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再让老年人成“毒鸡汤”受害者

2018-01-17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鸡汤受害者诈骗

如今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心灵鸡汤”类的文字泛濫,打着名人旗号“横行”社交网络空间的“高仿鸡汤”更是屡见不鲜。其实,这些“鸡汤文”在诱发网友转发的背后,还暗藏着一条收益不菲的产业链条。有网媒从业者透露,“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转发一次得1到5分钱;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可获得两三万元的灰色收入。

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原本无害的“鸡汤文”,如今越发有变成“毒鸡汤”的趋势。各种网络诈骗、非法营销等行为,都以朋友圈为平台,精准到达目标用户那里。而这些“目标用户”,常常是中老年人,他们往往成为“毒鸡汤”的受害者。广西南宁一位老人,因为轻信营销“鸡汤文”宣传而购买了一款男性保健品,没想到引得骗子纷至沓来,结果短短几个月被骗50多万元,最终报警。

“鸡汤文”通俗易懂语气平和,对任何事都显出一种温情脉脉、单向度的情感付出。转发的内容其实并不重要,转发本身是一种关心的姿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类营销“毒鸡汤”在老年人“同伴转发”时所引发的危害,最值得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朋友圈和微信转发,作为老年人之间一种联络感情、互相示好的交际行为,其中蕴含的那种纯真善良,被诈骗分子和营销号无耻地利用了。对于利用微信“鸡汤”营销的问题,有关部门近日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而一些专家也表示,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圈子窄,没有鉴别能力,需要儿女多多引导。

猜你喜欢

鸡汤受害者诈骗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DIY鸡汤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鸡汤热线
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