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文庙与“柏抱桑”
2018-01-17朱坨郝军平
朱坨 郝军平
近日,笔者携家人参观了平山文庙,收获颇丰,其中“柏抱桑”更是令人叫绝。
平山文庙,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文庙胡同,坐北朝南,又称文宣王庙和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建筑群由东中西三路(院)组成,共占地5.4万平方米,创建于唐开元29年(741年),宋崇宁2年(1103年)迁建于此,是河北省现存年代最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儒学文化的实物载钵。中路(院)为主体建筑,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有棂星门、大成殿、文凤阁等,两侧建筑为角门、腰门、东西配殿等。东西路(院)为学署,是附属于文庙的教育机构。
“庙学合一”是平山文庙的特点,文庙建制沿用传统的“左庙右学”,直到清末形成“中庙、右学、左书院”的格局。 据史料记载,文庙在明清两代共培养了进士18人、举人103人、副榜8人、贡生246人,知府、知州、知县官员50余人。
原文庙内石碑林立,神位济济,古柏参天,旧制春季皆有祀圣之盛举。经过战乱,文庙遭到严重破坏,原建筑面积剩余不及1/5。从解放战争至改革开放的50多年间,文庙的大殿小屋均为平山城关粮站占用。为平山县储粮、放粮、调剂人民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
1984年粮站迁出,1985—1987 年由河北省政府拨专款进行了大修。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东西配殿面阔各5间,进深各2间,通高12米,建筑面积626.6平方米。悬山单檐琉璃瓦剪边,柱子和梁架用材粗大,檐下斗拱朴拙简洁。殿脊上的“吻兽”制造精细,各具形态。琉璃正脊上浮雕龙、凤、花卉等图案,两端鸱吻东西对列,垂脊前端排列飞禽走兽。大殿巍峨庄严,殿内正中供奉着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亚圣孟子、宗圣曾子、述圣思子、復圣颜子。两边为仲子、言子、冉子等12哲塑像。殿外左侧竖立着中华民国15年知县庞观泉修庙碑记,右侧为1994年大成殿修缮捐款碑记,院两廊各室均为陈列室。
东院和对过的文庙广场(后建为粮库),长期以来一直为粮站占用,称为粮站南北院,全是库房、加工车间、地泵房和职工宿办室。之后,两院所有建筑物均已拆除。西院,民国期间是平山第一高小,50年代是教育局教研室和五年一贯制学校、70年代后一直为国家机关占用。
现今,进门处是平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中间是5株唐柏和12块从宋朝至民国期间的石碑。唐柏古朴健壮,干粗叶茂,见证着文庙的沧桑变化。树上挂着铝合金制的河北省古树名木标志牌,上面标着编号、科属、树龄、保护等级、保护单位、监管单位和电话等。月门北边全是坍塌的建筑物废墟,有的地方市民种上了蔬菜,杂草丛生,十分荒凉。笔者在此驻足多时,思绪万千。想到了古代在这里刻苦攻读的进士、举人、副榜、贡生、知县们,想起了58年前在这里工作时的不寻常岁月,期盼着该院能够尽早开发利用。
中院,不但建筑巍峨庄严,还有一棵独特的“抱桑唐柏”。据记载,此柏栽植于唐贞观四年,迄今已1380多年,现在树高16.8米,树冠周长60余米,树围5.2米,树干5米处分为6枝。树杈中长有一棵桑树,枝繁叶茂,俗称“柏抱桑”。经专家鉴定,此柏为国家一级文物和一级古树名木,1998年中国社科院沈阳生态研究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占考察论定,该树国内罕见,树体最大、树龄最长,保护价值仅次于黄帝陵侧柏,成为镇宅之宝。
历史上这棵唐柏曾遭遇两次砍伐,所幸都一一避过。民国14年有士绅伐卖古柏筹款修缮学院,知县庞观泉得知阻拦,另筹资金修缮庙学,并刻碑护柏。1946年抗战期间,为支援前线,唐柏再遭砍伐,东院十余株树悉尽被伐,西院五株和此棵正在砍伐之际,被石家庄市委书记王昭发现制止,这些古柏才得以幸存。
粮站占用期间,职工们见到唐柏树杈有个洞穴,就突发奇想,想在树洞中栽棵小树实验。于是找来黄土,有的在树下用筐递,有的在树上往洞中填,把树洞填满后,栽上了一棵小桑树,未料小树居然成活,成就了古柏幼桑同珠异树奇观。
有人为了神化此树,说“清康熙五年树洞中长出了一株小桑树,历经数百年风雨,两株树木结合,形成了‘柏抱桑。”此乃无稽之谈,栽桑树的人刚去世十几年,他的同事和家人对栽桑树一事仍念念不忘,口口相传,知道的人颇多,他的孙子对“康熙五年说”还一直愤愤不平。如按康熙5年计,桑树龄已350年。实际只有60多年,笔者认为还是实事求是好呀!
随着时间推移,唐柏腐朽的树洞逐步增大,柏树的腐植质变成了桑树的养料,桑树根越扎越深,迅速成长起来,桑树的树冠已完全覆盖了唐柏。冬春树木落叶时,还能分辨出柏桑交叉的枝干,夏秋树叶繁茂时根本看不到柏树的枝叶,俨然成了一棵柏身桑冠树。
随着文庙的修复,柏抱桑也身价倍增,在树周建起了玉石栏杆,前树立起了万年青铭碑简介、摆上了石雕香炉,供人烧香祭祀。虔诚的市民们在树干上围上了几层红布,更增加了唐柏的神秘色彩。来此参观朝拜的人络绎不绝,文庙和柏抱桑已成了平山城一大名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