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进展

2018-01-17王国平周东洁牛永志常爱霞肖江海郑昀晔

种子 2017年12期
关键词:抗性转基因种质

王国平, 周东洁, 牛永志, 常爱霞, 肖江海, 郑昀晔,2

(1.玉溪中烟种子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 玉溪653100; 2.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 云南 玉溪653100;3.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山东 青岛266100)

烟草种质资源能够为新品种选育和分子标记、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提供原材料,是育种的基础,关乎到烟草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种质创新是丰富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在种质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烟草种质资源库搜集保存的种质有5 267份(截止到2011年12月),是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的国家[1],构成丰富的遗传背景。本文从杂交、诱变、细胞工程、转基因以及分子标记5个方面对我国烟草种质创新成果进行阐述,并进一步作出展望,为今后的育种和种质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1 杂 交

杂交是种质创新的最基本手段,对亲本进行有性杂交或回交,通过系谱选择、混合选择等方式,培育出优质、抗病、高产的优良新品种,其仍然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新材料创制的主要方式。按照亲本的亲缘关系,杂交又可分为种内杂交、科属间杂交和远缘杂交,种内杂交不存在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故为主要应用方式。

1.1 种内杂交

我国常规育种研究起始较早,但初有成效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2,3],总体上可以分为2个阶段:80年代以前和80年代以后。80年代以前我国育成的品种主要有金星6007、净叶黄、小黄金1025、DB 101、特字401、402以及革新系列、晋太系列、辽烟系列,春雷一号、二号,翠碧一号、永定一号、单育二号等。这些烟草品种三大主要亲本为滕县金星、特字400和大金元,其他品种基本都是以特字400及衍生材料特字401、特字402,滕县金星的衍生材料金星6007为亲本选育而成,其次以大黄金、小黄金以及部分地方品种厚节巴、烟变子、乔庄多叶等为亲本材料选育而成[4]。80年代以后,从国外引进了优质烤烟 K 326、G 28、NC 82和NC 89等,我国主要依赖于这些亲本杂交选育出众多品种,同时创制了大批高世代品系,目前通过审定的有150余份,主要有中烟、云烟、湘烟、秦烟、辽烟、安烟、豫烟、闽烟、鄂烟、龙江系列等[5,6]。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种质资源数量不断被刷新,为我国烟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可以打破种属间的界限,扩大遗传变异,产生特异的杂种优势,因而是种质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远缘杂交的最大障碍就是不亲和性,不同的烟草品种间杂交和不同的杂交方式(正反交),其结实率和单果结籽数都存在显著差异[7]。野生烟N.stocktonii和N.nesophila分别与小黄金1025、大黄金5210和大白筋599正交有较高的结实率,反交却基本上不孕,在杂交花朵的花柄基部涂以20~100mg/L浓度的2,4-D、NAA 均可有效地提高杂交结实率[8];云烟87与N.plumbaginifolia正交后代雄性败育,但雌性可育,后代大部分外观形态指数介于双亲之间,且具较强的黑胫病抗性,反交却不结实[9]。此外,也存在研究报道不一致的现象。廖菊够等[10]将 K 326分别与N.rustica和N.debneyi正反交,结果正交不结实,反交可以获得种子,但萌发率较低;朱楠等研究表明,MSK 326 与 N.debneyi、N.rustica、N.alata 正 交 不亲和 ,N .debneyi、N .rustic、N .stocktonii、N .repanda与 K 326反交,只有 N.debneyi 获得萌发的种子[11];姚恒等研究表明,N.rustica、N.repanda 和 N.stocktonnii与K 326、红大、云烟87、云烟97杂交不亲和,N.alata作为母本与栽培烟草杂交不亲和,作为父本可以结实,但种子不萌发[12]。

1.3 科属间杂交

不同科属间的远缘杂交可以创造出特异的种质资源。我国先后利用普通烟草龙烟2号与曼陀罗进行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出含阿托品及莨菪烷生物碱的新型烟草,并通过无性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不孕,获得稳定后代[13,14]。以同样的方式,普通烟草78-04与药用植物白花曼陀罗杂交育出的新型烟草品系长柄曼陀罗烟具有低糖、中高烟碱,含有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等药用成分的特点[15]。

