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树县委书记陈志涛在吉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8-01-18省率先办

吉林农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梨树县黑土地梨树

梨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粮食产量排在全国第四位,也是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几年来,我们以中国农大实验站为依托,在国内第一家创办了“梨树黑土地论坛”,建立了全国第一家黑土地保护院士工作站,创立了院校、地方政府、农技部门、合作组织“四位一体”的技术研发应用机制,充分发挥了科技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经过不断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十个较为成熟的模式。

一、秸秆全覆盖免耕模式

从解决黑土区土壤退化、秸秆转化利用等问题入手,依托中科院、中国农大,创新研发了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技术流程是,秋收时只收玉米穗,秸秆留地覆盖在地表;春季通过宽窄行休耕方式进行播种,实现秸秆全部还田。这项技术已经实施11年,从实践看有四大好处:一是抗旱保苗,二是增加土壤有机质,三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相当于增加50毫米降水量),四是节本增效,为保护黑土地创立了技术模式。目前,该技术在东北三省已推广150万亩以上。2016年3月《农民日报》以《非镰刀弯地区玉米怎么种》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并称之为“梨树模式”。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

为夯实现代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我们以稳定农业增产增收能力为目标,通过整合发改、农发、国土、水利等资金2.2亿元,建设了一个集技术应用、机械装备、设施配套于一体的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实现林成网、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们将这一做法拓展到全县,每个乡(镇)建设1个万亩方、3个千亩方、30个百亩方,县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调动了乡(镇)、村社、各类新型主体和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几年来,梨树县出现了多个吨粮田地块,建成高标准农田150万亩,为农业提质增效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种植结构调整配套模式

积极响应省里发展棚室的号召,围绕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借鉴外地棚室建设做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土堆后墙保温模式,开创了东北冬季温室生产蔬菜的先河。这种方式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有效满足了多种蔬菜生产的需要。现在全县已建设规模以上棚膜园区85个,大棚温室32700栋,总面积5万亩以上,棚膜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我们还依托中国农科院(人参首席专家张亚玉),在梨树搞人参种植试验,探索了平地种人参的技术模式,今年种植100亩,试验非常成功,2019年人参种植面积可发展到600亩,将成为梨树种植结构调整的一场革命,未来前景非常广阔。

四、绿色优质高效技术模式

产品安全、生态良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也是梨树农业提档升级的主攻方向。为此,我们着眼于绿色、优质、品牌化,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建设,打造以梨树白猪、九月青豆角为代表的农业品牌。梨树白猪远销22个省,价格比其他猪种贵0.1元。现已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185个,其中无公害产品140个、绿色产品41个、有机产品4个,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10个。同时谋划启动了11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生产基地建设,争取今年底获得国家认证,它将是全国唯一超过百万亩绿色原料基地,随之而来的是国家配套很多项目和资金在梨树落地。建成后,每斤玉米至少多卖0.03元,公顷均增收750元,户均增收800元以上。

五、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模式

为了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我们依托中国农大的技术支撑,做好智慧农业这篇大文章。建立了智慧农业监测平台,在核心示范区建设100处监测点、100处气象观测站,实施全时段、全方位监测农业生产墒情、苗情、虫情、灾情。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打造现代农业指挥系统,统筹分析农业生产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开展防灾、防害、降损等方面的救治工作。积极发展可视农业,建立农业追溯系统平台,将作物生长的全过程纳入智能管理,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

为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带来的小生产难以与大市场衔接问题,积极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全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500个,家庭农场发展到800个,最大的合作社经营土地1100公顷,辐射带动经营面积150万亩。特别是把扶持农机合作社作为推动合作经营的重点,打造了21个大型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由传统的农机作业,拓展到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地入股等全套社会化服务。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9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同时,培育了全国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年交易量150万头,有力促进了梨树白猪品牌的提升。同时,还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与“开犁网”合作,建设了梨树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新建电商体验店3个,村级电商服务站70个,淘宝梨树馆开始运营。

七、金融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为解决“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紧紧抓住梨树县成为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契机,完善“政府+银行+担保公司”机制,解决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打造“云征信、物权交易、保险保障”三大平台系统,提升金融普惠水平,收到金融得发展、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一举三得效果。同时,扩大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规模和担保范围,尤其结合梨树县棚膜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为大棚发证,并进行抵押货款,促进棚膜经济快速发展。

八、校地科技创新共建模式

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建立于2011年,是中国农大与梨树县联合创办的农业技术创新平台。目的是以黑土地保护利用和绿色高产高效等技术集成为核心,建设集学术交流、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性试验示范基地。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坚持做到“顶天立地”,就是把全国最高端的农业技术,通过科技联盟、科技小院、科技示范户这些渠道和平台在梨树落地,让专家把论文写在梨树大地上,探索形成了校地共建的成功模式。现在,院士专家试验田达到1000亩,每年有3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50多名博硕研究生长期在此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50多项,引进“863”“973”重大课题和重大项目22项。农大实验站已经成为学术交流平台、科研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服务“三农”发展平台。为推进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好的合作,2017年投资7000万元,建设了1.6万平方米集试验、科研、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楼,它的落成标志着校地合作进入了崭新阶段。今年9月,中国农大校长孙其信将带领副校长和17个院长到梨树进行全方位的对接,洽谈全方位合作的新机制新领域,探索中国农大与农业部、省政府在梨树建立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现在农业农村部正在走程序行文。

九、高端论坛筑巢引凤模式

为引起国内外农业专家学者对黑土地保护的高度关注,2015年开始创办了“梨树黑土地论坛”,现已连续举办了三届。2016年论坛成功走进博鳌。举办论坛的目的就是让全世界农业王国的精英在这里“同台讲道、华山论剑”,既讲农业的高大上,又论如何接地气,探索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路径。伴随着论坛影响力不断扩大,国家涉农项目和资金接踵而至,各类涉农投资企业也落户梨树。梨树黑土地论坛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论坛平台,已经成为世界级论坛品牌,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十、依靠典型示范带动模式

为了提升工作落实效果,解决部分农民群众不想干、不会干的问题,在工作推进中,首先培育典型、打造样板,通过典型和样板为广大农民做示范,走出一条政府扶持典型、典型引领发展的路子。立足这一思想,从2016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现代农业扶持资金,集中打造了42公里现代农业综合体,在综合体之内建设了高标准农田典型、全程机械化典型、棚膜园区典型、智慧农业典型、美丽乡村典型,应该说所有涉农的典型“一网打尽”。典型的集中打造不仅展示了梨树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也为全面推广提供成功的示范,必将成为推进三大体系建设的最有效路径。

以上十个模式,是我们破解农业现实问题的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有的刚刚开始,有的标准还不够高,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作为全省14个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县之一,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各地经验做法,围绕三大体系建设,突出现代农业连接小农户这个主题,加强实践探索,走出一条农业大县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生态持续向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对此有三点建议:一是培育打造一批三大体系融合发展的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然后进行复制推广。二是加大涉农资金的统筹使用力度,用以解决突出问题,干出高标准的样板。三是恳请省政府加大与农业农村部、中国农大三方在梨树县建立“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的支持力度,在可能的条件下,对编制、资金、政策方面予以倾斜。

猜你喜欢

梨树县黑土地梨树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气的梨树
黑土地上稻花香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铭记历史 爱我中华
我愿自己长大后是这样的
发展土地规模经营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