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2018-01-18杨伟成
杨伟成
(青海省兴海县农牧科技局,青海 兴海 813000)
蚕豆在某些地区属于主要农业经济作物,因此层出不穷的蚕豆病虫害问题已经成为目前蚕豆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和困扰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蚕豆病虫害不仅对蚕豆的产量和品质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种植蚕豆农民的收入,并且降低了其种植蚕豆的积极性。因此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已经成为蚕豆稳产高产的重要一环。本文将简要介绍蚕豆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相关防治技术,希望能够帮助蚕豆种植者提高其蚕豆产量,改善其蚕豆品质。
1 蚕豆赤斑病
1.1 发病特点
蚕豆赤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也是蚕豆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多出现于3—4月份春季雨水旺盛时期。蚕豆赤斑病可造成蚕豆产量减少30%以上,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此种病虫害主要危害蚕豆叶片。蚕豆赤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是先出现赤色小点,而后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严重时蚕豆各部位茎、柄、嫩芽上均会出现同样赤色病斑,均变成黑色、最后可能枯萎。在潮湿时节,黑色病斑发展较快,病情扩展迅速,3~4d就可能出现全株枯死甚至全部植株枯死的现象。
1.2 防治措施
1.2.1 农业防治
选择种植抗病品种,对植株进行合理的密植,注意要合理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1.2.2 药剂防治
要做好基础的药剂防治措施。未发病时期,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施药1次,后隔7~10d再施1次,可达到防治效果。多使用波尔多液、多菌灵、托布津等农药;在发病之后应该及时迅速给予药剂喷洒工作。在发病初期,可喷施1:2:100的波尔多液。以后,每隔10d喷50%多菌灵500倍液1次,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赤斑病进展。初期使用波尔多液比多菌灵效果好。应在喷洒时应注意喷洒力度均匀,力求每株都能获得治疗。
2 蚕豆锈病
2.1 发病特点
蚕豆锈病主要发生在蚕豆生育中后期,锈菌可随风、雨传播,多雨时节发病较多,常出现在春雨多的年份。初次发病时表现为植株下部叶片上出现锈斑,直至叶片干枯,严重时植株可能全部枯死。如再次发病则为植株上部枝叶病情重。
2.2 防治措施
2.2.1 农业防治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及时整枝,降低田间湿度。早熟品种发病率低于晚熟品种,所以在种植时为避免蚕豆锈病可选择早熟品种种植。
2.2.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5%粉锈宁50g,兑水50~60kg喷施,每667m2用药液40~60kg,施药后20d左右,再次施药1次。要求对全株均匀喷洒。喷洒粉锈宁也可兼治白粉病。也可用0.5%波尔多液或波美0.5度的石硫合剂,每667m2用药液70~100kg,连续施2~3次,每次间隔7~10d左右,注意要均匀喷洒。
3 蚕豆叶斑病
3.1 发病特点
发病主要在叶片,叶片上会形成同心轮状斑纹,同时也可侵犯茎和荚,出现不规则黑色病斑,中间呈灰白色,边缘清晰。
3.2 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
主要防治途径为使用无病蚕豆播种,并对种子进行消毒。收获后及时对田间残留病体进行清除,同时也应注意合理密植,轮作倒茬等。
3.2.2 药剂防治
严重时可使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4 蚕豆褐斑病
4.1 发病特点
蚕豆褐斑病也是一种真菌类疾病,病菌以菌丝的形式在种子内越冬,第2年可形成初侵染源,通过风、雨或昆虫等进行传播。温度高侵袭快,湿度大疾病高发。发病时叶片正反面会出现褐色斑点,逐渐发展为褐色且凹陷状,并且逐步变大增多,最后导致植株死亡。
4.2 防治措施
4.2.1 农业防治
种子播种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6℃温水浸泡5min后捞出控水播种。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科学轮作,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4.2.2 药剂防治
种子消毒也可选择福美双或苦仁乐生粉拌种,没50kg拌药0.3~0.5kg。在发病初期可用0.5%~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d喷洒1次,连喷2~3次。
5 根腐病
5.1 发病特点
