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装备第一标诞生记—专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发展部标准化与科技交流处副处长徐晓明
2018-01-18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中国海油完成首次编写国际标准的重任,说明我国制造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海油上海某模块站机三维模型图。作者/郑清华
ISO18647《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已于今年8月成功出版发布。这是我国石油工业装备领域的第一部ISO标准,也是中国海油牵头编写的第一部ISO标准。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国际标准从无到有,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固定平台模块钻机相关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有助于打破现有国际技术壁垒,还将加快推进我国海洋钻井装备企业走向国际的步伐。
中国海油牵头编写这一国际标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ISO18647《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的出版发布具有怎样的意义……为解答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发展部标准化与科技交流处副处长徐晓明。
十五载厚积薄发
中国石油石化:徐处长,您好!经过15年的艰苦攻关,《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国际标准成功发布。中国海油牵头编写这一国际标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徐晓明:自1982成立至今,中国海油使用的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都是国外产品。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们与国外合作建设了一些固定平台。2002年以后,中国海油海上油田开发进度加快,而当时国外的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价格高达2500万美元,建造周期在18~24个月左右,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中海石油研究中心(现为中国海油研究总院)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开展了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国产化研究,形成了涵盖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设计、建造到海上安装调试和管理运营全产业链的一整套企业标准,并上升至国家标准。但彼时国际上尚无涵盖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全产业链的国际标准。
200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ISO TC67技术研讨会上,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海上钻完井专家何保生介绍了中国海油制定的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企业标准,IOGP(国际石油与天然气生产者协会)认为中国海油具有这一领域的经验和优势,希望我们制定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的国际标准。经过2013年2月ISO投票正式立项,今年8月21日,ISO18647《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成功出版发布。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中国海油在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领域具备怎样的经验和优势?
徐晓明: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海油具备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设计、建造、海上安装调试和管理运营全产业链的大量经验。从2004年至2013年2月正式立项,中国海油已建造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50多台套。通过钻机产品在海上运营中的问题反馈,我们再对产品的设计和建造加以调整,对钻机产品进一步优化,使之更加先进和完善。目前我们的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价格在3000万美元左右,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而当前墨西哥湾和北美的模块钻机价格通常在0.6亿~1亿美元左右。
一朝升华至国标
中国石油石化:您认为,ISO18647《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徐晓明:首先,ISO18647《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涵盖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设计、建造、运输、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和弃置全过程。
其次,从组织机构看,这一国际标准的编写得到了中国海油总公司的大力支持。总公司成立了以副总工程师姜伟带头的专项工作组。在标准研究的过程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专家也有参与和支持。我们还成立了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国际标准起草项目组,由中国海油研究总院钻采研究院井控技术研究室主任兼钻修机首席工程师杨向前任项目经理,由中国海油研究总院钻井完井总师周建良任项目召集人。
再有,标准涉及海洋工程10几个专业,如总体布置、海洋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电气、仪表、通信等,由10多个专业的人员参与共同编写而成。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从企业标准上升至国家标准,到最终成为国际标准,中国海油编写的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达到了怎样的高度?期间经历了哪些变化和调整?
徐晓明:从企业标准上升至国际标准,显示了中国海油编写的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质量水平的提升,最终获得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石油界专家的认同。
从企业标准转变为国际标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首先,标准项数从中国海油最初制定的16部企业标准,整合为设计、建造、海上安装调试3项国家标准,最后凝炼成一部国际标准;其次,最初的企业标准是以模块钻机单个系统的概念编写的,当我们编写国际标准的时候,对整个体系架构进行了重新搭建,对相应内容进行了整理,如对模块划分的要求进行了专题研究,使标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第三,编写国际标准需要采用ISO推行的极限应力法进行结构设计,但国内当时没有采用过极限应力法,也没有相应的系数。我们从中国海油在墨西哥湾的项目获取系数,与原先的设计进行对比,最终掌握并采用极限应力法进行此项国际标准的结构设计,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
影响巨大惠及世界
中国石油石化:您认为,ISO18647《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的出版发布具有怎样的意义?
徐晓明:中国海油编写并发布的这一国际标准有助于打破现有国际技术壁垒。全球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此前一直被欧美国家所垄断。中国海油完成了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国产化,并通过制定这一国际标准把国产化产品推向北海和墨西哥湾,加快了我国海洋钻井装备企业走向国际的步伐。这一国际标准的发布同时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固定平台模块钻机相关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石油企业可以与欧美石油企业同台竞技,提升了我国石油企业的话语权。
更为重要的是,ISO18647《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规范》成功发布填补了这一领域无国际标准的空白,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自此具有了一套综合性、完整的国际标准。按照这一标准,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的建造周期大大缩短,从以前的18~24个月降至10~12个月,建造成本也有明显下降。据我们了解,中国海油建造的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目前已在墨西哥湾2438米水深作业,说明适用于全球大部分海域的成熟区块开发,对全球的石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油石化:在中国海油海上油田开采中,采用这一国际标准能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
徐晓明:中国海油利用模块钻机每年打井约上百口,近年来因低油价有所减少。钻完井成本通常占整个油田初期开发成本的1/3~1/2,而使用国产化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对降低桶油成本具有明显效果。而且,海上固定平台模块钻机还更容易实现大批量钻井和工厂化作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开发优势。目前,中国海油最大的海上丛式井开发平台拥有90多口钻井,采用模块钻机比常规移动式钻井平台节约初期开发投资约7亿元,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