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效益与巩固措施分析
——以盐源县草食牲畜产业发展为例
2018-01-18庞宗美
庞宗美
(四川省盐源县农牧局畜牧站615700)
在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之后,需根据盐源县的草食性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制定完善的工程巩固方案,明确工作内容与要求,在合理管理与维护的情况下,全面提升退牧还草工程的建设水平。
1 当地基本情况分析
盐源县主要位于四川省西南区域,青藏高原东南区域,属于长江源头区域的草原生态屏障结构,草地资源较为丰富,属于四川的草原大县,是高寒边远的山区。全县接辖的乡镇为34个,其中有1个牧场,247个自然村,总人口数量为38.55万人,农业人口为33.45万人,牧业人口为20.98万人,牧户为16000户。全县的天然草地面积为472万亩,可以利用草原面积为384万亩,且天然草地分布在海拔2500~4500m的区域,以亚高山草甸草地类和高寒灌丛草甸草原为主。直到2015年,经过测算得知,全县干草产量为182kg/亩,饲料草的总产量为10.5亿kg,超载率为7.58%。由于当地地势与环境较为复杂,气候条件很恶劣,经常出现自然灾害,且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草食性畜牧产业发展中出现草原退化的现象。因此,截止2015年,全县草原退化面积达226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8.85%。理论载畜量为134.85万个羊单位,超载率7.58%。
2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效益分析
在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之后,全县猪存栏为26.84万头,牛存栏为11.92万头,羊存栏为44.69万头,家禽存栏数量为321.98万只。总体的产值为10.06亿元,其中,牧业产值占有43.2%,农牧民人均收入为8848元,人均牧业收入为3548元,贡献率为40.09%。基本改变传统的靠天养畜方式,实现集约化经营工作,提升国民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满足当前发展需求。拓宽草地占有面积,实现高生产力,且覆盖率增加,草原质量得以提升,在改善当前条件的情况下,更好的完成当前退牧还草任务,促进盐源县良好发展。
3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之后巩固措施
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目标是使工程区内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实现草原资源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此工程实施后,需做好工程巩固工作,重点关注生态置换内容,在合理安置情况下提升人工草地的建设水平。且在实际工作中需针对草原与畜牧业关系进行平衡,预防超载放牧问题,在工程建设后,加大保护工作力度,以免出现人为破坏的现象。
3.1 积极推广优质的人工草地技术
在盐源县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工作中,可积极推广优质人工草地建设技术,提升草原建设效率与产量,合理使用劳动力,在人工草地补播情况下提升牧草质量,更好置换食草性畜牧产业需要的天然牧草饲料,全面提升工程巩固效果。且在实际工作中,需明确人工草地技术的应用目的与要求,创新具体的技术方式,全面提升人工草地质量,满足当前草食性畜牧生产需求[1]。
3.2 遵循以草定畜的原则
在工程实施之后,应加大畜牧业的管理力度,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与管理,做好科学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建设与利用方案,加强思想教育力度,针对畜牧群进行合理安排,提升季节草地的应用水平。在生态置换工作中,遵循以草定畜的原则,及时发现超载放牧现象,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按照法律规定实施工作,提升管理与控制水平[2]。
3.3 禁牧与休牧的管理措施
在退牧还草工作中还需做好禁牧与休牧管理工作,针对工作方式进行合理改良,利用科学方式针对退牧还草工作进行协调,实现良好的改良目的,提升草地生产力,优化管理工作模式与内容,加强禁牧与休牧等管理工作效果,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3]。同时,在禁牧与休牧管理工作较为重要,管理部门需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结合当前工作内容,创新管理途径,提升控制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需结合当前发展目标与原则,创新管理内容,并增加管理工作方案,确保在日常管理期间,形成现代化与多元化的控制体制。
3.4 提升农副产品利用率
退牧还草工程中,需提升农副产品的利用率,如使用秸秆对其进行加工调制,通过粉碎方式、青贮方式与氨化方式的支持,联合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完成当前管理任务。且在退牧还草工程巩固中还需预防草地继续退化问题,提升生态置换工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适当时可以利用警示方式为群众树立正确观念,解决当前食草性畜牧产业与退牧还草工程之间的矛盾,促进退牧还草工程的良好落实[4]。对农副产品而言,在管理工作中,需创新农副产品的应用方式,并结合农村发展情况,加强各方面管理工作力度,按照当前农副产品的应用要求,协调食草性畜牧产业发展与退牧还林工作关系。
4 结语
在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盐源县管理部门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完善的生态置换管理方案,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食草性畜牧产业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农副产品的辅助作用。在退牧还草管理工作中,创建多元化管控体系,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并在严格管理的情况下提升工程后期效益。
参考文献:
[1]贺怀刚,李发杰.环县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情况及效益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6(7):94-96.
[2]王炳煜,姜佳昌,潘冬荣,等.基于 3S技术的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生态效果监测评价——以玛曲县2005年工程区为例[J].甘肃畜牧兽医,2016(11):92-93,101.
[3]黄军,董建芳,阿不力孜,等.昌吉州2005年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效果评价[J].当代畜牧,2015(27):34-37.
[4]王晓敏.阿拉善右旗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效果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