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戈壁生态农业转型升级解析
2018-01-18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甘肃 酒泉 735000)
一、酒泉市肃州区戈壁农业发展现状
肃州区辖15个乡镇,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2万人,有效耕地63万亩,可利用戈壁荒滩面积100多万亩。从2003年开始,该区积极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将戈壁荒滩与有机栽培、设施种植、高效节水等先进技术组合起来,经过初创探索、拓展壮大、内涵提升三个阶段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非耕地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县,全国最大的非耕地日光温室基地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区。
(一)科学编制规划,引领产业有序发展
立足产业特点和水情地貌,编制了《肃州区戈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总寨、东洞、西洞3个万亩戈壁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各级将戈壁农业纳入到土地、水利、环保等中长期发展规划,形成了一套总分配套、上下衔接的完整规划体系。力争到2022年,新增高标准戈壁日光温室5万亩、高标准钢架大棚2万亩,配套健全育苗基质、采后处理、加工冷链、质量监测及电商平台等产业体系,年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建成全国一流的戈壁生态农业发展样板区和具有一定影响力戈壁蔬菜生产基地。
(二)强化政策保障,推动产业规模扩张
区财政注资2 000万元组建农业担保公司,每年投入2 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戈壁农业的实施意见》《戈壁农业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指导文件,推出土地、税收、金融信贷、项目扶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农发办5年总投资7亿元的农业综合开发戈壁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对入驻东洞戈壁农业产业园的企业和合作社,每座日光温室财政参股6万元,并进行贷款贴息扶持。坚持外引内联、招大引强和引进全产链项目,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戈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仅2018年,就引进投资项目16个,专业合作社20家,开工建设日光温室2 867座、10 720亩,完成投资5.4亿元,建设总量接近过去十年的总和,该区累计建成戈壁农业面积达到2.5万亩。
(三)加强基础配套,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发挥产业园区在聚集资本要素,引领产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以布局新建东洞、总寨两个万亩戈壁农业产业园为重点,改造提升银达、西洞5 000亩戈壁农业产业园,2018年整合投入7 000万元,建设园区水电路林通信等基础设施147km,东洞园区一年内形成近2万亩戈壁农业的承载能力,相继开工建设山东安信3 000万株育苗中心、东汇冷链物流市场,改造提升康多、富农两个有机肥基质生产企业,实现了温室蔬菜种植与工厂育苗、基质生产、冷链物流、市场培育的全要素配套,为该区戈壁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四)突出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甘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广泛开展了温室墙体结构、轻简化设施、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有机无土栽培基质等农业技术研究筛选和试验示范,筛选示范基质配料,瓜菜新品种、新技术125项,集成示范了水肥精控、温室网络智能化控制等一批高精尖装备,农户足不出户就可用手机远程监测温室生产情况,控制卷帘和喷灌等设施。种植品种从单纯蔬菜,拓展到食用菌、林果、蔬菜等三大类,火龙果、木瓜、柠檬等热带水果品种也在肃州生根结果,积极采用“两大茬”或“一大茬、两小茬”周年化生产模式,戈壁温室蔬菜平均亩产近1万kg,亩均收入3万元左右,产量较耕地栽培增加1 000kg以上,增幅13%,收入较耕地栽培增加近4 000元,增幅18%。
(五)坚持生态优先,保障产业绿色发展
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广了装配式大跨度新结构日光温室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原有地表结构的环境扰动,就地利用砂石资源,充分利用了光热能;坚持节水优先,在不新增一眼机井的前提下,通过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调蓄设施和调整产业结构,温室种植普及滴灌、微喷灌节水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经测算,戈壁日光温室每年每亩用水量400m3左右,比普通土壤栽培日光温室节水约40%,比大田种植节水约75%;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广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有机栽培基质、基质枕和有机肥,每座温室可转化利用农废资源40m3,使农村大量的农废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六)着力打造品牌,助推产业外向发展
按照统一建设模式、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规范标准的“三统一”原则,以温室蔬菜、食用菌、林果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65项,认证各类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各1个,注册戈壁雪润、戈壁绿产、敦煌飞天、大基地等名优品牌21个,积极参与了酒泉市农发集团和大农股份签订的品牌推广项目,吸引广东丰泰、湖北宸旭等供港、出口蔬菜企业,来园区建立基地洽谈合作,戈壁农品在消费市场中的“绿色有机”形象正在形成。积极拓宽渠道开拓市场,促进戈壁农产品流通外销,与上海江桥、广州江南、北京新发地等市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在万达广场、北京华联等大型商超开设专柜,积极开发聚农网、有种网、西北人家等电商平台,依托巨龙物流港冷链项目,可储藏生鲜蔬菜水果20万t以上,有效解决了戈壁农产品储存销售问题。
(七)创新经营模式,拉动产业共赢发展
发挥财政资金和农发项目资金的撬动作用,采取园区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参股企业、向农户投入钢架物资等形式,吸引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组织规模化打建温室,该区企业、合作社、农户投资建设戈壁温室比例分别占到60∶34∶6;大力推广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形成农户租赁承包、统销联营、合作分红等多种经营模式,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探索扶贫互助资金注入戈壁农业,引导企业、村集体与农户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近4 000户农户围绕戈壁农业增收致富;各乡镇园区挖掘戈壁自然景观和绿色无公害生产优势,推进与旅游、教育、文化相融合的戈壁农业田园综合体建设,开展农产品采摘、休闲观光、农耕体验;引导企业主动对接戈壁农业外延市场,主动开展成套温室钢架加工,增温器、采摘车等温室设备研发推广,进一步拓展了戈壁农业的产业辐射功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戈壁农业是一个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见效慢的产业,戈壁农业园区均远离农区村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投送线路长、工程量大,投资金额巨大。虽然该区每年拿出2 000万的专项资金,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整合各部门资金,但相对于数亿元的戈壁农业建设规模,基础配套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
