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空视角下主流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实证研究

2018-01-18张景祥江南大学理学院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监管食品

□ 张景祥 江南大学理学院

食品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我国食品工业基数大、产业链长、食品流通区域广,加上全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食品生产主体行为不当,处罚与法律制裁不及时、不到位等复杂因素,因而导致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实际上,主流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权威报道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期我国各地区的食品安全风险程度。因此,通过挖掘一定时期主流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相关报道,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次上系统分析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对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回顾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WHO并未界定食品安全事件的概念,但基于其对食品安全的定义,可以在狭义上认为,在食品中由于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超过一定限度而影响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就属于食品安全事件;广义的食品安全事件既包含狭义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包括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消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

目前,学者们较多地选取媒体报道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件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此类权威报道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也会对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等产生较大影响,有利于食品安全风险的治理。针对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事件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定位,刘畅(2011)等[1]系统分析了中国2001~2010年发生的1460个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借助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精确定位了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莫鸣(2014)等[2]通过分析2005~2012年发生的359个超市食品安全事件,确定了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点与控制对策;张红霞(2014)等[3]以2009~2013年发生的105起影响力较大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作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了我国企业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产生诱因;罗兰(2013)[4]等对2001~2011年发生的3484个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分析。

纵观现有的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文献不难发现,虽然此类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大多集中在事件分类[5,6]、评估及影响[7]等方面,对不同区域间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量化、比较以及针对区域间发生的共性食品安全事件如何使其联动监管的相关研究较少。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利用2004~2014年我国主流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借助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空间和时间视角来分析和挖掘不同区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为实现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2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特征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4年各权威门户网站,包括网易、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及各地区主流报纸等新闻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对其进行重复性和有效性筛选,共得到2505个有效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的种类、地区、发生环节以及责任主体完全随机,不存在侧重性,因此基本能够反映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情况。

2.2 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种类特征分析

我国地域广阔且人口众多,故食品种类多、供应链长,且不同地区的食品文化、饮食习惯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食品安全事件涉及的食品类型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别,例如:北京市在肉禽及制品上发生61件食品安全事件,低于广东省(79件),但是饮品类食品安全事件在北京市发生69件,高于广东省出现的45件。另外,结合居民消费结构分析能够发现,我国居民家庭人均每年消费粮食(原粮)和蔬菜均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农村家庭人均每年从1990年的262.08kg减少至2012年的164.27kg,减少比例达37.32%;城镇家庭人均每年更是从130.72kg减少到78.76kg,减少比例高达39.74%。2012年,农村和城镇居民肉禽及制品的人均消费比1990年分别增长86.25%和41.93%,说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从以主食消费为主转向以副食消费为主,其结构多样化趋势凸显,人均肉禽及制品消费的增加也导致相应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肉禽及制品作为食品安全事件高发的原因。

2.3 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地域特征分析

通过对我国3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市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比例最高,达436起,约占总数的15.61%,其次是广东省(13.37%)、山东省(9.10%)、浙江省(6.19%)、江苏省(5.99%)、上海市(5.63%)。此外,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等中部地区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比例高于西部地区。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探索和揭示各个地区食品安全事件的总体形势及危害程度,能够为跨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数据参考[9]。选择前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4.2%,其中第一、第二主成分起到关键作用(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1.7%)。在第一主成分中,各系数全部是正数,肉和肉制品、饮品这两类食品的系数相对较大(方差贡献率达到85.4%),说明第一主成分评价较为集中,反映出肉及制品、饮品、食品深加工及水产品等食品安全情况。按第一主成分得分将我国不同地区的食品安全事件爆发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第二类包括重庆市、陕西省、湖南省、辽宁省、湖北省、福建省、河南省;其他省市为第三类。与全国经济数据对比发现,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在发生数量上呈明显的地区特征,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苏省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也是食品安全事件高发地区;重庆市、陕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和河南省等中西部地区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相对前者明显减少。

2.4 食品安全事件的时间特征分析

为了比较不同地区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时间上的差异,本文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时间视角对我国34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时间聚类的目标是基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相关数据来衡量不同地区间食品安全事件在时间上是否也具有显著差异,聚类方法采用基于最近邻法的K-means聚类方法。对聚类结果分析发现,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从时间上看,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北京市、山东省聚为一类;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苏省等长三角地区聚为一类;其余地区聚为一类。通过对不同地区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时间聚类分析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食品安全分类层次与之前的结论相近,即经济发达地区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数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集中度较高的省、区多集中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并在时间上呈持续状态。

3 食品安全事件时空差异的原因分析

基于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经济发达地区对外来食品的依存度较高

经济发达地区不仅常驻人口多、流量大,对食品的需求与消耗量也大,因此需要依靠外来食品的大量输入来满足该地区的食品需求。2013年,上海市民消耗的食品中有近80%来自外援,其中,粮食、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用农产品为1533万吨左右,约占全市消费总量的70%。另外,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也多达337万吨。因此,食品消耗大且对输入食品的依存度高是经济发达地区食品安全事件高发的主要原因。

3.2 各地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同

总体而言,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有着直接关系。以中西部为例,其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设备短缺、人员缺乏、经费不足等客观问题,进而导致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较低,即使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也会因监管能力不足而难以发现,故被新闻媒体报道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发达地区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大,主流媒体参与意识强,食品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则被曝光的几率就高,这也是出现不同地区食品安全事件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各地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同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认知程度与收入和文化程度成正比。例如,在购买食品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食品标识的关注度呈现不同水平。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较高,这也直接体现在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以及对食品安全信息的认知、接受和信任程度上。欠发达地区的公众对食品安全消费需求相对较低,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识也相对较弱,因此,这些地区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被发现并报道的可能性就会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3.4 各地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途径不同

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及相关制度的了解程度较高,当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及时、有效地辨别出不规范的食品标识或食品安全事件时,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微信、微博及举报等方式进行维权。相较于经济落后的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强,维权途径多且便利,因而使经济发达地区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报道的更多、更快。

4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和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建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努力。

首先从监管范围看,根据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地域性特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源头防控等方式,重点监管高发地区和高发食品,确保食品安全事件尽可能少发生,力求在短期内达到治标的效果。其次,提升监管能力和社会参与度,强化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分析和挖掘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新方法,进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性。同时,从监管空间看,构建“分”和“统”的食品安全事件跨区域联动机制。“分”是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程度对不同地区进行划分,对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频率高的地区,通过整合监管资源,着重监管区域间食品的输出与输入,特别是食品安全事件高发食品,遏制食品安全事件在某一地区削弱后,跨地区转移、反复发生的情况。“统”是打造食品安全的区域联盟,加强区域内食品安全事件发现、报道和治理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尤其针对区域间共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保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密切沟通,构建统一的食品安全大流通长效监管体系。最后,从监管技术看,通过搭建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实现动态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各类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对监测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发布预警,实现监管信息资源的整合,节约监管成本,使现存的监管力量发挥最大效用。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监管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监管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2013卡巴斯基三大安全事件
英国:公布食品安全事件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