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美学理论创新

2018-01-18张永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解释学喜剧悲剧

特邀主持人张永清

[主持人语]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就理论的力量与思想的深邃性而言,马克思仍然活在21世纪。马克思与我们共同生活在新时代,马克思的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文化、美学等各个领域。如果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那样只能窒息其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研究不同领域问题的科学指南。如果能把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恰当地运用在我们的美学、文学问题研究上,那么新时代美学理论的创新性就会有所呈现。本专题的四篇文章论题不同,切入视角和研究路径各异,但在问题的研究上都体现出了一定的思想性和创新性。

张永清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初始形态——试论马克思恩格斯1844—1895年的批评理论》一文认为,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4年9月—1895年8月时期的文学活动及其评论,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初始形态”。在如何理解与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评论的性质这一问题上,以往的国内外研究形成了意见说、连贯说、体系说三种主要观点。应该从作为理论与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互渗关系这三个向度来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性质。

汪正龙的 《马克思论悲剧与喜剧——历史哲学、戏剧学与美学的三重透视》 一文改变了以往研究就悲剧谈悲剧、就喜剧论喜剧的思维方式,转而从历史哲学、戏剧学和美学三个不同维度来把握和理解马克思的悲剧观与喜剧观。作者认为,悲剧和喜剧是马克思对社会进行文化批判的有效范式,历史哲学、戏剧、美学分别构成了马克思探究悲剧和喜剧的切入点、观察点、引申点;马克思眼中的悲剧与喜剧不是作为美学范畴而出现的,而是历史朝向自由的实现过程中的某些辩证的环节,它们带有特定的历史哲学含义,并且是以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的。作者还认为,马克思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并未真正做到将三者相互关联,他在放大历史哲学维度时不经意间造成了对戏剧学维度和美学维度的遮蔽。

张宝贵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本体论生活美学思想初探》一文并未沿着实践美学的已有路径来探究相关问题,而是从“生活本体论”这一视角来切入。人“活着”和“如何活”是“生活本体论美学”的题中之意,“活着”构成了生活的基础性层面,“如何活”则构成了生活的审美属性。物质生产实践只是生活决定性力量中的一个层面,美的艺术也只是马克思美学视野下的一种;把生活作为美学思考的出发点,把美的属性赋予各种生活方式而不唯独限于美的艺术,构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美学主题。

谷鹏飞的《时间性与实践性:马克思美学解释学的生成逻辑》一文提出,时间问题是马克思美学解释学的理论基石,而由时间问题而展开的“时间性”与“实践性”则构成了马克思美学解释学的基本逻辑。马克思美学解释学是“时间性—实践性解释学”,它们贯穿于从解释文本到解释方法再到解释主体的全部解释学要素之中。马克思的美学解释学既为现代资本宰制下人与文本及世界的意义生成作了辩护,又为处于现代性多元时间观念中的解释活动向人的自由生成与自由实现提供了可能。

猜你喜欢

解释学喜剧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论法律的确定性、妥当性与交谈合理性*——评《法律解释学》“法律确定性问题”部分
杯具们的喜剧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爆笑喜剧
喜剧世界
画家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20世纪西方解释学发展概况
——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美学对柏拉图和黑格尔传统的批判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