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研究综述

2018-01-17赵佳琦周晓芸

档案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商业性中介机构文献

赵佳琦+周晓芸

档案服务机构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服务机构,为我国档案管理实践工作拓展了全新的思路,促进了档案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自1992年浙江省成立第一个档案中介机构以来,便引发了档案学界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对2000-2016年我国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今后档案服务业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研究现状分析

1. 研究数据概述

自档案中介机构产生以来,越来越多的档案学者开始重视对档案服务机构的研究。通过统计,2000-2016年间相关的期刊论文还是比较丰富的,但其中硕士论文较少,且研究文献的具体年度分布量差别较明显,其研究的主题内容也是多样化的,从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角度来看,2000-2016年发文总量为219篇,其中2000年发文最多为23篇,且逐年呈稳步上升态势,分别在2002、2012、2015三个年份间出现小高峰;从研究的主题内容角度来看,以“档案中介机构”的相关研究为主,发文数量为102篇,该主题研究主要涉及档案中介机构的概念、法律法规、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等,其次分别为有关“档案咨询服务”51篇、“档案寄存服务”31篇;从文献的期刊分布角度看,刊发在档案学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为76篇,刊发在档案学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以《兰台世界》居多为29篇。除此之外,还有三本相关专著分别为李国庆的《档案中介机构理论与实践研究》、黄霄羽的《文件、信息商业化服务机构建设研究》和《档案社会化服务研究》。

2. 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

对检索出的相关文献219篇文章进行了统计整理,其研究成果具体年度分布情况如表一所示,其研究成果发表的年度走势如图一所示,其研究内容所占比例如图二所示,其具体期刊分布情况如表二所示,具体如下:

表一分别以“档案中介机构”“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商业性档案文件中心”“档案寄存服务”“档案咨询服务”“档案事务所”“档案软件服务”为“篇名”检索词,以中国知网源数据库为基础,对2000-2016年间的研究成果进行检索,将检索出的219篇文章进行了详细整理,并形成图一、图二和表二。从图一中看出,与档案服务业相关的文献发表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尤其在2000-2003年间经历下降后出现一个小高峰,且2009-2015年间发表的文献数量明显小幅上升,这也说明了研究热度持续升温。

从图二中看出,近些年研究内容主要以“档案中介机构”为主,其所占比例达到46.6%,其次是“档案咨询服务”和“档案寄存服务”,所占比例分别为23.2%、14.1%,在其他方面的研究较浅显。在此次的统计分析中,对该领域研究较多的是宗培岭、陈智为、吴加琪、郑金月、黄霄羽等人,大多数文献研究范围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业务内容、机构类型、法律问题、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等。

从表二看出,检索出的文献以期刊论文居多,共计200篇,占91.4%;硕士论文11篇,占5%;会议及报纸共8篇,占3.6%;在200篇期刊论文中,档案学核心期刊论文共76篇,占34.8%,档案学非核心期刊以《兰台世界》发文居多,共计29篇,占13.2%;其他类期刊共计92篇,占42%。在检索出的文献中,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篇博士论文对此领域进行深入论述。

二、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研究的主题内容

以上通过对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从宏观上概括了相关研究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经过对文献的归纳整理分析后,以下将具体分析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的内涵、机构类型、业务内容、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等方面问题。

1.关于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概念界定的研究

档案学界对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的定义有多种看法,例如丁建雄、贾秀娥认为“档案业务外包是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将全部或部分档案工作委托给专业的管理团队” ,王玉龙认为“档案业务外包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或工作环节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交给档案外包服务机构,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与优势的目的” ,简言之,档案业务外包就是企业将档案业务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交给第三方机构的一种档案管理模式,而档案业务外包的重要载体就是档案中介机构,关于“档案中介机构内涵及定义”研究的文献共12篇,如张宝兴认为“档案中介机构是可以进行独立核算的,并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个人代办档案事务的社会性服务机构” ,与此同时,赵莉认为“档案中介机构是一种以有偿服务为主的企业化经营机构” ,他们都注重强调档案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法人地位。还有很多学者注重强调机构的组织功能,例如陈智为、张晓丽认为“档案中介机构是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为对象、以经济为纽带的社会性服务机构” 。

