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18唐慧玲贾志军
唐慧玲 贾志军
(张家口市崇礼区农牧局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马铃薯是崇礼区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马铃薯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成为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受脱毒种薯普及率低、贮藏能力弱和无深加工企业等“瓶颈”制约,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
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马铃薯是崇礼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区域覆盖全区10个乡镇,2017年全区种植面积4.01万亩,占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的15%,总产量约8万吨,总产值9 624万元。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冀张薯8号、冀张薯12号、费乌瑞它等。2017年收购价格为平均每公斤1.2元左右,与往年基本持平,亩效益在2 400~3 000元。因该区土壤肥沃,气候冷凉,因此生产的马铃薯产品具有个大、淀粉含量高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2 存在问题
2.1 地理条件影响。商品薯小规模生产是崇礼区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形式,由于崇礼区地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多数为旱坡地,水浇地以蔬菜种植为主,马铃薯种植主要在旱地、坡梁地上,不能进行大规模节水喷灌式生产,地块肥力较低,管理水平难以有大的提高,产量一直处在中低水平,难以达到高产高效。
2.2 价格因素影响。崇礼区马铃薯以一家一户散户种植为主,由于区域内没有马铃薯加工企业,因此农户出售马铃薯只能受市场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马铃薯的种植。
2.3 缺乏育种基地。过去几年,崇礼区马铃薯种薯生产主要以原种和原种一代种薯、二代种薯为主,生产区域集中在崇礼狮子沟原种场和部分乡镇的种植大户,年可生产原种30吨左右,一、二级种薯270吨左右。由于该区种植马铃薯面积较小,再加上与张北、沽源等坝上马铃薯主产区相邻,直接从上述区域调种更为便利,同时受到当地土地资源制约,良繁基地不能形成规模,导致当地种薯产业滞后。
2.4 缺乏龙头带动。到目前为止,全区只有崇礼雪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一家企业能够进行马铃薯淀粉加工,年加工能力50万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启动生产,导致崇礼区马铃薯都是出售初级产品,不能深加工,产业链条短。
2.5 保鲜贮藏设施落后。崇礼区基本上是以家庭式贮藏窖为主,全区只有崇礼塞外狮子沟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1家企业建设有1处贮藏能力为50吨的贮藏设施,这些远不能适应规模化生产、市场周年供应与加工的要求。
3 对策及建议
3.1 建设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以张家口市农科院为依托,以马铃薯脱毒原种扩繁为突破口,加快原种扩繁。在狮子沟、清三营乡技术较成熟的两个乡镇合理流转农民土地,以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为依托,规划建设4 000亩的原种和一级、二级良种生产基地,满足2020年6万亩马铃薯的良种需求,实现脱毒薯良种全覆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配套原种和一级、二级种薯贮藏窖。
3.2 建设商品薯生产基地。在清三营、狮子沟、驿马图、四台嘴非设施蔬菜种植乡镇,分别新增马铃薯生产基地3 0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0 000亩,力争总产达到10万吨;在红旗营、石嘴子设施蔬菜为主的2个乡镇,适当压缩蔬菜面积,调整产业结构,分别新增马铃薯生产基地1 0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9 000亩,力争总产达到2.3万吨;在高家营、石窑子分别新增马铃薯基地1 5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 000亩,总产达到1.7万吨;在西湾子镇、白旗乡分别新增马铃薯基地1 0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 000亩,总产达到1万吨。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重点是良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贮藏设施建设、农机具购置等。
3.3 加强示范区建设。按照不同区域,设立示范点开展示范。栽培技术示范每年不少于0.5万亩,病虫害防控示范每年不少于0.5万亩。通过示范,研究总结不同类型区域的丰产栽培模式,筛选出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的药品及用量等。在连片种植区域,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收等生产技术,提高各项实用技术的普及程度,为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3.4 大力培育加工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管理等措施,尽快启动崇礼雪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线,年加工马铃薯淀粉50万吨;引导其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开发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提高马铃薯骨干龙头企业的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形成带动全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引擎。
3.5 建立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在狮子沟、清三营乡等马铃薯主产乡镇和种薯生产基地,配备相关设备,建设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站,承担种薯质量检测任务,开展经常性检测,确保生产用种质量合格。同时对全区马铃薯种薯实行生产许可证和质量检验合格证制度,确保生产用种安全合格。
3.6 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建设资金。以实施崇礼区马铃薯增产增收项目为依托,成立崇礼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制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分解下达年度实施计划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整合区内相关农业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支持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和基地建设,突破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
3.7 实施良种工程,普及优良种薯。从原种扩繁入手,加快脱毒种薯生产推广。对一、二级良种扩繁、原种和一、二级良种贮藏窖给予补贴,建立比较完善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供应体系。根据国家投资情况,争取对农民使用脱毒种薯给予补贴,调动企业、农民生产、使用脱毒种薯的积极性,加快脱毒种薯的推广普及。
3.8 做大市场主体,增强带动能力。重点扶持马铃薯种业企业和加工企业发展,做好企业内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加工水平,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同类企业联合,实行资产重组,做大品牌,做强龙头企业,提升竞争力。加快发展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用合作组织及时掌握、发布技术、市场信息,为会员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把主产区生产基地的农户和运销户以及农业技术部门连接起来,形成规模不等的马铃薯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支持市场体系建设。配套完善区域中心市场的功能,增强集散能力。
3.9 加大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水平。把农民技术培训作为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重点开展马铃薯栽培技术、贮藏技术、脱毒种薯扩繁应用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通过县、乡、村不同层次大规模的培训,提高主产区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