2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重要手段。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现了NC 89和宁夏枸杞[16]、普通烟草与野生烟[17]、柳叶烟和大圆叶菠菜[18]等的不同科属种之间的细胞融合。同时也筛选出大批优良材料,夏镇澳等[19],宛新杉等[20]诱导融合普通烟草革新一号和龙葵的原生质体,得到了细胞杂种,又经5代选择与培育,选出了新品系694-L。黄文川[21]鉴定了烟草种间体细胞杂交高代材料Z 14的性状,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优良,高抗CMV和TMV;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22,23]将革新一号与黑老虎原生质体培养成株后,用大白筋599和NC 82进行多年回交改良,选育出了品质优良,兼抗多种病害的TR新品系以及88-4等具有特殊香味的衍生烤烟新品系;同时又将普通烟与N.glauca细胞融合得到一个胞质杂种TG-8,用G 28与之连续回交4代后,得到新胞质雄性不育系86-6以及衍生杂交种92-7和92-8。此外,我国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式也培育出了单育一号、单育二号、单育三号、NC 89和皖烟一号以及烤烟特香型品种3002和3041。

3 诱 变

诱变能够随机突变基因组信息,从而改变植株的遗传特性。其具有突变效率高、见效快等优点,是种质创新的又一重要手段。按照诱变方式可以分为物理、化学、航天及其他诱变。

3.1 物理诱变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国曾有很多学者探索过60Co-γ射线辐射以及离子注入对烟草植株生长发育、品质、抗氧化酶活性、生理特性、钾含量以及种子活力、发芽率等的影响,诱变后大都对烟草植株或种子不利。但也筛选出一些优异的材料,殷凤生等[24]利用氮离子注入处理G 80干种子,经连续选择鉴定,选育出一个性状稳定、优质抗病的新品系。王万军等[25]利用60Co-γ射线辐射8611、K 326、NC 89花蕾,分别在NC 89、8611突变体中筛选到抗CMV植株各2株、1株,并结合花药离体培养的方式获得了抗CMV种质。

3.2 化学诱变

化学诱变利用率比较高的试剂是甲基磺酸乙酯(EMS),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自2008年主持国家局烟草突变体创制项目以来,已经从中烟100 EMS诱变4、5代材料中筛选出部分抗病性、抗逆性、耐低钾、高香气等不同类型的具有育种价值的材料,并正在进一步鉴定利用[26]。其他的化学诱变剂有致病病原菌[27-29]及其毒素[30,31]、氨基酸及其类似物[32]、抗菌素[33]等,将他们作为选择压诱导愈伤组织、花药或细胞悬浮液产生突变体。

3.3 航天诱变

航天诱变具有变异频率高、幅度大,可以达到地球上无法实现的诱变效果等优点。经过航天诱变后烟株的生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正负向变异[34,35];种子诱变后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低于对照[36],而且随贮藏时间增加,下降的趋势高于对照[37];烟株诱变后的SOD、POD、CAT和ASA活性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36]。2002年,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利用神舟3号搭载了13个烤烟品种,并从K 326、春雷3号、GT 11和 K 346等推广品种中鉴定获得了一批多腋芽矮化[38]、高抗坏血酸[39]和皱叶晚育[40]等变异材料。2005年,云南烟草研究院和河南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通过神州6号飞船搭载了一些烟草种子。2004年和200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分别搭载9份和10份材料,并鉴定筛选到诱变红大、翠碧一号、G 80、NC 89等5、6 代的抗病材料,目前在进一步观察。

3.4 其他突变

其他类型的突变主要包括无性系变异[41]和T-DNA激活标签插入突变。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主持的国家局烟草突变体创制项目,利用T-DNA激活标签插入的方式创制突变体,筛选到了抗病、多腋芽、叶皱、白茎、不育、矮化等众多新材料,并对部分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克隆。

4 基因工程

转基因技术不仅是一种基础研究的手段,在定向改良品种性状方面,更具有见效快、目标明确、效率高等优点。但转基因材料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主要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热点研究工具。我国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烟草抗虫性、抗病性、抗逆性、品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4.1 转抗病基因