2.关于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类型的研究

有关“档案服务机构类型”研究的文献共11篇,大致包括以下三种机构类型:一是和档案行政部门有着密切联系的国有档案服务机构,处于“半官半商”的状态;二是民营的档案服务机构,以私人的资本注册,主要提供档案寄存、档案管理软件开发、档案数字化、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和咨询等服务,是一种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三是外资档案服务机构,主要是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在我国建立的“分号”。对以上三种机构类型进行研究的主要有宗培岭、吴加琪等人,宗培岭提出将档案中介机构按生成途径、职能和所有制性质分类,按生成途径分为体制内、体制外,按职能分为组织协调型、业务操作型、技术操作型、综合业务型,按所有制性质分国有、民营和外资 ;吴加琪认为档案中介机构主要包括档案事务所、档案科技信息服务公司、档案寄存服务中心三种类型 。

3.关于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业务内容的研究

关于业务内容研究的文献较少,仅有4篇,其他仅是在论文中简单地提到,并未做深入论述,但单纯围绕某一种业务内容的研究文献较多,如关于档案寄存服务研究的文献共31篇,有关档案咨询服务研究的文献共51篇,通过总结得出业务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档案寄存服务,陈滨认为“档案寄存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将自己所管理的檔案全部或一部分寄存在综合档案馆内,由其代为保管的一种档案管理方式” 。第二,档案数字化整理服务,主要是依据客户的要求,将传统的纸质档案和各种载体形态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然后存储到计算机系统内,形成一个庞大有序的档案信息库,方便利用。第三,档案咨询服务,为满足档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档案咨询机构应运而生,尚珊认为现代档案咨询开展的服务类型主要有管理决策、管理咨询、专业咨询、科研咨询四类服务 。第四,档案教育培训,丰富档案工作人员基础知识,提高档案专业素养、档案专业能力以及实践水平,使他们更加深入了解具体的档案工作,并积极投身到档案工作实践中。除此之外,还有些档案服务机构提供档案装具的制作、档案展览等。endprint

4.关于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发展存在问题的研究

通过对219篇文献的总结,论述发展存在的问题较多围绕的是行业标准缺失、业务内容单一、人才结构不合理三种,其中关于行业标准缺失问题的文献20篇,占9.1%;业务内容单一的文献10篇,占4.6%;人才结构不合理的文献13篇,占5.9%。

第一,标准缺失问题。当前,在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法规中,仅在《档案法》的修订草案中简单地提到了“档案中介机构”,对其定性还不够具体、系统,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一部专门规范档案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但个别地方已开始实施立法,制定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效 。由于档案服务的地域性对档案服务机构的标准制定造成制约,地方的规章制度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而更加需要从国家层面对其进行立法,使档案服务机构的发展得到法律的保障。

第二,业务内容单一。当前我国档案服务机构主要提供整理、咨询等传统的非技术性基础服务,仅有少部分能够提供档案数据库建设、数字文件管理、数字归档、档案软件开发等技术性服务。近年来,档案用户多样性的需求对档案服务机构提出挑战,传统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隐形的制约档案服务效率。

第三,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现有的档案服务机构中,档案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较低,使得档案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非档案专业人员,档案专业的应届生毕业很少能够从事本行业或是留在此行业内,导致档案服务机构内的档案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并且掌握的技能也比较单一,且档案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这导致人员流失严重。移动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机构更加需要既懂得档案知识,又能够掌握相关互联网技术,同时又兼具创新意识的复合型档案人才。

