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面色,知健康
2018-01-17段本歆
段本歆
作为四诊之首的望诊,是医生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对疾病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五色主病,指五色与五脏相配。在《灵枢·五色》中提及:“以五色命脏,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青为肝、黑为肾。”五脏有病,在脸上常常可以见到其相应的病色。
面色红(赤)需养心
心主血脉,心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面部是血脉最为丰富的部位,所以心脏的盛衰都可以从脸色中看出来。部分有高血压的老人会经常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而显得“红光满面”,看来像是气色好,实则是血压不稳,需要引起注意。
常见不适:头晕头涨、口渴、心烦。
面色赤的养生要点:
多吃红色、苦味的食物,如胡萝卜、草莓、紅豆、西红柿、苦瓜等,脾胃较差的老人在食用时应减少分量。
轻松运动有助于强化心血管,坚持散步、做八段锦等轻松的运动,有助于锻炼心脏。
洗澡不要用太热的水,以防给心脏带来负担。
如果是满脸通红,多是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中医方以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清热活血。对于有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的老人,如果只是颧骨部位的红,则多有心脏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面色黄需养脾
面色黄多与脾有关,多数是因为脾胃气虚,营养气血不好。如果是晦暗的黄色,则多数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后期,像胃炎、糖尿病、结核病等等。
常见不适:厌食、消瘦、大便多、多吃容易腹胀。
面色黄的养生要点:
多吃黄色、甘味食物,如南瓜、红薯、玉米、香蕉、山药等。肠胃不好,能够通过细嚼慢咽得到改善,每次咀嚼多次才下咽。
如果有慢性疾病或慢性失血者,则宜静养,等原发疾病治好后再运动。
治疗上宜健脾祛湿,像慢性消耗性疾病则多可用六君子汤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若黄色长期不退,则可以通过茵陈蒿汤利湿退黄、泄热。
面色白需养肺
健康人的脸色是白里透红,而病态的白是色白如蜡。中医认为,面色苍白属于虚症和寒症。这类患者怕冷,体质差,容易得感冒、支气管炎等病。若白色见于两眉之间,必是肺脏有病,贫血、白血病患者及营养不良者,也可出现此色。
常见不适:说话声音轻微、易感冒、乏力、咳嗽。
面色白的养生要点:
多吃白色、辛味食物,如白萝卜、大蒜、雪梨、洋葱、生姜、白果等。
新鲜空气是肺的良药,呼吸新鲜空气能强化呼吸器官。
如果经常咳嗽并且有痰,可以用养肺汤温养肺胃。
面色青需养肝
肝能调节血液流量和全身气机。肝好则气血平和,面部血液运行充足,面色红润有光泽。如果面色青,则是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之象。寒气流于血脉,导致气滞血瘀,面色也会发青。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身体会发痛,也会见青色;还有一种是肝不好,肝病导致血不养筋,也会让面色发青。
常见不适:头晕目眩、心烦、发冷。
面色青的养生要点:
多吃黄绿色、酸味的食物,如菠菜、芹菜、橄榄、橘子等。如果发冷则可以适当食用牛肉、羊肉(老人应适量),此外生姜也是不错的选择。
肝脏的恢复、血液的净化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所以要在23点之前入睡,以助养肝。
如果是发绀(面色紫青),则表示血液中缺氧,心肺功能差,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面色黑需养肾
发黑的面色会让人觉得形容枯萎,看起来要老好几岁。脸色发黑和肾关系比较密切,肾虚的病人多见。此外,一些重病的后期,患者也多会面色偏黑,像尿毒症等。
常见不适:泄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虚汗。
面色黑的养生要点:
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紫菜等。
平时要多散步,以锻炼下半身,避免久坐,让腰腿血液保持流畅。
过冷是肾的大敌。老人一定要好好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