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标准问题研究

2018-01-17谭凌骏

报刊荟萃(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标准

摘 要:近年来学术界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期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分析,并取得了相當的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期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分期标准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标准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分期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期问题在学术界长期以来都争论,而争论的重点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的标准问题。根据资料查阅,主要归纳为以下划分标准:一是以“历史实践主体的转换”为标准,二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标准,三是“历史性飞跃”为标准,四是以“现代化视角”为标准。学术界主要提出这四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问题的不同标准,这些划分标准是学术界的学者们通过分析、归纳、对比等方式进行研究推敲后所提出来的多元化的研究成果,保证了研究角度的多面化、广泛化、多层次化。

以支持“历史实践主体的转换”为首的学者是顾钰民,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作出的最大贡献,是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征途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转变,使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没有独立性、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落后国家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全方位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体三阶段分别为“怎样争取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把中国引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围绕解决这三大主题而不断中国化、不断发展创新。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的转变,因此所分期的标准就是从本源上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演过程,这就是这个观点的中心思想。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标准,学者肖浩辉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第一个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来开创性的贡献,其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事业,通过实践和摸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第二个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再后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

“历史性飞跃”为标准的主要学者有侯树栋、辛国安、石仲泉为代表的,前二人将其标准划分为三个阶段,两大历史性飞跃,是指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即毛泽东思想,其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胜利和曲折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第二次飞跃做的铺垫,而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即为第二次飞跃。石仲泉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有三个历史阶段: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划分也与相应的时间对应。

在“现代化的视角”这种分期标准上则以张艳娥基于现代化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她认为以现代化为视角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探索现代化的启蒙、取得现代化身份的历史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摧毁封建主义的制度基础、实践现代化的历史时期,误读和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现代化建设暂时迷失时期和现代化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拓展时期。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期标准上各类文章文献的研究总结后,笔者更赞同以“历史实践主体的转换”划分为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存在并且能和中国的革命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就是因为根据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革命任务的转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实际,从而解决中国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期标准定为以历史实践主体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时期是符合历史进程的。

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期问题的心得和看法

经过笔者深入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期问题后,还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期标准在学术界多种多样,历史留给后人经过和结果,其中所蕴藏的意义还需要后人通过讨论、分析、研究来提炼出来。通过学者的研究分析,为当下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过程提供更丰富的材料,也让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当然,在学术界的大家们的研究中也会存在许多的漏洞和薄弱的地方,笔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期问题研究中还会存在学者对历史知识认知的不同,导致对标准的不统一,以及学术层次的高地也会影响看到研究成果的读者们的认知和观点。其次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研究者会受研究方法、研究资金、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有所限制,导致了对问题的不全面化,不深入化,片面化,在内容研究上特殊事件、特殊因素、政治敏感地带几乎没有人涉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分期问题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学者从而也会看不到有些问题的存在,对马克思主义分期问题的标准上也会有所偏差。因此,笔者通过研究当今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分期问题标准这一系列成果,认为我们应该提供更科学的研究方式,更好的将之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顾钰民.三次历史性转变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2).

[2]肖浩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社,2008.

[3]侯树栋,辛国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2006(4).

[5]张艳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解读[J].信阳师范学院报,2007(6).

作者简介:

谭凌骏(1993—),男,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人必其自爱
党员标准是什么?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女汉子的新标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