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绿色低碳

2018-01-18石杏茹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24期
关键词:汽柴油航煤油品

○ 文/本刊记者 石杏茹

绿色、低碳成为2017年行业发展的关键词,也是行业发展的方向所在。

2017年的冬天正常得有点不寻常—北京人可以在朋友圈里尽情地和朋友们分享蓝天了。

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能源行业的发展也在环境压力下进入一个新时代。2017年,石油石化企业积极适应新形势,普遍把环境友好、清洁绿色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为实现向清洁能源公司的转型,三大石油公司在能源资源开发环节突出清洁化生产、环境保护,在能源转化环节严格控制和降低污染排放,在能源消费环节提供更多清洁低碳优质能源,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绿色、低碳成为2017年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油品清洁化

1月1日起,我国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同时停止国内销售低于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

1个半月后,国家环保部又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工作方案》,确定了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2+26”城市率先于9月底前,全部供应国Ⅵ标准汽柴油。北京已于去年年底完成国Ⅵ标准油品升级。相较于国Ⅴ车用汽柴油标准,国Ⅵ车用汽柴油标准全面达到欧盟现阶段车用油品标准水平,个别指标超过欧盟标准。

这距离国家全面推广国V油品仅过去9个月。这种油品升级的速度和力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全球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值得一提的是,国Ⅳ升级国V,我们已经提前了足有一年的时间。按照原本计划,我国全面供应国V标准汽柴油的时间为2018年1月1日。因为油品质量升级提速,短短12年,我国完成了从2~5共四代的油品升级。为此,这几年我国石化企业每年为油品升级付出150亿至200亿元的成本。

不需扬鞭自奋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论断和表述,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指引。2017年,为确保2019年1月1日全面供应国Ⅵ标准车用汽柴油,我国炼化企业立足企业现有加工流程和装置结构,提早筹划优化升级方案,做好技术准备和项目储备。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DSO、GARDES、PHF、FDS等清洁汽柴油生产技术成功应用于17套炼化装置。中国石化开发形成S-Zorb汽油吸附脱硫、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等多项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汽柴油质量升级技术,建立起装置配套齐全、技术几近完全国产化的石油化工产业链。

质量升级只是一方面。《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末,行业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3%,万元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减少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5%,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削减30%以上。

为帮助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4月2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正式发布绿色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六大行动计划》是联合会在去年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基础上,在废水、废气、固废治理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化工园区建设等方面研究编制进一步细化、深化和具体化的行动计划。

在国家以及行业协会政策的指导下,油气行业在新时代正在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到自身的发展战略。

保供天然气

上“气”不接下“气”。

气“荒”了,“气”疯了!

2017年底,媒体一个比一个醒目的标题揭示了今冬突如其来的天然气供应紧张。11月28日,河北省天然气供应率先进入Ⅱ级预警,天然气供需缺口达10%至20%。河北之外,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多地天然气供应也出现短缺的局面。预计2017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超过2300亿立方米,增量超过330亿立方米,同比增幅达到17%。这个增量和增幅,相当前5年年均增量的2倍以上,刷新了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量的历史,以至于液化天然气的价格曲线在过去三个月的时间内一路向上,上涨幅度达到130%以上,创下国内天然气价格的历史新高。

今冬天然气的供应紧张,一方面是源于对今冬天然气市场形势估计不足,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煤改气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以及天然气储备建设严重滞后、储气调峰的装备和实际用量增长的不匹配。

虽然遭遇了气荒,但是2017年,我国油气企业尤其是三大石油公司已经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12月,好消息从国内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传来,2017年连续第五年稳产5000万吨油气当量。其中,天然气为347.02亿立方米,占国内天然气产量的1/5。

2017年是中石化最大的整装凝析气田雅克拉气田稳产的第12个年头。据了解,该气田1-11月累计生产天然气7.58亿立方米,凝析油14.34万吨。更令人欣喜的是,由于冬季供暖用气量增加,西北油田向新疆南疆县市输送的天然气量由每日32万立方米提升至50万立方米,雅克拉气田承担了大部分的增量保障任务。

就因为这些企业的努力,2017年,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进一步增长,天然气产量预计1490亿~1500亿立方米,增幅8.8%~9.5%;进口天然气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进口天然气857亿~877亿立方米。其中,LNG进口量449亿~459亿立方米,增幅有望达32.8%~35.8%。

在较长时间内化石能源继续占据全球能源结构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可与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等低排放能源形成良性互补,是能源供应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现实选择,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应用前景。当然天然气大发展,能源企业还任重道远。要知道,2016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仅为6.2%,远低于原油的18.1%,更低于煤炭的62.4%。

能源多元化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5月10日至5月17日,试采已累计产出天然气超12万立方米,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日,平均产量超1.6万立方米/日,甲烷含量达99.5%。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探索阶段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虽然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资源、技术、环境与成本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现阶段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在短期内无法对我国油气市场产生实质性冲击。但从中长期发展看,一旦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达到商业化水平,必将对我国能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11月22日,一架加注生物航煤的波音787型客机,从北京出发跨过了太平洋,稳稳地降落在美国芝加哥机场。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首次实现了跨洋商业载客飞行。用于本次航班的生物航煤,由镇海炼化以市民熟知的“地沟油”为原料生产。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碳排放可减少一半以上。

新时代提出能源发展多元化的要求。不论是发展页岩气、南海开采可燃冰、青藏高原勘探干热岩,还是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可以预见,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必将多元化。未来是能源相互替代、均衡发展的时代,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可以互相替代。

除了可燃冰、生物航煤外,为了落实能源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观,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三大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能源转化和使用效率,降低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促进能源转型。中国石油在华北、辽河、新疆等地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肯尼亚能源和石油部合作开发当地的地热资源;在新疆、吉林等油田应用光伏发电技术为油井供能,在北京地区建成全太阳能加油站;燃料乙醇具备规模化生产供应能力。中国石化自主研发出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成为中国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企业。2015年底地热供暖能力近3000万平方米,占全国常规地热供暖量的30%。中国海油持续探索研究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海洋潮流能、海洋温差能、氢能,以及其他新型绿色低碳能源。

2017年,石油石化企业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是能源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统筹兼顾、协调合作,共同推动。

道途虽然遥远,但石油和化工行业不仅是环保问题的发生者,而且是环保问题的治理者。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时期行业绿色发展会上一个高的台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完全有能力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节能环保新产业!

猜你喜欢

汽柴油航煤油品
高端油品怎么卖
油品运输市场一年走势图
SP/GF-6规格分析及油品性能要求
智能化油品分析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