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18-01-18孙连臣
孙连臣
(肇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肇源 166500)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近些年来,玉米的食用和饲料用需求都有所增长,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大。但是由于气候变化、防治方式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频繁发生,给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带来了重大的影响[1]。因此,介绍玉米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提高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水平,提高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玉米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
播种期是玉米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在播种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后期病虫害的发生[2]。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选择对当地频繁发生的病虫害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降低玉米受到病虫害侵害的几率;合理轮作,实践表明,玉米连作更易感染病虫害,而与马铃薯等轮作则能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土壤消毒,土壤翻耕以后,使用硫酸铜或者生石灰来进行消毒,杀灭土壤中寄生的虫卵或者病菌;采用合理的方式对种子进行处理,种子处理一般包括晒种和包衣2个方面。在播种前将种子进行翻晒1~2d,去掉种子表面的潮气和病菌,在减少病虫害发生的还能使出苗更齐。在播种之前,还可使用包衣药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减少害虫对种子的破坏。
2 玉米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
2.1 苗期
苗期是指从出苗到拔节的这一段时间,是玉米生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内,玉米会经历根系发育、茎叶分化等,但是由于根部和茎叶的发育都不完善,对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弱。如果发生病虫害,则可能引起植株死亡,从而造成减产,因而需要重点进行防治。苗期的玉米根部娇嫩,对于地下害虫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如果播种前的防治工作未做到位,则玉米幼苗很可能会感染病虫害。其主要防治措施有:合理浇水施肥,培育壮苗,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抗性;及时除草,破坏害虫以及病菌的寄生条件;勤于观察,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及时拔除,并进行集中处理,避免病虫害的蔓延;适当加大播种量,在幼苗出齐后经过一次定苗,将弱苗、病苗、虫苗等拔除,保留壮苗;物理方式防治,可利用黑光灯、频振灯、高压汞灯、糖醋液等诱杀地老虎、粘虫等害虫的成虫。喷洒农药防治,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如果病虫害仍然较大面积发生,则可针对性选择农药进行防治。如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每株灌药300~400 mL,可兼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2 穗期
穗期是指玉米从拔节到抽雄的这一段时间。这一阶段内是玉米的生殖器官分化与成型的关键时期。由于这段时间内玉米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强,但是也不可忽视其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这个阶段内危害玉米的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褐斑病、茎腐病、玉米螟、蚜虫、蓟马等。到了穗期之后,播种时包覆的种衣剂已经基本不再发挥作用了。而纹枯病和褐斑病主要通过土壤进行传播,防治难度较大。因此,在此阶段的病害,一般只能通过喷洒针对性的农药进行防治。而对于虫害,可首先选择利用黑光灯、频振灯、高压汞灯、糖醋液等诱杀部分害虫。赤眼蜂是玉米螟的天敌,在玉米螟开始危害玉米时,可分2~3次释放一定量的赤眼蜂来进行防治。如果通过物理及生物的方式不能控制虫害的发生及蔓延,则可选择针对性的农药进行防治。
2.3 花粒期
花粒期是指玉米抽熊到成熟的这段时间。在这一阶段内,玉米植株的生长基本完成,而进入到了生殖生长的时期。这一阶段内病虫害的发生,将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质量和产量。而且,由于植株本身的营养物质要向果穗输出,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弱,黑穗病、茎腐病以及玉米果穗上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 主要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合理施肥,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确保田间的通风透气性能;勤于观察,发现有感染病虫害的植株及时拔除,并集中到天外焚烧处理;在玉米抽雄吐丝期,可分2~3次放飞赤眼蜂1~2万头/667m2,防治螟虫类的害虫;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针对性选择农药进行防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玉米的食用安全,在玉米采收前2周内,禁止喷撒任何种类的农药。
3 收获期的病虫害预防
玉米在收获期或者结束收获期以后,也应该重视田间护理,特别是在玉米生长期发生过病虫害的田地更需要加强田间清理工作,杜绝病菌病体的残留。收获期后面临越冬,可以施行深耕灭茬,降低下个季节玉米种植时的病虫害威胁。
[1]张社梅,赵芝俊.我国玉米病虫害防治与转基因玉米的应用前景分[J].玉米科学,2009(3):25-27.
[2]刘传兵,王黎明,杜世凯,等.南繁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