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袭,捍卫宝宝呼吸道!
2018-01-17殷勇
殷勇
儿童呼吸道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疾病,在进入秋冬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很多孩子每到这样的季节,就饱受频繁呼吸道不适的困扰,需要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
高发季找准原因
秋冬季影响儿童呼吸道防御屏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频繁的干冷空气、空气悬浮污染物、活跃的呼吸道病毒都是刺激气道的强效物质,是影响儿童呼吸道疾病季节性高发的主要因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冷空气的问题。在秋冬季,一波又一波冷空气会侵扰气道,易感人群特别是小婴儿,更容易在“冷环境”下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的症状。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这种症状会更加严重。我们都熟悉热胀冷缩的道理,气道也是如此。孩子吸入冷空气可以触发鼻腔和支气管出现不良的功能变化,这样的变化影响包括:
(1)气温下降,可引起呼吸道黏膜内血管收缩,局部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容易乘虚而入,引起感染,甚至诱发哮喘。
(2)天气干燥,由于缺乏水分的湿润,秋冬季宝宝的咽喉、鼻腔常常会有干燥之感,秋燥之邪更易通过口鼻呼吸道或皮肤毛孔侵犯入肺。人体的肺脏是一个特殊的器官,喜欢湿润的环境,对干燥比较敏感,所以秋冬季更容易出现咳嗽的情况。
其次,秋冬季的雾霾天气对呼吸道的影响就更大了。雾霾是指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雾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构成的,使大气混浊。其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PM2.5,就是悬浮在空气中小于2.5μm的颗粒物。每年秋冬季的PM2.5,较其他季节有明显的增高。
PM2.5与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关系比较密切,雾霾引起的空气污染会造成以下的影响:
(1)雾霾中的有害颗粒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儿童的呼吸道和肺泡中,短期暴露即可诱发急性鼻炎和肺部疾病,如哮喘、急性气管炎等。
(2)患有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儿童,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长期暴露会导致肺功能下降。PM2.5浓度增加与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增加显著相关,PM2.5的增加可引起儿童哮喘急诊就诊率的增加。
(3)相對于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的天气,雾霾天还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因为天气阴沉沉的,太阳昏黄阴暗,孩子身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使得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浓度相对降低,让孩子觉得有困意和无精打采。
(4)太阳中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长期雾霾天气时紫外线辐射减弱,紫外线还 是自然界中杀灭大气部分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疾病都会明显增加。
(5)雾霾天气中的空气污染颗粒同样也是细菌和病毒的载体,呼吸道易感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易吸附在颗粒物上进入气道造成继发感染,导致这个季节里传染病高发。
主动做好防御工事
面对秋冬季的这些问题,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在这个特殊的季节,我们要主动出击,预防秋冬季节环境气候变化对孩子呼吸道的影响,内外两方面发力,搭建起一个有效的“防御罩”。
怎样去搭起“防御罩”呢?我们需要“内外兼修”。
“外防御罩”
1.戴口罩。孩子早晚外出,可以戴口罩为呼吸道穿上“盔甲”,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袭。对于孩子来说,正确的口罩选择和使用也是有讲究的。
N95口罩比纯棉口罩抵御PM2.5的能力高,但N95口罩密封性非常好,容易导致宝宝的呼吸不畅,因此6岁以下的宝宝戴纯棉口罩较好,6岁以上的大年龄孩子可以选择密封性能更好的口罩。
一次性口罩切不可多次重复使用,棉口罩的更换要像我们每天更换内衣一样,勤清洗和消毒。
戴口罩时间不宜过长,在净洁的室内外环境中可以摘下口罩自然呼吸,因为长时间使用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
2.重视鼻炎的治疗。鼻子是上呼吸道的组成部分,是孩子天然的呼吸道保护“外防御罩”,鼻腔、鼻黏膜的结构,对吸入的空气起到了加温、加湿和净化的作用。平时我们说的“伤风”,往往就是因为着风受凉等环境的刺激、过敏的影响造成鼻子堵塞,失去了对吸入空气的过滤功能。我们如何保护好孩子的鼻子呢?