根腐病属于一种真菌性病害,一旦发生可导致蚕豆产量减产30%~50%。发病后,植株会变得矮小,叶片发黄,根茎均会变黑。主要特征在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变黑。如遇土壤中磷钾肥严重不足可导致蚕豆对病菌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该病流行。
5.2 防治措施
5.2.1 农业防治
由于土壤缺乏磷肥、钾肥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应在播种时每667m2用15kg磷肥和10kg钾肥,同时使用适量土杂肥盖种,可减少根腐病发病率。如遇病害,应及时用灰肥拌磷、钾肥点蔸或者开沟埋肥已加快治疗。
5.2.2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施根部,用药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治疗时除施肥外也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可加快治愈。
6 豆蚜
6.1 发病特点
豆蚜是蚕豆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繁殖迅速,繁殖能力强,多在气温上升温暖的条件下繁殖快。蚜虫可直接吸食植物液汁,使其枯萎,叶片变得卷曲、皱缩、发黄,嫩荚变黄,影响蚕豆生长,甚至死亡。其排泄物也可诱发煤污病的发生,导致叶片光合作用减弱。同时豆蚜也是豆类作物病毒病的重要传毒介体。一般受害植株都会呈现叶片发黄卷曲,植株矮小发育迟缓等情况。
6.2 防治措施
6.2.1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杂草,在蚜虫尚未发生时及时防治,遏制蚜源。在豆蚜发生较早时,应及时进行挑治或摘除中心蚜株。
6.2.2 药剂防治
豆蚜要及早喷药防治,消灭在未发生或者发生初期阶段。在蚕豆开花结荚期,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或2.5%保得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40%乐果800~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由于豆芽习性,所以要在大量繁殖之前将其消灭,故药剂防治应大面积统一进行。
7 蚕豆象
7.1 发病特点
蚕豆象为危害蚕豆的主要害虫,可导致蚕豆味道变苦,重量减轻,易发霉变质。蚕豆象为一年生1代,在结荚时幼虫可蛀入豆粒中,随后进入仓内继续为害。如不予控制,蚕豆象刻在储藏期造成50%~90%的豆粒穿孔,发芽率降低20%以上。
7.2 防治措施
7.2.1 农业防治
蚕豆象的田间防治和豆粒处理是防治的关键所在。对于豆粒处理一般在蚕豆收获后1月内进行,可选择开水浸烫、暴晒、缺氧储藏等。对于需要留种的蚕豆可选择晴天摊晒粮食,低温冷冻除虫,同时可选择花椒、茴香等熏避害虫,缺氧储藏只能在1个月内,否则影响发芽。
7.2.2 药剂防治
田间药剂防治使应在蚕豆结荚期后10d或终花末期,用80%敌敌畏乳剂或25%亚胺硫磷乳剂1500倍进行喷洒。豆粒药剂处理按照每200~300kg蚕豆用磷化铝1片(3.3g),包好后投入蚕豆中,并做好密封工作,可有效遏制蚕豆象的繁殖生长。
8 斑潜蝇
8.1 发病特点
斑潜蝇是残害蚕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可危害包括蚕豆、大豆、豇豆等在内的多种植物。斑潜蝇主要通过幼虫潜入蚕豆叶片表皮下,取食绿色组织,造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线状通路,进而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危害。危害严重时,叶片组织可全部受害,叶片布满蛀道,其中以植株基部叶片受害最重,可致枯萎死亡。成宠、幼虫均可为害。
8.2 防治措施
8.2.1 农业防治
在种植时应采用无病、抗病种子,合理轮作,提高田间排水能力,降低土壤湿度。
8.2.2 药剂防治
播种前,可用多菌灵、百菌清对种子进行彻底消毒。在成虫盛发期、产卵期,及时喷药防治。防治幼虫要连续进行几次,每隔5~6d 1次,可用斑潜净500倍液,或阿维毒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
9 注意事项
9.1 化学除草
在蚕豆病虫害防治时也要科学除草。可选用 50%津乙粉剂、50%乙草胺在蚕豆播后覆土作土壤处理,可有效防治除蚕豆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防效可达80%以上。
9.2 药剂喷洒
由于在蚕豆栽培中,对各种病虫害药物防治过程中,有时需要多种药液交替使用,但是这样使用可能会造成病菌、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影响防治效果,使作物最终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给农户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所以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多种一起使用,每种药物使用时应有一定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