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对主旋律电影制作的有益探索
2018-01-17薛丽娜
薛丽娜
2017年10月13日,电影《十八洞村》登陆中国内地院线。据悉,此片取名于湖南省花垣县的真实地名,取材于当地农民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事实上,十八洞村这个名字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13年11月,正是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个概念。电影上映正值中共十九大隆重召开,“精准扶贫”此时已成为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影片展现着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理念和基层操作方法,如两次扶贫小组工作会议和村口路旁悬挂的标语。可以说,无论是从电影内容还是上映方式看,此片都无疑是一部意在讨论、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并向十九大献礼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主旋律电影。
与以往主旋律电影相比,《十八洞村》让许多观众获得了不一样的观影感受。浏览各大电影网络平台影评,能够最直观地了解到来自全国不同阶层和地区的观众的真实观影体验。许多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本以为这又是一部空洞、老套、乏味的说教片,但是,随着银幕上故事情节的展开,观众逐渐体会到了导演、编剧在故事叙述、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锐意创新,也慢慢地放下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开始带着肯定的态度继续欣赏这部“不一般”的主旋律影片。《十八洞村》如何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换句话说,《十八洞村》如何从当前国内主旋律電影的困境中突围出来?在此,我们可以结合电影剧情,就故事叙述、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三个基本方面作出分析。
一、 讲述群众生活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十八洞村》是一部“命题电影”。政府尤其文化部门是命题人,给定的主题是“精准扶贫”,要开拍的这部“命题电影”除了普通电影给观众以精神愉悦或思想启发外,还背负着政策宣传的特殊使命。
放在大多数导演和编剧那里,他们一般会习惯性地想去讲述一个人民英雄的事迹。这个英雄可以是虚构出来的,但一般有其真实原型,可以是普通老百姓,但通常是政府领导或基层公务员。讲述领导人的故事时往往将其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中构筑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讲述基层公务员的故事时又通过对其艰苦作风的抒情描写演绎一部感人肺腑的苦情戏。不可否认,这样的英雄故事非常具有感染力,亦可能引出深刻的道理,不光被内地的导演和编剧青睐,也会被好莱坞搬上银幕,在讴歌英雄主义的同时宣扬了国家主义。然而,我们的观众在看过太多这样的故事后,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英雄人物刚一出场,观众就立刻明白接下来他将通过其远见卓识力排众议、匡扶时局;基层人物一出场,观众也能预料到接下来他将以其无私奉献、艰苦奋斗、造福一方。由此,可以理解内地观众为何对主旋律电影有着深深的误解,也常常提不起购票和观影的兴趣。
《十八洞村》独辟蹊径,不再讲述一个英雄的故事,而是聚焦于一群普通人的故事。电影中出现过一个扶贫工作小组,但多数组员只是露了个面,甚至没有一句台词。勉强挤进重要人物行列的小王和小龙戏份并不太多,真正的主人公是退伍军人杨英俊。杨英俊是一个退伍军人,也是一个普通农民,一个中国任何村庄都有可能看到的普普通通的老实人,他无疑不是一个英雄,他身上的故事自然也不是一个英雄故事。除了杨英俊的故事外,杨英莲、麻妹、杨懒、小龙、小王乃至小南瓜身上,都有着不同的故事。相对来说,这所有的故事以杨英俊的故事为主,但影片并没有刻意以其他故事作为杨英俊故事的辅助,它们中的每一个故事即便是被拿出来单独观看,也都有着各自精彩之处,能够表现各自独特的主题。
孤木不成林,涓滴汇成河。正是这些小小的故事一起呈现了一村农民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展现了他们在面对生、老、病、死时的悲、欢、离、合。也正由此,一条线的英雄故事变成了多维立体的群众故事。群众故事往往没有英雄故事那般曲折离奇、波澜壮阔,但真正能引发群众共鸣的往往是他们能够切身体会的日常故事。
二、 塑造群体形象
《十八洞村》的群众路线还表现在其对村民群体形象的塑造上。就单个人物来看,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现实代表性,也就是说,可以代表当前中国农村中的一类人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导演和编剧精心设计的结果。包括扶贫人员小王和小龙在内的所有人物,共同构成了十八洞村这个地区的人际关系网,也影射了中国贫困乡村最普遍的、最原始的社会生态。
杨英俊、杨英莲和麻妹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也是乡村社会的精神支柱。一方面,杨英俊和杨英莲兄弟勤劳、勇敢、有担当,另一方面,也固执、脾气火爆和家长式作风。同样,一方面麻妹善良、温婉、朴实,另一方面也胆小、保守和缺乏远见卓识。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思维开放起来的新一代农村人逐渐舍弃了对乡土的眷恋,老一辈农民由于“后继无人”而不得不依然肩负农村家庭和社会运作的重担。他们身上普遍保有的安土重迁思想和朴素乐观态度支撑和维系着这一在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日薄西山的小社会。小龙、小王、杨懒、小薇薇夫妻、小南瓜爸爸各自代表一类农村的年轻人,也在一起表现农村年轻人的困境与选择。新一代的农村人时时刻刻感受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时代浪潮的冲击与驱动,或是外出务工、经商,或是学而优则仕,仅有少部分青年人选择留守农村。这些留守青年人中,有些借用新时期的政策、技术等因素,孜孜不倦地改变落后的乡村面貌,有些则由于以往经历被挫伤了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浑浑噩噩地蹉跎时光。
