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流动的历史 极致的美
2018-01-17黄秀芳
黄秀芳
公元前138年,汉朝宫廷侍从官张骞带着百余人的庞大使团,从长安出发,踏上了通往中亚阿姆河的征程。13年后,他带回了一个信息:中亚诸国“其地无漆、丝”。确实。在世界六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国,使用絲纤维作为纺织材料。而美索不达米亚以羊毛为主;埃及主要是亚麻纤维;印度则是棉花。
居住在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居民,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开始养蚕、缫丝。迄今可见的最早的丝织物,出自荥阳县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一块浅绛色的罗织物,距今已有5600多年。殷商时,中国的丝织物工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丝绸种类已有了绮、绢。在湖北江陵马山战国墓中,还发现了精美的织锦和刺绣。唐朝诗人杜甫在咏清明的诗中有这样一句:“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以“锦绣”形容中国山河,可谓名副其实。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在带给西域诸王的礼品中,最特别、稀罕的就是中国丝绸。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林梅村教授说: “丝绸就这样被大批运往中亚和西亚各国,这也是经丝绸之路西传、有案可稽的第一批中国丝绸。”
张骞出西域时,尚无“丝绸之路”一名,其诞生,晚至1877年。在《中国》-书中,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使用这一提法,他把“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他的提法得到了广泛认同。
丝绸之路东起西汉首都长安,或东汉首都洛阳,向西经河西走廊,到西域时,分南北两道,再越过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伊朗、阿拉伯和地中海世界,最终可辗转至罗马。
其实,在不同时代,由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东汉打败蒙古高原的北匈奴后,便开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哈密)的“北新道”;南北朝时,由于南北方对立,南朝与西域的交往受阻,遂开辟了“青海道”。李希霍芬把丝绸之路的时限界定在张骞通西域之后,但事实是,在此之前,已有“草原之路”、“玉石之路”;而在此之后,以此为干线、同时拥有诸多支线的东西方交流之路,如缕缕丝线,始终存在。
丝绸之路的意义,并不仅限于东西方之间有了一条丝绸乃至其他商品的贸易之路,双方的交换、交流、连接,表现在各种层面: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习俗,乃至对沿线国家、地区、城镇的兴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今天,在经历了沧海桑田之后,我们仍能看到历史留下的痕迹与昭示——在壮美的自然之怀里,是开放与多元的锦绣中华。而这一美景,堪称极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