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家鲁建

2018-01-18商子秦

神州·时代艺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篆篆书书法

商子秦

艺术家档案

鲁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助理导师、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客座教授。获首届蓝田文艺精品奖、西安市“德艺双馨”艺术家。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四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爱我中华·资助空巢老人关爱志愿书画展;中国书法报主办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杜甫千诗碑”当代杜诗书法篆刻作品邀请展;文化部主办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美术展;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等全国展览数十项。

鲁建是古都西安现今卓有影响中青年书法家之一。我却总爱把鲁建称之为“书家”。有人肯定会说:这不就是一回事。是的,如果百度一下“书家”二字,得到的结果是“即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而我想强调的是,我称鲁建的这个“书家”,则多了一层含义,那就是这个“书”字既有“书法”的含义,更有“书籍”和“书生”的包容。这个“书”字既是动词更是名词。这“书家”不是那“书家”,如此而已。

我认识鲁建时间不长。自从相识,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一是因为我喜欢篆书,年轻时逢十年动乱,学业荒芜,失学期间曾学着刻了一段时间的印章。认识了不多的篆字。后来虽然不再从事此业,但每见书展中的篆书,就像见到老熟人,便觉有点亲切。鲁建是写篆书的,基础是从篆书起步的,而且写得一手铁线篆,笔划纤细如线而又刚劲如铁,字体圆活灵动,而又法度严谨。第一次看到,我就立刻想起上山下乡时我带到农村的那本李阳冰的《三坟记》碑帖。更为难得的是,在西安书法界,写大篆的比比皆是,写小篆的人十分罕见。我在文联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除了偶见市书学院青年篆刻家张X的几幅小篆书法,再就没有任何其他印象。堂堂的大秦王朝立国之地,竟然没有写秦篆的佼佼者,实在是有点丢人。鲁建的小篆从陕西写到了全国,为陕西乡党们长了脸,争了气。有着把陕西小篆书法创作提升到国家水准的特殊意义。也真是让我好好过了一把眼瘾。后来读到青年学者冯剑星评论他篆书的文字 “其篆书以秦篆为主,兼取李阳冰之精神,石鼓文之气韵……。故余以为其篆书已形成‘典丽端方,俊逸刚健’之特点。”感到真是评价到位,说出来我这个外行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感受。

近年来,鲁建早已从小篆的研习渐进为五体皆习,他的草书酣畅淋漓,恣意纵横,行书继承二王笔墨,从大幅作品的到书札小品,多有书卷气。大篆写得质朴,不事装饰,天然成趣。魏碑也写得很有功力,总之是感到处于一个正在全面推进的上升期,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可喜可贺。

我喜欢鲁建书法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了鲁建所书写的内容。我一直认为,书法家所书写的内容,表达着自己的境界情怀、审美层次和学养品位。鲁建的书法作品我见得不算多,但就我所见,却大都富有诗意和哲理,展现境界和学养,且书法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浑然一体,悬之厅堂增辉添雅,展之书桌赏心悦目。仅以几幅篆书对联为例,“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有文人情怀;“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藏佛家禅意;“雨余林气静,水净墨池香”显书家本色:“天机清旷长生海,心性光明无尽灯”更是充溢一种大彻大悟的胸襟。这些内容虽是古人之名作,但书家的选择和书写,却体现着眼力和情趣的高下。写到这里,不妨说上几句惹人不爱的话:那些走到哪儿都是写同样几个字来应酬的,是匠人;那些只能写几句大家都熟知的名人诗词的,最起码是文化含量不足。而那些把恶俗和丑陋书上宣纸的,则是有如制毒。好了,就此打住。

在多年的书法创作中,鲁建书写内容太多太多了,我所举出的例子不过几个,无疑是难以概括全貌。但有一句话叫作“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应该说这些代表作,就足以展示出鲁建文化素养和胸襟气度。

铁线篆 《放下便是》 鲁建 书

和鲁建在一起品茗聊天,总有许多话想说。这种共同语言,来自我们都是“码字”之人,都从事写作。他18岁公开发表文艺作品,21岁出过散文集,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研究所研究员。我感到,鲁建的文学素养,让他的书法有了厚重的文学底蕴。也为他的书法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远的不说,仅陕西书界名家之中,赵X、史XX、吴XX等,都是写文章的高手,他们的散文写的行云流水,有大家气象。赵X的诗词更是出手不凡,平仄中规中矩,诗境天高地阔。还有许多书家都大有学问,甚至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让人尊敬。鲁建走的也是这样的一条路子。在接受采访时鲁建自己也说过:“书法学习就如种植树木,坑越深,土越厚,树木才能长得越高大茁壮。书法学习的厚度就决定了个人造诣的高度,而厚度就源自于五体的习得和社会文化等各类知识的外化。书法艺术就是整个人生阅历、学历见识等所有知识组合的外像。所以,我们一定要博览众长、潜心习帖、丰富知识、提高素养,最终才能确定自己书法研习的方向。”我个人对此非常欣赏,以为这才是真书家。其中道理不是“你懂得”,而是大家“都懂得”,在此就不用细说了。

和鲁建相处时间长了,遂得知他的许多颇有传奇色彩的趣事,从他千里拜师,往返跋涉学书,得知他的勤奋;从学书法不从楷书入门而从篆书开启,得知他敢于的探索;从坚持不懈,挫而弥坚、最终攻开国展大门,成为其中“常客”的故事,得知他的坚持和定力;从行政热门单位人事局公务员志愿到文联来坐“冷板凳”的选择,得知他的文化情怀;从不单打一的专攻书法而是文学、国画、摄影、音乐等多门类摄取,得知他的文化积淀。了解了这一切,我只想说一句话,鲁建是个大有后劲的人物。更多关于鲁建的故事,还将在未来的岁月中给我们展示精彩。

常言说,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高度,我相信,经过这样的一个平台期,经过再一度的磨砺升华,鲁建的书法一定会以新的面貌,给古城乃至中国书界带来惊奇。他更优秀的作品,一定是他的“下一个”,为此,我祝福天佑鲁建,更上一层楼。

▲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观花》 鲁建 书

猜你喜欢

小篆篆书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书法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书法欣赏
小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