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管齐下 协同创新 提升质量
——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8-01-17贾群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政策

贾群英

(太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每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部分的“形势与政策”课而言,如何将这门没有专门教材,政策性、时效性强的课程上成党中央赞赏、教师自信、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是每个任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从事了十多年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也积累了一些在本门课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总的说来就16个字:“搞好前提、打好基础、抓住核心、做好保障。”多管齐下,协同创新, 提升质量。

一、 前提——有序的领导工作机制和一流的专职教师队伍

(一)建立高效有力、协调有序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1.高校领导重视是“形势与政策”课规范、严格落到实处的总开关。学校领导在人才培养方向、学校办学方向上要认识到位;在专项和常规经费、教学基地和设备建设中经费要到位;在指导检查、讲课听课上到位,经常性指导检查,要列入日程,要为该课程“排忧解难”,校领导亲自做形势报告,定时听课,检查督导“形势与政策”课。

2.学校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工作,为课程建设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为必修课,教务处负责按计划排课,保证课堂课时;党委宣传部、组织部负责内容指导、大纲审定、宣传舆论;学生处以及团委协助“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组织社会实践及系列学生相关活动。

3.机构人员到位,设置合理。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研室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建立完善的制度,包括兼职教师管理制、新教师试讲制、教案检查制、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制、教学观摩与互相听课制、教学效果检查制、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建设一流的专职教师队伍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曾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做过课堂调查。问:你对“形势与政策”课不满意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的理由很多,但多年来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原因是教师教学水平问题,而且,该原因是排在第一位的。可见,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问:你希望哪些教师担任“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有70%的学生选择“该学科领域的骨干”。可见,学生要求授课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在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学科造诣方面不断提高。真正打造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的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是讲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

1.增强培训意识,提高自身学历。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增强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多年来在春秋两季开学前举办“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对于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应支持和鼓励教师多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相关课程研讨班。选派优秀教师作访问学者或攻读博士学位,坚持校外培训与自身提高学历相结合,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改善大有裨益。

2.提高科研水平,搞好教研活动。为激发任课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教研室规定任课教师每学年都必须发表相关教学或科研论文至少一篇。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也可以将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及成果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做到以科研突破理论难题,促进理论教学。

对课程专题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严格把好教师上课的第一关。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准备好上课内容,在每周教研活动时介绍自己的精彩之处,博取众长,通过相关教师的联合作战、协同攻关,力求把“焦点”“热点”问题讲出深度,讲出水平,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实施听课制度,大胆引进竞争上岗机制。实施听课制度一是通过听其他教师的课,可以向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二是通过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一方面激励自己讲好课,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实施听课制度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大胆尝试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过程,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教师“挂牌上岗”,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然后根据学生选修人数情况决定是否对该教师进行聘任,这样可以促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身素质的提高,投入到教学改革和创新中,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基础——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排课安排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就是系统介绍当今国际国内时事的发展态势,系统学习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的课程,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据此,可以把该课程的内容分为四大版块:中国现阶段的政策方针教育、国内形势教育、中国外交和国际形势教育。政策方针教育的内容主要出现在“两会”“全会”“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国内形势教育主要涉及中国经济形势、台湾问题及一些周年性纪念活动和重大突发性时事;中国外交内容包括了中国的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等;国际形势教育主要涉及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地区热点问题及重大突发性时事。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是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由于该课程中既有稳定的、确定的、带有规律性的内容,又有易变的、不确定的、甚至变化得让人难以琢磨的内容。所以每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具有很大弹性,要留有更多余地,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并结合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教育教学要点,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几个原则:第一,注重政策性;第二,关注时效性;第三,结合大学生关心的话题;第四,能同时兼顾三大版块的内容。如2017年下半年教学内容这样安排,政策方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内形势——香港回归2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外交——“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国际形势——朝核危机与中国的战略应对等。以专题的形式讲解,努力体现权威性、前沿性,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结合,在相关问题的解读和分析上下工夫,力求达到知识传递与思想深化的双重效果。