培育抗病转基因烟草的第一种途径为:将来源于病菌或植物中的抗病基因或抗病生理调节关键基因导入到烟草中来提高其抗病性。例如:将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Psg 12菌株的hrpZPsg12基因导入烟草云烟87,获得了高抗TMV和PVY及中抗烟草野火病菌的植株[42];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Bchi转入烟草显著提高了其对真菌病害的抗性[43];将小麦TaPIM1基因转入烟草,显著提高了其对青枯病的抗性[44]。第二种途径为:针对烟草病毒病,通过转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P)、运动蛋白基因(MP)、复制酶基因(Rep)的方式或者病毒RNA介导的方式等获得抗病毒病转基因材料。例如:将PVX和PVY的病毒CP基因转入NC 89,获得了抗两种病的材料[45];通过RNA介导的病毒CP基因,获得了稳定的多抗TMV、CMV和PVY转基因 NC 89[46];应用 RNAi技术沉默掉 TMV CP 基因,获得 TMV 免疫的材料 K 326和龙江911[47];应用RNAi技术沉默TMV MP基因和CMVRep基因,获得同时抗TMV和CMV的转基因 K 326[48]。

4.2 转抗虫基因

目前报道的抗虫基因主要有Bt内毒素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等。练云等[49]将人工改造的Bt基因cry1Ac和cry1Ie分别单独和同时导入到烟草中,发现2种Bt基因在烟草中能协同作用,提高了烟草对野生型棉铃虫和Cry 1Ac棉铃虫的抗性;转蜡梅凝集素基因烟草具有明显的抗蚜虫和抗蛞蝓活性[50];转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aCPI的烟草,在接虫5d后植株上的蚜虫累积死亡率约90.75%[51];转 苏 云 金 芽 胞 杆 菌 中 的 抗 虫 基 因cry2Ab4和vip3Aa11烟草,显著提高其对小地老虎的抗性[52]。

4.3 转抗逆基因

抗逆主要分抗寒、抗旱、耐盐和耐重金属等。抗逆基因来源主要是渗透调节相关基因(脯氨酸、果聚糖等)、抗氧化防御体系相关基因(SOD、CAT、APX基因等)、调控蛋白相关基因(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基因等)和膜结构蛋白相关基因等。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的转基因烟草W 38对干旱和寒冷胁迫具有较强抗性[53];转胡杨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基因PeXTH,能够提高烟草抗旱性[54];转抗氧化酶基因2-Cys Prx能够有效减轻烟草对盐和高光胁迫引起的PSII光抑制[55];过量表达脯氨酸能够增强烟草细胞对毒性重金属镉的抗性[56];过量表达荷花液泡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nNHX1能够提高转基因烟草的耐盐性[57]。

4.4 转品质相关基因

目前烟草品质基因研究较多的有钾含量、光合作用、氮代谢和次生代谢等相关基因。谭颖等[58]将钾转运体蛋白基因HAK1和烟草TMV抗性蛋白基因CN的pSH-TH共同转入烟草,并筛选无选择标记的植株,获得的安全转基因株系可作为高钾亲本材料供育种利用;阳春砂1-去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基因DXR超表达转基因烟草的DXR活性及光合色素含量均得到提高[59];苎麻谷氨酰胺合成酶BnGS2等位基因转基因烟草的生物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均得到提高[60];拟南芥AtPAP1的转基因烟草中花青素含量明显提高[61];沉默烟草中编码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NtAN9,导致花青素苷的积累受阻,含量大幅降低,花色由粉红变为白色[62]。

4.5 转早花基因

常爱霞等[63]利用转拟南芥早花基因FT的材料,结合TMV抗性基因N分子标记筛选的方式,快速回交改良中烟100的TMV抗性,一年多时间就能回交加代到BC4F1,比常规回交育种时间缩短450~500d,并最终筛选获得了不含有转基因元件,不含FT基因的材料。该方法为烟草种质资源创新开辟了一条捷径。

5 分子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技术是数量性状基因研究的主要手段,目前烟草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子标记主要是SSR与SNP。我国在烟草抗病、产量、品质等关键基因定位和关联分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也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方式成功培育出抗黑胫病的红花大金元以及抗病毒病的K 326。