同样地,他们在剧中也都有立体的形象。扶贫人员小龙和小王是农村社会的精英分子,可以说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小龙的缺点在于其功利化的利己主义思维方式,这使得他难以扎根农村作坚持不懈的奋斗。小王没有小龙的上述缺点,他有利他主义胸怀,也有吃苦耐劳的作风,但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他时常在基层工作中显得欠缺经验,遭遇重大挑战时偶尔捉襟见肘,只得疲于应付。杨懒不是一个无药可救的酒囊饭袋,他虽好吃懒做、自私自利,但内心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着朴素的责任心。小薇薇夫妻、小南瓜爸爸拥有农村人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同时欠缺知识和技能,因而只能远走他乡混迹于城市的最底层。另外,小南瓜和超生人家的4个姐妹也是留守儿童的代表,他们天真烂漫、渴求知识,但时时处在失学、疾病和缺爱的问题之中。endprint
在将主旋律电影艺术化的过程中,电影《十八洞村》走向了集体主义而非个人主义。它塑造的每个人物都具有其社会代表性,都与现实社会中的一类人群休戚相关。因此,当这些人物聚集在十八洞村生产生活时,反映出来的就不仅仅是这一个村的问题,其能够揭示的也不仅仅只是关乎这一个村的主旨。
三、 揭示多层次主旨
英雄故事往往会面临单薄的问题。这是因为当镜头聚焦在英雄身上时,其他人物变成了辅助性的人物,其他人物的故事变成了辅助性的故事。电影的主题仅以一个英雄身上发生的有限的故事来呈现时便容易出现陈旧、俗套、不深刻的问题,这一点也是好莱坞式英雄主义大片最受人诟病的地方。有时导演和编剧们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铤而走险地故意制造戏剧性或刻意煽情,结果使电影矫揉造作,与实际不符,引发观众不适,破坏观影体验。
当主旋律和英雄故事结合时,往往是自上而下地展开叙事。第一,英雄往往以其高于人群的知识、技能、素养成为事件的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第二,主旋律电影承担着政策宣扬和教化的特殊使命,往往塑造一个高大的政府或国家形象。至上而下的展开方式将电影的重心落在了英雄个人或英雄政府身上,其主旨也被限制在无私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等老生常谈的话题上。
塑造一个地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首先丰富了电影的故事情节,进而通过多元故事情节多维度展示一个主题,并同时丰富这个主题所在的谱系,使得电影无论在情节上还是在主旨上都增添一份厚重。如此,《十八洞村》群众路线的优势再一次体现在主旨的揭示上。当导演苗月带领摄制组走进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时,便选择了不同以往的自下而上的拍摄路线。摄制组从十八洞村这个真实的地方,从十八洞村村民这个活生生的群体中挖掘人物和故事,加以整理、改写成剧本,通过电影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个写剧本拍电影的过程,也是个做调研交报告的过程。
走英雄路线时,主旋律电影往往不得不将既有的政策方针中的思想精神直白地嵌入到故事之中。这很容易产生问题:第一,将实实在在的政策、方针嫁接到虚构的剧情上很难不显得突兀。第二,聚精会神的观众不难感受到这种突兀,进而产生一种类似于被蓄意欺骗的不信任感。本意在进行政策方针宣扬的电影,此时反而增添了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出人意料地起到了反向作用。而在走群众路线时,这方面的问题就较好解决了。导演和编剧无须嵌入领导讲话和政府文件的内容,而是直接扎根于政策、方针产生的土壤,即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一切好的政策、方针都是从基层实际出发的,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扎根于农村,研究群众生活,以电影艺术的方式呈现,能够全面地展现十八洞村的贫困现状,深入地揭示其贫困原因,引导观众自发地思考十八洞村的出路。当观众开始为十八洞村思考出路时,他们自然而然地会认识到通网修路、财政支持、人才引进对于贫困地区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必要性。从而在无形之中达到了政策宣传的效果,颇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味。甚至,进一步地说,《十八洞村》以其田野调查工作和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能够向顶层设计传递群众意见和建议,如影片中所说的,扶贫人员应与贫困群众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上级政府应该重视对那些扎根基层并做出成绩的公务员的提拔工作等。
除了巧妙呈现主旋律思想和精神外,走群众路线同时丰富了电影的主旨所在的谱系。一部好的电影当然应有一个鲜明的主旨,但还应有与主旨相关的话题以增加其厚度,如大树不仅有主干,还应有粗枝。走群众路线的《十八洞村》在一方面引导我们关注诸如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抚幼等现实层面的话题,另一方面也启发我们思索青年人的理想、人生价值等思想层面的话题,而这些话题无疑都是处在“精准扶贫”这个主旨周边的。
结语
总结来说,电影《十八洞村》在制作模式上的成功是主旋律电影的成功,也是群众路线的胜利。事实上,它是主旋律电影在新时期探索新出路的一个时代缩影。近年来,关注国产电影的观众们亲眼目睹以《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战狼2》为代表的主旋律影片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票房奇迹和艺术高峰。從根本上讲,回归群众生活、讲多元故事、塑造多维形象、揭示厚重主旨本来就是电影艺术的内在要求。即便是对主旋律电影来说,其本体仍是电影而非主旋律,其任务仍然是做好电影本身应该做的事,然后再思考怎样将主旋律思想融入进来和宣扬出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