(二)合理的排课模式

1.寻找合理的时间。根据中发[2004]16号文件[2](“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和该课对时效性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课在全校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中开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由于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主要在每年的“两会”“全会”发布,开课应主要选择在春季3月份、秋季10月份,采取“半月一谈”的方式,这种适当的间隔既可以兼顾教育的经常性,又能给教师充足的收集、整理资料时间,可谓一举两得。

2.规范排课模式。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3],“形势与政策”课恰是高校宣传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时较多是必然的。笔者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在排课模式上,应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灵活安排。每学期16学时,共128个学时。其中单学期实行“10+6”模式,其中10学时由教务处正式排入课表上课,6学时学生自主实践(听形势报告会,学习全会精神,了解省情、校史及当年度的重大时事等);双学期实行“8+6+2”模式,其中8学时由教务处正式排入课表上课,6学时学生自主实践(观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听形势报告),2学时年度考核;同时,还有更多丰富多彩的其他自主实践活动,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并完成其中的某一项作为通过“形势与政策”考核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核心——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按照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力求教育生动形象,入情入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非常6+1”教学环节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说是“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中,为突出学生主体、老师主导作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轻松、自然、流畅,在每堂课的1小时50分钟,笔者精心设计了“非常6+1”教学环节。首先,前15分钟“半月国际国内大事总结”。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讲,每次的讲解都由一组同学来完成,学生们都很认真地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力求完美地呈现给大家。多年实践表明,这个小环节深受学生喜爱。当然老师要进行点评,正确引导学生,既有效避免了在重大问题上可能产生的认识偏差,又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绪拉回到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其次,课堂主讲1小时35分钟,共六个环节。(1)课堂以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开场,为专题授课“暖场”,大概用时5分钟。(2)教师讲专题。这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政策教育而言主要了解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就国际国内时事而言主要了解背景、进程、影响等;就中国外交而言主要就是历史、现实与未来)。主讲教师对专题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用时大约1小时。(3)相关专业的老教授结合本专业特点,给与点评。用时大约5分钟。(4)讲授结束后,插入学生提问,用于师生、生生互动,及时解疑释惑,用时大约15分钟。(5)主讲教师进行总结,留给学生一些思考题,方便学生课下讨论,用时大约5分钟。(6)布置下一次课要讲授的专题及要求学生讨论的主题,还可以收集来不及回答的学生疑问,可以利用课下交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使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的“独唱”变成师生的“合唱”,大约5分钟。既增加了说服力,又提高了抬头率,同时提升了发言率。

(二)及时丰富多种教学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极具时代感、现实感的课程更应做到这一点,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的大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集声、像、文于一体,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1.多媒体课件教学——主要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实施多维互动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具有扩大信息量,提高学习速度与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作用,大大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单一性缺陷,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多媒体教学中几乎每个老师都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但精彩的PPT课件一定是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结构完善的作品,而不是流于形式,追求花哨。例如,在讲到中日关系的制约性因素的时候,有关东海专属经济区划分的争论时,用语言去描述就不如图像看上去更直观,见如图1、表1[4]。

图1 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示意图

双方利益诉求日本应得中国应得中方观点———A+B+C日本观点B+CA

2.声像教学资源——辅助了解手段。声像教学对穿插放映影视资料的选择要体现出与教学内容联系的紧密性、针对性。例如,在讲《核危机与朝鲜核问题》专题时,先截取一段“深度国际”2015年年底的专题片《世界“去核”之困》,组织学生观看大约十分钟,在学生对此有了了解的基础上再补充核危机的历史及核扩散的其他原因分析,讲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观看朝鲜的相关资料片(如2017年《世界周刊》的朝鲜半岛核危机相关内容)以加深理解。

3.网络教学——新型教学手段。这是对现代教学模式进行了新的突破与尝试。从授课对象来讲,当今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得大学生的喜爱。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内容来讲,该课程内容丰富,时效性、动态性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丰富了教育资源,创新了教学方法,拓展了教育空间。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应用网络教学手段。