5.1 抗病相关标记

文轲等[64]以CMV抗病品种台烟8号、感病品种NC 82为亲本,构建288株BC1分离群体,并用筛选得到的6 2对多态性引物定位到1 0号连锁群上的SSR标记53735与抗病QTL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1cM,贡 献 率 为 13%。 徐 石 剑 等[65]以 TI 245 为TMV抗病亲本、K 326为感病亲本,构建160株F2群体,并利用166对SSR多态引物定位到QTL位点与标记 TP 217200,遗传距离为3.3cM,并发现 TI 245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与前人研究结果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不一致。高玉龙等[66,67]以N 基因主导TMV抗性的Coker 176为抗病亲本,以K 326为感病亲本,定位到N 2标记与QTL遗传距离为4.3cM,并验证N 2标记可用于N基因控制TMV抗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王贵等[68]利用抗PVY品种RY 5和感病品种Coker 176构建F2群体,筛选到Va基因主导的PVY抗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O 12V3695,遗传距离为2.1cM。刘勇等[69]利用番茄和辣椒中eIF 4E家族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标记,定位到标记CF 2GR 11与烟草PVY抗病基因Va的遗传距离为0.99cM。蒋彩虹等[70]以抗赤星病品种净叶黄和感病品种NC 82为亲本,定位到一个紧密连锁的SSR标记,遗传距离为4cM。Tong et al[71]以抗赤星病品种净叶黄与感病品种长脖黄构建F2群体,利用SSR标记共定位到3个QTLs,抗性增效基因均来自抗源净叶黄。高亭亭等[72]利用抗黑胫病品种 Beinhart 1000-1和感病品种小黄金1025构建了220个F2分离群体,定位到5个与烟草黑胫病抗性紧密相关的 QTLs。Xiao et al[73]利用黑胫病抗源Florida 301和Hicks构建重组自交系,定位到11个QTLs,其中位于7号连锁群上的主效QTL与来源于抗源Beinhart 1000-1的主效位点位置一致。童治军等[74,75]定位到Ph基因控制黑胫病抗性的紧密连锁标记 TM 29、TM 50、Scf 30K、TM 62、ST 141和InDel 0617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牟建英等[76]以抗白粉病品种台烟7号,感病品种NC 89为亲本,构建285个单株的F2群体,定位到SSR标记52725与QTL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1.01cM。杨柳等[77]利用青枯病抗源岩烟97与红花大金元组合的F2∶3家系,在烟草17号连锁群上定位到2个主效QTLs和4个具有上位性的微效 QTLs。Qian et al[78]利用Enshu×TI 448A以及岩烟97×TI 448A 两个组合构建了F2∶3和F2∶4群体,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定位到4个青枯病QTLs,且在两个群体中,都可以重复定位到连锁的两个标记PT 20275和PT 30229。杨友才等[79]利用高感青枯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与高抗品种TI 448A,证实了RAPD标记S 503与烟草青枯病抗性基因连锁,遗传距离6.261cM。高加明等[80]对kokubu和胶南香料烟杂交组合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一个源于kokubu的抗青枯病标记2303,遗传距离8.73 cM。吴超等[81]以78份烟草种质为自然群体,关联分析得到6个MFLP标记与烟草青枯病抗性显著相关。详细信息见表1。

5.2 品质与产量性状相关标记

肖炳光等[82]以 G 28和 NC 2326为亲本材料,构建了137个株系的烤烟DH群体,利用4个环境下的试验数据,进行了总糖、烟碱和氧化钾3种烟叶化学成分的QTL初步分析,共检测到7个加性效应QTLs和9对加加上位性效应QTLs。李华丽等[83]以烤烟台烟7号与白肋烟白肋21为杂交亲本,构建了127个F2和F2∶3家系群体,对烟叶烟碱、总氯、总钾、叶长、茎叶夹角等重要性状进行QTL定位,检测到2个烟碱相关QTLs、2个总氯相关QTLs、1个总钾相关QTL、4个叶长相关QTLs和1个茎叶夹角相关QTL。童治军等[84]以红花大金元和Hicks杂交构建了207个DH家系,共检测到与烟叶株高、茎围、节距、叶片数、最大腰叶长和最大腰叶宽6个重要性状相关的69个QTLs。谭效磊等[85]利用易烤性好的烤烟品种云烟85和易烤性差的烤烟品种大白筋599杂交所得到的F2群体,共检测到与易烤性相关的4个QTLs。余义文等[86]利用24份烟草种质,对亚硝胺含量进行关联分析,发现1个SSR位点和6个MFLP位点至少与1种TSNA含量极显著关联。张吉顺等[87]以258份国内外烤烟品种为自然群体,在2个环境下调查了13个农艺性状,共检测到18个SRAP标记与6个农艺性状显著关联。王国平等[88]对不同生态区60份烤烟种质的76种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关联分析,共检测到5个SSR标记与6个致香物质同时在2个生态区极显著关联。

