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儒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德育研究

2018-01-17董菲菲

报刊荟萃(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研究

摘 要: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伴随着我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热”,而兴起了新儒学传播与研究的热潮。人们对于新儒学的认知与了解,仍然还局限于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这一层面。而高职院校德育则是一种现代教育。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看似是两种不同的发展形式,两者之间难以会产生交集。但是,在当前新儒学与大学生德育教育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对于当前我国新儒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德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当前新儒学的时代背景之下,来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新儒学如何来拓展高职院校德育的形式,如何来有效的对大学生开展德育的教育。

关键词:新儒学背景;高职院校德育;研究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的趋势,使整个社会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其思想与理念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更显得复杂与重要。而在我国新儒学的背景下,使得新儒学这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形态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就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以期能够为当前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利益的借鉴与参考。

由于在当代社会当中,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趋势。使社会生活受到多元化思想与意识的影响。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其工作的重点在于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实际的教育与教学当中,高职院校较为注重对学生开展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却不注重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就形成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发展滞后的状况。也由此导致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僅仅是是综合素质较弱的“单一型”人才。现今,不少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可是由于当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因此,必须创新发展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而将新儒学理念导入到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当中,必然会让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更加契合于社会发展趋势,以此来更好体现出其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其中的儒学思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的价值体现,儒学思想当中“仁爱”、“修身”、“自省”等思想意识,可导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德育课程内容当中,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与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就可以看出。大学生不理解新儒学思想的原因在于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自身古文基础较为薄弱,难以深入的理解新儒学思想的内涵;第二、片面的认为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较为陈旧,不具有传承与发展的必要;第三、片面的认为西方价值观更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而传统思想理念会制约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要真正的转变大学生的这些片面的理念,就必须充分运用新儒学来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与行为方式,有鉴于此,笔者借鉴和参考了我国古代德育教育的方式,深入的研究了如何将新儒学充分运用到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当中这一课题,并在实践运用当中归纳总结出下述几个方面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开展仁爱教育、宽容与严格并举

高职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之时,必须有效的开展仁爱教育,宽容与严格并举。仁爱教育就是立足于学生,来进行“爱的教育”。

以仁心仁爱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将所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并传播给他人。进而让学生能够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学校与教师必须做到以仁爱的精神去关爱学生,以理性的方式去看待学生的错误,并以爱心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所谓宽容与严格并举,涵盖了两个层面的意义:教师宽容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这两者之间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与生活当中,教师必须宽容的对待学生,教师应以自身和蔼可亲、语言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但是,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实践当中则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对学生完全放任不管。职业院校的学生相较于普通高校而言,在学习水平方面会距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更加要注重对其开展德育教育。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必须让学生具有自信心,构建起轻松愉悦的学习与生活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培养起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风气,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二、修身以正、言传身教的影响学生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够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与生活当中,来作为学生学习与效仿的楷模。教师应修身以正、言传身教的影响学生。正如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其身正,不教而行;其身不正,虽教不从”这也即是“为人师表”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必须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自己要做到。例如教师要学生到班级早读,作为教师必须首先进到教室,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教师的率先垂范的作用,如果教师做不到此点,经常性的迟到。就必然会导致学生“虽令不从”的状况。

教师必须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尤其是在德育教育当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行为举止,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习教师的言行举止,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立足新儒学传统文化,拓展德育教育的广泛性与实效性

当前,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来自于西方国家的思想理念也大量的涌入我国,使得人们思想意识方面更趋于多元化。西方思想固然有其先进与合理的部分,但是,也不乏糟粕与腐朽部分。而青年人由于辨别能力较弱。难以真正的分辨出外来思想意识其中的正确以否?而儒学在思想道德方面,能够让人“修身、治国、齐家”,将学习古代圣贤与学习当代先进人物进行紧密结合,从而有效的构建起新儒学德育教育与当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汲取养分,并将古代的事例与现代的实例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不仅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际的例子来进行对照学习。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个人修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学习与运用新儒学当中的合理成分,能够帮助大学生知礼明耻、辨别是非,同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习与掌握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来构建起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让学生自觉抵御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拒接接受西方国家不良的思想理念与行为方式。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思想意识。

虽然我国新儒学思想当中的合理成分,能够有效的拓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思路、导入全新的教学内容,可让高校德育教育教育具备良好的方式方法。但必须注意的是,应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德育教育的首位。必须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让学生能够成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在新儒学背景下来较好的拓展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领域,以创新发展、求真务实的理念来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并要汲取与借鉴中华优秀传统儒学当中的正确的道德思想理念,并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新儒学德育教育为辅,将两者紧密结合来开展德育工作,较好的提升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国芹,陈颖.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OL].现代商贸工业,2015,(27):158-159.

[2]李洪辰.高职院校德育实施途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

[3]孙国贤.儒家伦理思想对当代高职德育建设的启示[D].安徽大学,2013.

[4]汤海涛.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

作者简介:

董菲菲(1986—),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山东现代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