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路径
——以湖南省沅江市为例
2018-01-18秦琴
秦琴
(中共益阳市委党校,湖南益阳 413000)
1 基本情况
1988年,沅江经国务院批准设市。自然资源禀赋的特点是:水域面积宽广、湖州湿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极度匮乏和农业资源丰富。社会资源禀赋呈现出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和其他特色资源尚待挖掘的特点。建市之初,沅江市四大传统产业分别是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纺织业和造纸业,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繁荣期和国企改制后的低迷期,这是沅江市产业发展历程的写照。
2 发展现状
近年来,沅江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湖鲜食品、船舶制造、专用汽车、生态旅游等产业,特色产业初现雏形[1]。一是纺织服装异军突起。依托服装产业园,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二是湖鲜食品态势喜人。依托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水产品)等资源,打出“湖鲜食品”品牌;三是船舶制造加速转型。船舶制造产值持续上扬,2016年产值、税收分别增长17.32%、41.8%;四是专用汽车发展态势向好。2016年技改投资4800万元、产值9.67亿元,正在加速建设专汽产业园;五是生态旅游加速破题。近年来累计投入近30亿元,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该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4年,成功创建生态水城AAA级景区。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度依赖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千百年来老百姓养成的生产生活习惯,沅江的百姓也就养成了依水而生的生产生活习惯。这种过度依赖于水的生产生活习惯显然已经不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尤其是绿色生态发展的要求,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造纸业和养殖业;二是企业效益下滑。受经济下行和市场需求影响,重点纳税企业效益明显下滑,税收持续减少。例如装备制造配套企业由原来的11家降至3家,产值由5.8亿元降至921万元,税收由近2000万元降至70万元;三是科技支撑乏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和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依然严峻;四是要素制约趋紧。在资金、用地和用工等方面问题仍然不少[2]。
3 路径探索
3.1 立足传统优势,发展纺织服装业
致力打造中国第一童装生产基地、国内知名的“互联网+服装”生产基地、湖南一流的产业转移升级基地。至2019年,将引进生产企业400家、大型电商2~3家,建成标准化厂房80万平方米、配套设施15万平方米,实现产值50亿元、税收3亿元、就业5万人。
3.2 依托优质食材,发展湖鲜食品业
充分发掘本地农副产品(水产品)、“洞庭四珍”、柑桔、枳壳等宝贵资源,重点发展鱼制品等深加工产品。以食品类标准化厂房为平台,以辣妹子等企业为龙头带动,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开发特色产品为重点,以各类食品加工企业为生产主体,以订单生产、统一品牌营销为关键,力争3~4年内,打造全省一流、50亿元级的湖鲜食品产业园。
3.3 利用岸线资源,发展船舶制造业
丰富的岸线资源和“国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湖南促进船舶工业大跨越”战略,为全市船舶制造提供了平台和机遇。定位:以太阳鸟游艇为龙头,重点发展旅游观光船舶、商务艇、特种艇,前瞻性发展LNG新能源船舶,加快发展舾装件和配套产品,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内河船舶产业集聚区”。
3.4 整合生产资质,发展专用汽车业
在国家行业政策收缩的情况下,有效整合、充分放大珍贵的“专汽生产资质”资源,力推产业聚集、转型和升级。以中联重科、飞涛汽车为龙头,重点发展随车吊及配套服务产业,争取纳入“湖南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省千亿产业引导基金”扶持范围,致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随车吊制造基地。到2020年,力争将专用汽车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完成税收1.5亿元,形成集科研设计、整装生产、销售物流、配套服务于一体的随车吊产业链。
3.5 做足“水”文章,发展生态旅游业
倍加珍惜“水”这一自然禀赋,紧扣保护和开发水资源这一关键,持续打造“宜居生态魅力水城”,主要是“三个一”:“一城”,加速连通胭脂湖,全面开发浩江湖与胭脂湖城镇旅游新区,打造“五湖连通”升级版,实现“两江六湖”一体化,形成自然生态循环水系。重点发展城区“五湖生态水城”“浩江湖水上运动特色小镇”等旅游项目。通过筹备中国益阳洞庭湖生态文化旅游节“赛艇大师赛及水上运动表演”“畅游洞庭”两大主题活动,全方位扩大沅江“生态宜居水城”影响力;“一湖”,依托南洞庭湖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悠久的湖乡文化,致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最美洞庭湿地”,争创4A级旅游景区;“一岛”,充分挖掘赤山岛自然风光优势和人文历史底蕴,加速湖南省洞庭湖旅游开发“赤山岛百亿项目”落地,打造“赤山国际生态旅游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