戈壁滩上建造温室成本高,并要求配套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据测算,建设1座戈壁高标准日光温室(宽10m、长80m,占地面积约3.5亩)需22万元,该区按每年发展10 000亩戈壁日光温室估算,仅建起日光温室至少需要投资6.6亿元。但引进的入园企业和合作社基本多为新注册成立,资金实力有限,缺乏有效担保抵押资产,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门槛高,入园企业、合作社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一些政策性贴息无法兑现,严重制约了规模扩张。
(三)戈壁农业品牌还不突出
戈壁农业较传统农业具有高投入、高品质、高回报的特点,除要求产品绿色无污染外,更要求具有品牌效应。但目前该区在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方面比较滞后,尤其在戈壁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方面进度不快,对外宣传推介,为戈壁农产品鼓劲营销造势方面力度不足,难以发挥戈壁农业农产品的优势。
(四)产加销体系还不健全
目前该区的戈壁农产品销售还以内销为主,缺乏大型专业化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引领,还没有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外销渠道和营销机制,种植品种小而杂,尤其在单一品种的规模种植、标准生产、连续稳定供应方面,与市场要求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五)产业发展还不平衡
该区戈壁农业产业发展处于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转变的关键阶段,出现了园区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间的利益连接机制不紧密,企业圈地不建等要政策,任务推进不均衡,温室墙体搭建与扣棚种植不同步,设施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差,产业园管理机制不顺畅等问题,需要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三、对策及建议
戈壁生态农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肃州区要继续坚持园区化、企业化、循环化、产业化的“四化一体”发展思路,着力提升戈壁农业的产业规模、质量效益、科技水平和发展内涵,为全省戈壁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一)坚持政策推动与多元驱动同步推进
按照政府指导、资金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进一步明晰优化招商引资、投融资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采取定向补助、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贴息、资产折股量化、担保补助等方式,广泛吸引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入戈壁农业建设。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向戈壁农业项目倾斜,区级财政要逐年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和力度。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戈壁农业金融产品,加强与省金控集团衔接合作,做强做大肃州区农担公司、水投公司等投资平台,积极争取以色列政府贷款、亚行世行贷款等信贷担保支持,着力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和争取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钱从何来,无钱办事问题。
(二)坚持招大引强与全要素配套同步推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全方位招商,紧盯陕西海升等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品牌突出的龙头企业集团,选择招引一批综合实力强、全产业链运营的大项目,全力争取高标准连栋智能温室、气调保鲜库等高端项目落户园区,切实发挥出大企业的产业引领作用;要整合部门资金,用好农发资金,继续配套和完善东洞、总寨、银达等园区的水、电、路、通信、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育苗、基质、冷链物流等产前、产中、产后配套设施建设,论证启动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燃气、供暖、住房等配套建设,提升东洞园区在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现代农业的承载示范功能。
(三)坚持温室打建与扣棚种植同步推进
按照集中连片、优化布局、整体推进的原则,结合各园区基础条件,分片区稳步扩大温室建设规模,实现打一片、扣一片、种一片,力争每年能完成1万亩戈壁日光温室,4 000亩钢架大棚建设任务;对于已建成但尚未种植的温室,要督促企业加快进度,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已建和新建温室全部扣棚种植;对于老旧温室要列支专项资金,分步进行提升改造,实现产业规模稳步扩张。
(四)坚持产销配套与利益联结同步推进
紧盯西出东进和“一带一路”大市场,大力推进承东接西、错峰、错季和错茬生产;密切与中东部大型农贸市场合作,积极参加省内外农交会,借助“一带一路”外销通道,力争在供港、出口外销有所突破;引导组建行业协会,强强互补联合,推动品种、标准、质量、品牌达到统一,主推东洞番茄、西洞食用菌,增强连续稳定的生产供应能力;引导村集体、农户以自有资金、劳动投入到戈壁农业,把“三变”改革、精准扶贫工作与戈壁农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农户、村集体、合作社、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销平衡、互利共赢。
(五)坚持科技示范与标准生产同步推进
加强与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开展联合技术研发和示验示范,集成装备一批高效节水、农机农艺融合、物联网控制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开展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戈壁农业配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切实提高戈壁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以企业、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强化技术培训服务,培育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队伍;全面推广和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围绕蕃茄、辣椒等主打品种,健全完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对戈壁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安全监管,推广引进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等追溯手段和信息采集技术,切实增强戈壁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六)坚持品牌营销与宣传造势同步推进
大力开展“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力度,尤其要在番茄、辣椒等重点品种、拳头产品的有机农产品申报认证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戈壁雪润”等重点品牌,放大无公害、绿色、有机戈壁农产品的品牌效应,采取最严格的检测和管理措施,切实打响戈壁农业品牌;大力推行戈壁农业产品进社区、进超市、进机关等订单化销售方式,扩大本地居民对戈壁农产品知晓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衔接合作力度,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手机传媒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导戈壁农业发展成果,在市区内交通要道、生产基地设立广告牌,树立品牌形象,扩大戈壁农业在全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