进行。深松的深度以能够打破土壤犁底层为宜。在保护性耕作地块中推荐使用铲式深松机开展作业。

全方位深松机易由于秸秆堵塞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左右松土铲平衡难调整等原因,应慎用。表土处理:在表土作业中,应合理选择浅耙、浅松和浅旋等表土处理方式,推荐采用浅耙方式,浅松具有提高地温和灭草的作用。浅旋技术具有灭草,降低地表秸秆覆盖量的显著效果,但由于动土面积大,耗工多,应慎用。对于部分秸秆覆盖量过大的地块,采用其他方式效果不够明显时,可以采用,但应尽量与播种作业一块进行,开展复式联合作业,以减少机具进地次数和作业工序,降低成本。

近几年实践发现,对于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留茬过高,地表秸秆覆盖量较大的地块,推荐在播前采用秸秆还田机进行一次粉碎作业后播种,效果较为理想。

3.把好机具选型关,为技术实施提供机具“载体”。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机具为“载体”而形成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因此,机具的选型和配套工作是开展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的重中之重。

4.把好播种质量关,为作物稳产高产创造条件。把好播种质量关,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选用通过性能较好的机具,坚持好中选优;二是秸秆覆盖量要适中,覆盖量过大,机具通过性能差,势必影响播种质量,覆盖量过小,失去保护功能,也会影响产量;三是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保证播深、排种排肥量、播种均匀性、种肥间距和覆土量等符合农艺要求。

5.把好杂草和病虫害防治关,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杂草问题是保护性耕作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个突出而颇具争议的问题。但是必须明确,杂草问题不仅是在保护性耕作地块中有,传统耕作的地块中也有,如果处理措施不得当,有可能还会多于保护性耕作。另外,要坚信保护性耕作地块中的杂草是可防可治的,关键是看防治的时机抓得准不准,防治措施对路不对路,能不能见效防治杂草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在植保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防治,要有农机农艺结合的杂草和病虫害防治规范或办法;二是坚持以化学除草防治为主,机械和人工除草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化学除草成本相对较高,残留严重,另外由于杂草种类复杂,对个别杂草目前还存在药剂空缺,因此,必须将人工除草摆上重要位置,确保杂草防治工作万无一失。该处理的还得处理。

(四)配套农艺、农机技术

另外,我们所有的处理措施,都是以保住苗情为前提,如果保不住苗,该处理的还得处理。

免耕、少耕播种技术要注意以下六点:第一,播种量。根据当地种植需要确定,一般应稍高于传统耕作;小麦亩播种量30kg~35kg/亩。第二,挑选抗病优良品种及种子的清选。第三,小麦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必要的药剂或浸种处理。第四,施肥量:播前应一次施足农家肥,化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的测定结果配方施肥,实施平衡施肥,一般应使用流动性好的颗粒肥料。亩施肥量:氮肥(折纯)12kg,磷肥(折纯)8kg。第五,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为4至6cm,种肥间距3至5cm。要求播深一致;落籽均匀,覆盖严密。第六,播种要直,行距(株距)均匀一致。第七,出苗率。大于85%。严格按小麦免耕播种机的技术要求规范操作。

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主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品和可靠的施药机具,施药安全。第二,应选用适合当地的除草剂。第三,及时做好作业田块病虫害预测,适时根据苗期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药物喷洒。采取种子包衣或拌药处理、合理进行农作物轮作、对田间杂草进行清除等防治病虫害措施。

四、存在的问题

实施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亩节本增效73.4至97.7元,亩平均节支增收159.31元。因此该项技术是一项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节约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的农业技术措施。但部分试验工作深入不够,试验数据只能反映出实施的效果趋势,而不能做出定量分析。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机具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