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种鳃霉病防病 诊治一例
2018-01-18刘远波
刘远波
笔者从事“四大家鱼”孵化多年,一到鱼花销售季节,同很多购买草鱼鱼花养殖户就3-12cm草鱼种病虫害进行交谈,累积了不少资料。本人将生产中草鱼种鳃霉病防病、诊治实例介绍给读者,供参考:
李某一草鱼池塘,面积2.5亩,平均水深1.2m,配备1台1.5kW喷水增氧机。2017年4月20日放草鱼水花35万尾左右,开始投喂水花料,放苗15天左右开始投喂芜萍(沙绿)、后期投喂浮萍(草鱼种的优质青饲料),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中午投喂粉状配合饲料。
5月28日草鱼出现死亡,刚开始几尾。客户先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杀虫,后用二氧化氯消毒。后来草鱼死亡量上升至150尾/天,缺氧和浮头明显。6月1日,晴天,气温36℃。上午9点左右,该养殖户到广东省五华县鱼苗场寻求帮助。笔者带显微镜和水质检测盒到塘头进行现场诊治。用简易测试盒检测:水体pH值8.1,氨氮和亚硝酸盐0.3mg/L。目测水体透明度15cm左右。检查发现病鱼10cm左右,体表无明显异常,鳃丝红白相间,局部有血点,有的青灰色,局部贫血发白,呈现“花鳃”,鳃丝肿胀、黏液增多,部分挂淤泥而发黑,镜检其中6尾草鱼的鳃丝和尾鳍可见每尾草鱼的鳃丝中都有大量鳃霉菌丝,部分有车轮虫寄生,在高倍镜下可见分支菌丝内的大量孢子。此外,部分鳃丝出现血窦。
初步诊断为鳃霉病为主、车轮虫病为辅,建议防治用药方案:停止投喂青饲料3-4天,外用泼洒硫醚沙星和聚维酮碘,用
分析:1.临床上,鳃丝上的黑色素细胞和鳃霉菌丝容易被混淆。更多的情况下黑色素细胞被误诊为鳃霉菌丝。本例中,鳃霉菌丝呈明显的分支状,体积较大,粗细较均匀,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均可见菌丝内有大量孢子,部分菌丝呈半透明状。而黑色素细胞一般呈黑色星芒状,粗细不均匀,细胞内的色素颗粒只在高倍镜下可见。
2.鳃霉病主要发生在有机质多、水质污浊的池塘,本病例中放苗后投喂大量芜萍(沙绿),后期投喂浮萍、粉状饲料,草鱼种粪便多导致水质肥、透明度下降,底质恶化较快,没有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来改善底质,给鳃霉和车轮虫的增殖创造了条件。
3.本例中,水花放养密度偏大、单养,成活率高时,5-6cm时应起捕分养,池塘放入适量鲢、鳙鱼苗,控制水质。通过施用刺激性低的消毒药,内服抗生素和保肝药,控制鳃霉病增殖,预防细菌的继发性感染,防止强消毒剂对小草鱼的刺激,促进了鱼体的恢复。
4.本人经常看水产养殖杂志上的鱼病诊治实例,多数作者偏重于诊治,未从源头上告诉养殖户抓好生态、健康养殖,实际上缺少实践、经验。所以,现实中,执业水产兽医师除了看鱼病顺带卖渔药外,还要告诉养鱼户怎样防病,这样合作才能长久。量见说明书、连用2天,同时拌料内服氟苯尼考+保肝类药物,连续投喂5天。晴天中午时段多开增氧机。死亡基本停止后,再杀虫。随后养殖户联系笔者,告知该塘杀虫消毒后没再出现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