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技术及病虫防治分析
2018-01-18贺强
贺 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成果产业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地区内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其中,黑钙土是主要的耕作土壤,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的理想性地区,玉米更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1 玉米种植新技术
近几年,对于玉米种植项目,黑龙江省当地运行了更加有效且完整的种植监督机制,整合种植需求,落实标准化玉米种植技术,实现了产量和质量的同步升级。
选地整地处理。在玉米种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整地工作给予重视和关注,集中选取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的区域,落实秋翻操作的同时,集中处理上一茬种植项目结束后剩余的塑料薄膜以及朽根,从根本上为新一茬种植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玉米种植过程本身对前茬的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因此,要有效开展轮作种植机制,从根本上规避重茬问题的出现[1]。
选种以及种子处理,结合黑龙江省地区的特征,要对土质、栽培管理水平以及植物基本习性予以分析,选择颗粒较为饱满,且高产抗病的品种。目前,较为常见的先达202、新玉59号以及华农18等。在对种子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在阳光下翻晒,确保能有效激发种子自身的酶活性,促进种子有效发芽,提高玉米种苗的实际出苗率,真正达到壮苗的目的;要对其进行拌种管理,利用适量药剂进行浸种处理,有效提高种子的出芽率,消灭种子表面存在的病菌。
要按照标准化种植工序适时播种,要在温度控制在12℃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早期播种,一般集中在每年4月下旬,结合玉米品种的特性对播种数量进行处理,借助机械进行播种,能在提高便捷化程度的同时,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也能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从而完善田间行距和密度等体系的处理效果,真正实现玉米种植高产的目标。
要整合田间管理工作,为了全面优化播种项目的完整性,就要集中优化田间管理项目的实效性和完整性。要建立日常查苗补苗工作单元,尤其是在播种前的十天要对田间出苗实际情况予以分析。要完善间苗管理,尤其是在玉米生长到3叶,开始进行间苗管理,而在长到5叶,则要进行定苗管理,要及时拔出废苗,每穴只能留存一个壮苗,缺株的位置要留双株。需要注意的是,要建立健全完整的科学化施肥管理机制。
基肥管理中,在玉米播种前要进行整地操作,每667.2m2施加2~3t含有有机质8%以上的农肥,并且配以5.0~7.5kg的尿素,利用20~25kg的三元复合肥作为辅助肥料。
种肥管理中,每667.2m2要施加5.0~7.5kg磷酸二铵肥料,保证种子之间的间隔能控制在3cm以上。
追肥管理中,为了从根本上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效果,要在玉米拔节时期对其进行集中追肥,主要是追加10~12kg尿素。其中,要在玉米处于喇叭口期每667.2m2追加5~10kg尿素,种植人员只有从根本上分析玉米实际种植情况,才能完善定期合理化的分层追肥管理,有效搭配氮元素、磷元素以及钾元素,为玉米生长奠定坚实基础。
要及时进行除草管理,结合种植需求,利用除草剂进行有效除草,减少杂草对于玉米生长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借助莠去津以及嘧磺隆进行除草管理,一定不能伤害玉米植株。
2 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
要按照标准化践行种植机制,对病虫害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性管控。黑龙江省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分为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以及茎腐病等[2]。
针对病害能借助品种选择进行规避,或者是利用轮作或者是深耕操作减少病害造成的危险,利用药剂进行集中治疗,强化田间管理的综合水平,从根本上落实科学化种植工作体系。
针对虫害问题,则要集中进行药剂喷洒处理,确保玉米能在不同阶段接收不同喷雾的管理和驱虫,其中,较为常见的药剂就是氧化快乐果药剂以及抗芽可湿性粉剂等,能有效处理部分虫害。黑龙江省地区玉米种植监管部门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病虫害进行系统化防治,集中培育高品质的抗病品种,提高整体玉米种植质量,完善当地玉米种植工作的实际情况。
3 结语
在玉米优质栽培机制建立的过程中,种植者要从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北方种植需求和天气情况建立健全有效的种植管控措施,落实因地制宜的管理机制,保证玉米增产增收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赵振兴.论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J].新农村(黑龙江),2016,11(22):47.
[2]钟金华.浅析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J].大科技,2016(24):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