表1 抗病QTL定位及连锁标记信息

6 展 望

6.1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引进与鉴定

种质本身特征特性是种质资源创新的根本,决定着种质创新的成功与失败。我国现有保存的种质资源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遗传多样性、特色、稀有种质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加大对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和鉴定。

1)对全国范围内各个地方考察调研或联合各地方烟草单位收集汇总,发掘未知种质。

2)加强国外种质资源的引进,目前国外引进种质数量只占我国总保存数的15.17%,但在利用次数最多的27份种质中,国外资源的利用率却达到66.52%[5],可见国外的资源具有很多我国不具备的优异基因,对我国烟草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我国不是烟草的发源地,野生资源相对较少,而野生种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蕴藏着许多抗病、抗虫、抗逆、优质等稀有基因,加强对野生资源的引进利用对于创新突破性种质尤为重要。

3)在种质资源鉴定方面,美国对保存的烤烟和野生资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抗病、抗逆、农艺、品质等鉴定,大大提高了育种亲本选择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89,90],但还存在不系统、不完整、不深入的情况,导致可利用种质数量有限,品种遗传背景日趋狭窄,种质鉴定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满足我国烟草农业和中式卷烟需求的抗病、高香气、特色香型等性状方面。

6.2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理论研究

创新突破性种质还需要基础研究的支撑,特别是在远缘杂交、细胞工程、转基因和分子标记技术方面。国外很早就利用细胞工程和远缘杂交的方式将一些抗病基因导入了栽培烟草中,现有部分烟草品种的黑胫病抗性基因来源于野生烟N.Plumbaginifolia和N.longiflora,并由N.Plumbaginifolia先后育成抗黑胫病品种 NC 2326、NC 567,由 N.longiflora 育成McNair 30、NC 60、K 394等;TMV 抗性基因来源于N.glutinosa,先后育成 Va 770、Coker 86等;根黑腐病抗性基因来源于N.debneyi,先后育成MD 10等系列品种。在分子育种方面,国外对黑胫病抗性基因Ph[91]、TMV 抗性 基 因 N[92]、PVY 抗 性 基 因Va[93]、根结线虫抗性基因Rk[94]、根黑腐病抗性基因[95]等都开发了相应的的分子标记,并应用于育种实践。近年来,我国在关键基因定位挖掘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并逐步赶上甚至超越国外相关研究。但仍要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充分将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种质创新有机结合,利用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创新优良种质,同时利用最新的分子标记开展高通量标记检测以及关键基因定位和克隆,为种质创新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1]罗成刚,杨爱国,常爱霞,等.遗传育种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R].烟草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研究,2012.

[2]王献生,张忠锋,肖炳光.中国烟草育种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2007(5):53-57.

[3]王元英,周健.中美主要烟草品种亲源分析与烟草育种[J].中国烟草学报,1995,2(3):11-21.

[4]常爱霞,贾兴华,冯全福,等.我国主要烤烟品种的亲源系谱分析及育种工作建议[J].中国烟草科学,2013,3(4):1-6.

[5]张兴伟,冯全福,杨爱国,等.中国烟草种质资源分发利用情况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3):507-516.

[6]杨志晓,王轶,刘红峰,等.我国主栽烤烟品种亲缘关系及育种[J].中国烟草学报,2013,19(2):34-41.

[7]颜合洪,陈灿,金小马,等.红花烟草杂交和自交结实率的观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4(6):442-444.

[8]邢淑华,谢 胜 利,姜 茱.N.stocktonii 和 N.nesophila 抗 黑 胫病能力可用性研究[J].实验与调查,1988,4(2):4-8.

[9]党江波,赵申清玉,邓红红,等.Nicotiana tabacumLin.-N.plumbaginifolia Viv.杂种的鉴定及其育性和黑胫病抗性的初步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5,256:93-99.

