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能源转型需加快

2018-01-18胡森林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24期
关键词:企业家供给能源

○ 文/胡森林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能源行业需在多方面加大力度,快速实现能源转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论断,进一步坚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能源革命的信心和决心,必将促使我国能源行业的中心任务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由此,未来一段时期,需要我国处理好能源领域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辩证关系,以全局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去整体谋划,协同推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和能源领域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能源经济绿色竞争力。

“三去一降一补”强身健体

当前,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不合理,高比例煤炭消费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火电利用小时数下降,煤炭转化为电力产能过剩;石油仍是交通运输业能耗的主要来源,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天然气储库调峰能力建设滞后等等。这些问题,有的缘于资源禀赋不平衡,但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能源供给系统规划的不全面,能源系统之间及能源转化系统的交互单一,能源行业与交通运输、制造业等其它行业之间供给系统与需求系统的不协调导致的低层次供应饱和、供需错配矛盾。破解这些结构性失衡问题,必须要以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有效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为主攻方向,通过正确有效、清晰可行的结构优化措施,使能源供给体系更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出的重大政治判断写入党章,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由此,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具体而言,一是要进一步着力化解和防范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在实施去煤和能源替代战略、防范煤电过剩风险、推动成品油质量升级等方面继续下大力气。二是要统筹资源、环境和市场条件,推动非化石能源可持续发展。大力改革创新,重点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技术不足和“弃风弃光”现象。三是要继续加强国内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大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积极扩大规模化开发利用。四是要加强电网、管网及能源储备建设,补齐能源基础设施短板。五是要优化高耗能产业和能源开发布局,推动能源协调发展、互补利用,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科技创新能源驱动力

作为能源革命战略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但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例如,核心技术缺乏,关键装备及材料依赖进口问题比较突出,新能源、页岩气等领域关键技术长期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燃气轮机及高温材料等依然落后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在这一背景下,能源科技创新正迎来最好的机遇期。我国一方面要立足国情,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技术,把握创新重点方向和领域,依托重大工程,以重大科技专项攻关为抓手,力争突破深海油气、页岩油气、可燃冰、新一代核电等能源领域的一批关键性技术。另一方面,要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拓宽视野,积极吸收国际上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加强新技术运用和新模式探索,推动页岩油气开采技术、大电网技术、智慧能源、储能技术等国际先进技术在国内应用;同时密切跟踪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动态,及时把握一些发展机遇。

此外,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制造”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既有技术上的欠缺,也有工匠精神不够的原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报告还提到,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当前正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交汇的历史关键时期,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发扬工匠精神,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对能源领域而言,要顺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在高效洁净发电、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天然气利用、能源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抢占先机,实现重大突破,从而进一步扩大优势,迈上新的重要台阶。提高自主创新和整体劳动队伍技能水平,使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

倡导企业家精神

我国能源企业面临竞争日趋激烈的复杂形势,尤为需要激发企业家的担当、创新精神。近年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明确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近几年,众多新兴行业的民营企业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能源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尽管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重大改革进展和社会关注度上显得沉寂。这种反差并非因为国企缺乏潜在的优秀企业家,更多源自国企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加之市场化激励不足,导致国企高管政治家身份更加浓厚,而企业家精神相对缺失。

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许多与能源行业发展息息相关,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深入推进,与这些重大战略相对的正是需要全面激发出企业家精神,这样他们才能带领企业高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才能全面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激发国有企业家精神,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化手段,更需要建立一种发现企业家精神的制度环境和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诸如推行董事会行使高管人员市场选聘、薪酬水平与业绩挂钩机制、企业管理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国企员工持股制度等等,除此之外,还要厘清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与边界。

猜你喜欢

企业家供给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对话“疫线”企业家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