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半干旱地区抗旱主要造林技术及配套技术
2018-01-18王晓利
王晓利
(建平县哈拉道口镇林业服务站 辽宁 建平 122400)
1 辽西半干旱地区抗旱主要造林技术
1.1 整地技术。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的宜林地,拦截林地地表径流,实现林地蓄水,造林苗木根部土壤的水分含量就会大大提升,从而实现造林苗木成活率提升。在选择整地时间时应坚持宜早不宜迟的原则;与此同时,在选择整地方式时,对原有植被尽量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破坏,同样会起到拦截天然蓄水的效应;造林模式的选择对于提升造林成活率也十分关键。多年的整地实践证明,水平阶整地与鱼鳞坑整地相比较,水平阶的整地方式优于鱼鳞坑整地方式。在一个年度内选择整地时间上,以夏季整地最佳,春季整地亦可,但秋季整地的效果最次。
1.2 集水技术。在辽西半干旱地区影响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关键性因素是水资源,而获取水资源的主要方式是修筑蓄水池与拦塘坝,可在林木的幼树生长期间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宏观集水系统主要由微域集水组成,比如产生径流的积水面或者渗蓄径流的植树穴。在整地过程中以林木为小核心在宏观林地形成若干个不同的微域集水区和微域栽植区,进而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集水、蓄水区域。进一步实现在天然降水无法满足林木生长的情况下,对林地土壤进行及时补水,确保树木对水分的需求。
1.3 栽植技术。①栽植季节的科学安排。辽西半干旱地区春季造林时间以4月上中旬为宜,栽植的先后次序是:先阳坡再阴坡,先小苗后大苗,在林地的土壤水分在尚未大量蒸发之前,保证造林苗木全部栽植入土;在夏季进行栽植,以天然降雨之后的连阴天或者是天然降雨前实施栽植为最佳时机。抗旱造林技术人员必须要关注和了解当地近期准确的天气预报,把握最好的栽植时机。②苗木起运栽环节。重点做好随起随运随栽工作。对于蒸腾系数较低、生命力极强的阔叶树种,截干截根的方式是首选栽植方式,目的是有效降低造林苗木茎干部分的水分蒸腾与耗散。
2 辽西半干旱地区抗旱主要造林配套技术
2.1 DJS技术。抗旱造林DJS技术是利用聚乙烯塑料不透水的特征,研制一种装有营养土和水配比的混浆植苗贮存袋,在栽植前将造林苗木植入袋中再进行栽植的一种现今推广的造林技术。于塑料袋中下方均匀打通4~6个半径为2 mm小眼,主要是为苗木根系及时从孔中生长。然后将容器袋内放入适量的水和土,并搅拌成泥浆状,随即将苗根植进泥浆中,栽植时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内,植入后随即将容器袋口封严,回土至地表处,整修树盘,再灌透水1次,即使天然降水极少的情况下,苗木也能坚持1月不会失水。
2.2 容器苗技术。抗旱造林容器苗技术,就是用营养容器来进行播种和林木育苗的技术。容器苗与裸根苗相比,一是大大延长造林时间,二是增加苗木成活率,三是对缺苗进行补植极其方便,四是增加林木生长量以及抗逆性。所以,可以大规模推广容器苗造林技术。通过运用容器进行造林后有效的增加了辽西半干旱地区造林的成活率,根据多年的技术实践显示,2年生油松容器苗或者侧柏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达到85.3%以上,而裸根苗造林方式的成活率仅为27.85%,在造林时间上实现了无季节限制的造林。
2.3 地膜覆盖技术。在辽西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在实施覆膜前,林木苗木栽植之后实施浇水,当灌溉水完全渗透后,对预先分割好的1 m2地膜进行中心破洞,将苗木由洞口套入,将地膜铺平并向四周铺沿,苗木根基周围的地膜覆盖严实不透缝隙,同时将树盘设置成为漏斗形状。需要一提的是,确保地膜边缘压实是保证地膜效果的关键,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有效的增加树盘周际的保水效果,在早春的3~4月,林地地面增温2.3℃~3.5℃,相对增加了温度10%~17%;15~25cm土层温度增加1.5℃~
2.4℃,相对增加了温度8.5%~25%,与此同时,地膜覆盖后土壤的相对湿度为18.55%~20.87%,相比非地膜覆盖增加相对湿度15%~18%,保墒效果极好。
[1]兰喜红,杨玉涛.新疆杨地膜扦插育苗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02.
[2]戚丕儒,于喜波,韩蕊,等.干旱丘陵漫岗区秋季植苗造林技术探讨 [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4):52.
[3]娄文浩,晁永莲.北疆地区秋季造林技术 [J].农村科技,20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