建立“形势与政策”网络课程网页。当前主要是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开设“形势与政策”网络课堂,及时把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电子教案和PPT上传到网上,尝试借鉴慕课模式,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时发布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讲课视频,供学生网上学习或下载。不断完善网络课程基本资源,建立“形势与政策”课试题库,增加政策导读、完善视频资源库和图片资源库,实现教学的全程录像,为网络化教学做准备。同时,也可以联合其他高校推出“形势与政策”共享学分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多屏互动方式,将线上、线下教学进行完美结合,它扩大了老师讲课影响的范围,也是大学生比较欢迎的一种方式。

(三)实践教学形式多样

国际国内的形势政策瞬息万变,“形势与政策”课由于自身的变动性、时效性特点,致使它的教学内容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课堂教学难以完全匹配,必须通过实践教学进行弥补,社会实践需灵活多样。

一是以大学生时事与政治学会的学生为实践重点,组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时事竞赛、辩论赛、模拟联合国。二是依托班级通过辅导员组织、“形势与政策”老师主持、开展以时事热点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如“南海问题探真”“钓鱼岛斗岛狂澜”“欧洲难民之殇”“英国脱欧影响”等。三是在不同专业之间开展时政沙龙活动、时事征文比赛、热点漫画大赛,通过时政沙龙活动,提高学生对形势的分析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在全国各地设立多个社会实践基地,鼓励、支持和组织广大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投身社会,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校园实践与基地实践活动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授课时间与深度的不足,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四、保障——客观的考评系统

考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教学质量的检查,又是搞好教学的导航器。应注重从两个方面创新考评系统。

(一)严格教师考评体系

1.学生评教。通过开展学生评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生评教的结果决定教师的去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老师师德作风如何,教学水平高低,和他朝夕相处的学生最有发言权。当然,让学生评判老师,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问题”一定不是主流的。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起码的责任意识,一定会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给老师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2.专家评教。由教务处专门安排教学督导组专家成员随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听课检查、指导,听课后及时与被听课教师交流意见。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是否与教学大纲要求一致,是否符合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提出总体评价。还可以通过走访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来对教师进行考评。学期末对听课情况进行总结,交流。

通过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相结合,促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身素质的提高,投入到教学改革和创新中,以优化教学效果。

(二)创新学生考核体系

考试是检测教学质量高低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据笔者调研,部分高校采用统一开卷考试,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因为平时不用看,考试时一抄,考试成绩还不错,皆大欢喜;还有部分高校布置小论文,大部分同学在网上照抄一段,甚至在网上下载一篇,轻松获取学分,可是作用却不大。学生并不重视这门基础必修课程,缺乏对课程的兴趣和关注度。

笔者认为,只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只要有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认识;只要我们能做得到的,什么方法都可以进行试验。

笔者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考试应大胆试验多种环节。第一,每学年考核一次。第二,学年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主要体现为到课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参与情况、模拟教学、社会实践调查情况等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及表现;考试成绩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获得。(1)网上题库,网络机考。(2)口试。老师先拟定若干互不相同的考题,考试时学生自由抽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研讨式考试。学生自由组合,三人一组,考试题目相同,本小组的人可以相互讨论,可以参阅资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必须各自做题,不准互相借抄。(4)优秀生可以免试,以教师指导科研论文写作的方式获得考试成绩。(5)以知识竞赛出考试成绩。(6)以专题讲授的方式赢得同学们认同,得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成绩。多措并举,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的集成效应。选择哪一种考核方式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协商。第三,最后成绩=各学年成绩总和/4。

总而言之,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不断完善考评系统,才能提高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出勤率,获得抬头率,从而真正增强教学效果,真正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12-08)[2017-08-09].http:∥www.china.com.cn.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A].中发[2004]16号文件.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1).

[4] 鞠海龙,张三保.中日东海争端的现状及前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5):67.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