5.关于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发展策略的研究

有关“发展策略、发展趋势及前景”研究的文献共计55篇,占25.1%。其中关于确立行业标准的相关文献30篇,占13.7%;拓宽业务领域的相关文献12篇,占5.5%;合理配置人才的相关文献13篇,占5.9%。

第一,确立行业标准。对于档案服务机构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问题,除了在已有的地方法规及规章的基础之外,应该从国家层面来着手解决,国家应加快对相关档案法律法规的制定。一方面,国家应颁布法律法规明确档案服务机构的内涵、性质和地位;另一方面,国家可以发文鼓励档案服务机构规模化发展 。除此之外,对档案服务机构的具体工作标准进行制定,促进档案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拓宽业务领域。我国档案服务机构提供的业务内容相对于提供服务的方式来说较单一,目前,国外的商业性文件中心业务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如Iron Mountain除了提供基本的服务外,还提供医疗信息管理、数据保护和恢复、灾难恢复、技术托管服务、域名管理、影像和声音文件归档等 。我国档案服务机构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适当考虑拓宽业务领域,可以从注重纸质载体扩展到更加注重电子、影像等载体,可以改变传统被动的服务方式,提供主动上门式服务,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内容。

第三,合理配置人才。首先,可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外聘档案专家、开展档案专业培训或专业讲座,提高非档案专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让其能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其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档案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实际操作水平;最后,建立绩效管理机制和有效奖惩机制,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积极投身到档案工作实践中,力求建立一支高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档案服务业研究特点

本文从研究年度分布、研究内容及期刊分布角度分析近些年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研究重点及其具体内容,虽然无法完全准确体现目前档案服务机构的研究情况,但是对于找出研究方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目前,关于档案服务机构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且逐渐凸显了档案服务业的研究特点。

1.拓展档案研究的新领域

通过對2000-2016年间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研究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此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相关研究发表的文章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其大部分以期刊论文为主,近些年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档案中介机构”和“档案咨询服务”的文献居多,能够刊发在档案学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达76篇,占34.8%,这证明了研究热度持续升温,与此同时,也得到越来越多档案学者的关注,如上海大学文学院的宗培岭、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黄霄羽、陈智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吴加琪、山西大学管理学院的尚珊等人,且研究热点不再局限于档案中介机构的概念界定、机构类型和业务内容等,而是更加集中于档案中介机构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关系、档案中介机构建立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中外商业性档案文件中心的对比研究、档案中介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等,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这既拓展了档案研究的新领域,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档案服务业的发展。

2.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尽管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通过分析也发现以下几点不足之处:首先,关于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研究的专著较少,目前,仅有2006年由李国庆主编的《档案中介机构理论与实践研究》,黄霄羽主编的《文件、信息商业化服务机构建设研究》《档案社会化服务研究》;其次,研究深度不够,关于此方面研究远远低于其他领域,每年发表的文章数量不多,能够刊发在《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更具权威性的期刊上的论文仅10篇,占4.6%,且目前尚未有一篇博士论文对其研究论述;再次,研究人员集中于宗培岭、陈智为、吴加琪、郑金月、尚珊、黄霄羽等人,其他大部分都是高校的学生在研究,实际的档案工作者较少,这就会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且这些研究人员均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偏远地区或中西部的研究人员较少,造成了研究人员区域分布不均;最后,研究的内容较狭窄,关于“档案中介机构”方面的研究比例高达46.6%,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大部分仅围绕档案业务外包、档案中介机构的定义、服务机构的类型、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

综上所述,2000-2016年间我国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研究的基础理论日益成熟,文献发表情况较为客观。但这一时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中介机构的概念界定、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等方面,对相关的行业标准问题关注度还不够,且国家尚未颁布相关法律法规,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引起档案研究者的重视和思考。总之,了解和分析档案服务机构的研究状况,有利于把握档案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也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档案服务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工业大学档案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业性中介机构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关于中介机构参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探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涉案保荐机构在审项目原则上不停审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