[10]廖菊够,康洪梅,朱楠,等.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迪勃 纳 氏 烟 草 (Nicotiana debneyi)与 Nicotiana tabacum K 326互交亲和性的荧光鉴定[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1):53-59.

[11]朱楠.栽培烟草K 326与五种野生烟草杂交亲和性研究[D].西南大学生命科学系,2015.

[12]姚恒,郑昀晔,索文龙,等.烟草种间杂交亲和性[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2,34(5):459-465.

[13]魏治中,闫新甫,邓志峰,等.烟草与曼陀罗属间杂交育种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5(1):1-5.

[14]杨进文,魏治中.烟草与罗勒科间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10-16.

[15]魏克强,宋欣,杨俊仙,等.烟草与白花曼陀罗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778-781.

[16]刘宝,邢苗,张忠恒,等.烟草和枸杞属间原生质体电融合再生杂种植株[J].植物学报,1995,37(4):259-266.

[17]龚明良,卜锅章,丁昌敏,等.烟草原生质体融合选育新品种进展[C].农业科学集刊(第二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3-19.

[18]吴伯骥,崔亚亚,陈毅平.人工促使烟草和菠菜胚性细胞间染色质穿壁实现植株再生——一项新的细胞工程技术(LB技术)[J].中国科学(B辑),1987(10):1 068-1 073.

[19]夏镇澳,宛新杉,王辅德,等.烟草与龙葵细胞杂交和新品系694-L选育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3,26(5):45-50.

[20]宛新杉,王辅德,王光远,等.从烟草与龙葵细胞杂交获得杂种植株[J].实验生物学报,1988,21(2):245-249.

[21]黄文川.烟草种间体细胞杂交高代材料的性状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1,17(2):33-42.

[22]卜锅章,龚明良,丁昌敏,等.普通烟草与黄花烟草体细胞杂种选育出新品系[J].中国烟草,1992(2):1-5.

[23]孙玉合,丁昌敏,张历历,等.烟草种间体细胞杂交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中国烟草科学,1998(4):5-8.

[24]殷凤生,林国平,孙学永,等.离子注入诱变法选育烟草新品系研究[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13(1):49-54.

[25]王万军,王文芳,曹建军,等.辐射与花药培养相结合筛选烟草抗黄瓜花叶病毒病突变体[J].核农学报,1999,13(2):75-80.

[26]刘贯山.烟草基因组计划进展篇:2.烟草突变体创制、筛选与鉴定[J].中国烟草科学,2013,34(2):113-114.

[27]陈廷俊,史步君,黄丽华,等.在试管中筛选烟草抗黑胫病突变体[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3,20(2):151-156.

[28]王晓莉,于海芹,钱君,等.烟草抗赤星病突变体ces 2-1的产生和鉴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4(4):497-507.

[29]吴中心,姚根怀,张同庆,等.利用双层培养基筛选烟草抗赤星病突变体[J].华北农学报,1993,8(增刊):123-226.

[30]晏娟.烟草抗黑胫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11.

[31]何云昆,吕华飞,吴成军,等.烟草抗野火病细胞突变体筛选[J].中国烟草学报,1995,2(4):17-20.

[32]罗士韦,何卓培,徐淑平,等.抗4-氧赖氨酸的烟草愈伤组织突变体及其再生植株组织的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地学,1982,12(8):722-726.

[33]黄丽华,赖宇文,陈庭俊.平阳霉素对烟草诱变作用的初探[J].作物杂志,1998,8(4):13.

[34]钟波.航天诱变烤烟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异及SRAP分子标记鉴定[D].湖南农业大学,2008.

[35]邵雪莲.烤烟空间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变异与基因组多态性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1.

[36]贺鹏.航天诱变烤烟品种的发芽特性及酶活性变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37]李佛琳,强继业,罗以贵,等.太空飞行对3个烤烟品种种子活力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9):1 046-1 050.

[38]郑少清,胡重怡,叶定勇,等.航天搭载诱变获得多腋芽矮化遗传的烟草突变体——T-srd[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2):6-10.

[39]郑少清,叶定勇,杨俊.航天条件对烟草几个性状变异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4,25(1):1-4.

[40]Cai L T,Zheng S Q,Huang X L.A crinkly leaf and delay flowering mutant of tobacco obtained from recoverable satellite-flown seeds[J].Space Res.2007,40:1 689-1 693.

