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分析及阐释
2018-01-18郭伟
郭 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满天林场,黑龙江 哈尔滨 151949)
1 优化造林设计工作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设计工作是基础项目,要对其进行优化整合,从而保证造林效果和整体水平贴合造林需求。在造林项目开始前,要结合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立地条件等,建立切实有效的实体调研报告。处理相关问题编制有效的造林技术方案,将其作为后续造林施工项目的基本依据,在完善科学化管理体系的同时,按照综合经营目的、地区造林技术以及植被条件和地下水条件等因素进行统筹分类和处理,严格按照造林设计工作流程完善组织施工项目,确保造林设计率能达到100%,对于没有进行精细化设计的造林工作,相关部门不能审批通过。因此,造林设计项目成为了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性基础因素。
2 优化造林整地工作
在造林整地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对整合因素予以关注,其中,蓄水保墒参数、地温增高幅度等都十分关键。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土壤的含水率,才能实现造林绿化的目标,为顶浆造林提供坚实基础。木兰地区在春季时土壤的解冻较晚,这就需要当地造林管理部门在土壤解冻后进行集中的整地,落实高标准,确保工作流程的精细化程度符合地区实际情况[1]。要集中管控秋季造林整地工作,积极践行优化整合机制,并且增加整地的基本数量,从而维护整地机制和管理措施的质量,借助大苗造林绿化管理措施对地块予以分析,深度整合秋季整地机制,保证植树坑能发挥其实际作用,为顶浆造林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造林整地工作体系里,要设计差异化树种和林种,保证不同规格的苗木能被种植在差异化地块,从而按照立地条件升级整地方法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全面整地处理措施和穴状整地处理措施要兼顾,生物管控和工程管控要并行,才能真正提高整地水平,促进木兰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提升。
3 优化苗木管理工作
影响成活率的众多因素中,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苗木的基础质量,因此,在苗木选择过程中,要尽量选取乡土树种。也就是说,选择最适宜木兰地区当地情况的苗木,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相关管理人员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基本性原则,在苗木品种中有效筛选抗病以及抗逆性能力较强的树种,优先选择适应性好的苗木,以提升本地造林水平。要保证一级苗率高于90%,才能从根本上维护造林成活率,真正践行完善的造林规划,保证苗木质量选择工作和造林监督控制体系之间的平衡性。在苗木选择方面,也要避免人为损伤或者是机械损伤的秧苗,对其木质化程度予以评定,维护造林成活率。
4 优化造林管控措施
在造林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的过程中,也要对造林方式予以关注,将植苗造林工作作为重点项目,着重对栽植方式、苗木内水分平衡程度等展开研究。相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造林配套管控机制和技术类型提高造林成活率,完善管理效果和最终评价水平。
保证起苗不伤根。在起苗操作过程中,种植人员要按照标准化管理流程和操作手法有序开展相关工作,避免根系损伤导致的移栽后吸水能力下降。
保证近距离调苗,为了有效整合种植过程,要有效调剂苗木,尽量保障近距离调整,规避跨区域调剂。而在调苗时,要利用塑料袋或者是草袋对苗木的根部进行包裹处理,保湿工作也要到位。
保证苗木高标准种植操作的完整性,在苗木种植过程中,植苗造林要深浅适中,从根本上提高苗木根系的舒展程度,根系种植土要紧密,底水充足的同时用脚踩实。
保证适度剪枝修枝,尤其是阔叶树,要结合树种的大小尺寸,适当地剪下一些枝叶,以避免水分过度蒸发,从根本上实现苗体内水分平衡的目标,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5 优化造林技术推广措施
在地区造林工作开展进程中,要积极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从技术层面优化造林成活率。要利用容器苗造林,尤其是针叶树,能真正实现原土管理,在不受损以及不脱水的基础上,保证栽植后生长期得以延长。要有效利用新的处理工艺,将ABT生根粉、根部保湿剂等抗旱新技术作为基础,优化造林成活率。
要强化抚育管护工作的水平,秉持谁造林谁管护的原则,完善管护责任制,提高造林成活率。
6 结语
在造林成活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种植管理人员要结合木兰地区的实际需求,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相关工作,维护造林工序完整程度的同时,提高造林成活率。
[1]田金海,王志.对东北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14(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