如果只是流清涕,可以试着让孩子轻轻地擤鼻涕,记住是轻轻的哦,幼儿、小婴儿则可以使用一些小棉签和吸鼻器协助疏通鼻腔。
鼻塞严重的孩子可以往鼻腔内滴入一些减充血药物(小儿呋麻等),有效就行,不建议长期的滴注。
环境干燥、机体水分不足或体温较高等原因,会让孩子的鼻腔内分泌物结痂,加重鼻塞,所以保持环境的适当湿度,适当多喝水或通过其他方式补充水分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孩子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话,有典型的流涕、鼻塞、鼻痒、打喷嚏症状需要去医院就诊看耳鼻咽喉科,把鼻子的“排堵保畅”工作做好,这个天然屏障就建好了。
3.“以攻代守”。这里说的进攻就是主动出击,消除不良环境对呼吸道的影响。在这个季节避免儿童呼吸道损害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减少外出,增加室内活动时间,特别是寒冷和空气污染的日子。在室内我们要做到:
一是保温。有研究发现,夏热冬冷无采暖地区儿童在秋冬季出现喘息、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患病率高,可见秋冬季的室内温度对孩子影响还是较明显的,适宜的室内温度推荐在18℃~22℃之间。
二是保湿。除保暖之外保湿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西北部生活的儿童。环境空气干燥少雨加上取暖的影响,室内的湿度低,可以通过加湿的方法,维持适合的呼吸道湿度,40%~60%之间最为适宜。
三是空气净化。可以选择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家中有过敏或者哮喘的儿童,建议安装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部分颗粒物,减少宝宝过敏的几率。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并且也建议如果室外空气污染严重时,净化器应长时间保持工作状态。也可以让“植物大战雾霾”,在自家阳台、室内摆放多种绿色植物,如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可以净化室内空气。植物能把落在叶片上的颗粒颗粒物随空气流动经过植物时会沉降在其表面,被枝叶截留和吸附,形成滞尘效应。还要选择好的开窗通风时机,避免雾霾和冷空气。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开窗换气,时间不宜过长,通风时孩子要注意避开通风的窗口或门口,并适当的添加衣物。
“内防御罩”
1.积极预防感冒。为预防孩子感冒发生,尽量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公众场所。天气越来越冷,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保暖,注意添加衣物,但也不要着急一次性添太多,要根据温度变化慢慢来。多喝水,秋天天气干燥,孩子运动量也大,所以要多喝水,保持气道湿润。
2.秋冬季节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清淡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够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适当多饮水,多吃豆腐、牛奶等食品。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喝过甜的饮料,可以适当吃一些滋阴润肺润喉的梨、百合、枇杷、菱角等。多种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C、类黄酮等抗氧化物,有助于对抗微细颗粒物引发的氧化应激损伤。胡萝卜等食物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能增强呼吸系统免疫功能。
3.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避免小儿感染各类病原,家长外出回家后应首先换掉外衣和裤子,洗脸洗手,将室外的病菌隔离掉。家里有人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不要或减少与孩子接触。4.接受有效的预防接种。秋冬季易感各类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家中孩子在这个易感季节除了接受计划内的免疫接种外,我们还推荐孩子接受安全正规的计划外免疫接种,例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加强孩子的主动免疫能力,抵御秋冬季频繁的呼吸道感染。
5.对呼吸道慢性疾病要進行规范化的控制治疗。这是指本身为过敏体质,有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儿童,在秋冬季节特别需要加强呼吸道基础慢性疾病的控制。按照专科医生的医嘱,进行长期的规范化治疗,坚持按时用药控制孩子的呼吸道症状,维持良好的肺功能,并且要做好定期复查。
6.适时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运动能增加孩子的心肺耐力,能够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但是在空气严重污染和冷空气侵袭的情况下,不宜外出锻炼。平时建议每日1小时~2小时的户外活动量,推荐的运动有慢跑、骑车、滑板、跳绳、游戏、球类项目等。运动前需要有一个热身活动,因为热身运动时呼吸道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雾霾高发季节要注意空气质量预报,一般早晨6点~11点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时间段,晚间的空气相对较为清洁,家长不妨改在晚间带孩子锻炼。
7.让心情保持愉悦。情绪对孩子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家长们需要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情和心态,正确把握好学习和休闲的时间分配,避免给孩子过多的课业压力。此外,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所爱好的活动,做到劳逸结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家长需要营造一个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愉悦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