[41]黄文川.烟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突变体抗病性筛选[J].湖北农业科学,1999(6):55-57.

[42]杨丽娜,刘兴娜,卢宝慧,等.hrpZPsg12转基因烟草及其抗性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70-76.

[43]王全伟,曲敏,张海玲,等.菜豆几丁质酶基因Bchi的克隆及其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J].分子植物育种,2008(1):53-58.

[44]周贤尧,董娜,刘红霞,等.小麦TaPIM1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烟草的抗病性分析[J].作物学报,2010(6):911-917.

[45]白庆荣,朱俊华,刘晓玲,等.利用RNA介导的抗病性获得抗2种病毒的转基因烟草[J].植物病理学报,2005(2):148-154.

[46]朱常香,宋云枝,温孚江.多抗PVY、TMV和CMV转基因烟草的培育[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 040-1 047.

[47]颜培强,白先权,万秀清,等.应用RNAi技术培育抗TMV病毒转基因烟草[J].遗传,2007,29(8):1 018-1 022.

[48]牛颜冰,王德富,姚敏,等.应用RNA沉默技术获取抗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转基因烟草[J].作物学报,2011(3):484-488.

[49]练云,贾志伟,何康来,等.人工改造的Cry1Ac和Cry1Ie基因在烟草中共表达对棉铃虫有更好的杀虫活性[J].科学通报,2008,53(6):658-663.

[50]眭顺照,李琳莉,祝钦泷,等.蜡梅凝集素基因克隆及其对蚜虫、蛞蝓抗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2):358-368.

[51]王江英,范正琪,殷恒福,等.杜鹃红山茶CaCPI基因的克隆及过量表达提高烟草植株的抗虫性[J].华北农学报,2015(5):57-64.

[52]高川,郎志宏,朱莉,等.转cry2Ab4和vip3Aa11基因烟草对小地老虎杀虫效果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5):42-48.

[53]贺晓岚,王建伟,李文旭,等.大赖草6-SFT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烟草抗旱和抗寒性分析[J].作物学报,2016(3):389-398.

[54]韩彦莎,仪慧兰.过表达胡杨XTH基因能够提高烟草抗旱性[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6(8):919-925.

[55]张会慧,田褀,刘关君,等.转2-CysPrx基因烟草抗氧化酶和PSII电子传递对盐和光胁迫的响应[J].作物学报,2013(11):2 023-2 029.

[56]支立峰,余涛,朱英国,等.过量表达脯氨酸的转基因烟草细胞对毒性重金属的抗性增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4-19.

[57]郭会敏,顾春笋,陈发棣,等.荷花NnNHX1基因耐盐性在转化烟草中的验证[J].园艺学报,2012(2):323-332.

[58]谭颖,秦利军,赵丹,等.共转化法获得HAK1基因高表达烟草提高植株钾吸收能力[J].植物生理学报,2013(7):689-699.

[59]刘卉,杨锦芬,詹若挺,等.阳春砂DXR超表达提高转基因烟草DXR活性及光合色素含量[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92-97.

[60]郑建树,喻春明,陈平,等.苎麻谷氨酰胺合成酶BnGS 2等位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烟草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4,17:3 348-3 358.

[61]连文力,张松涛,李艳华,等.AtPAP1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J].烟草科技,2016(7):1-7.

[62]崔超军,马坤,李嘉敏,等.NtAN 9基因的RNAi改变转基因烟草花色[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5-149.

[63]常爱霞,郭利杰,刘旦,等.早花基因(FT)介导的烟草快速回交改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5,13:2 508-2 517.

[64]文轲,张志明,任民,等.烤烟CMV抗性基因QTL定位[J].中国烟草科学,2013(3):55-59.

[65]许石剑,肖炳光,高玉龙,等.烟草Ti 245抗烟草叶病毒的遗传分析及抗性基因定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23-126.

[66]高玉龙,肖炳光,童治军,等.烟草抗TMV基因连锁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在抗病资源筛选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11(5):585-591.

[67]高玉龙,肖炳光,卢秀萍,等.分子标记检测N基因控制的烟草 TMV抗性的方法,CN 101892304B[P].2012.

[68]王勇,刘勇,卢秀萍,等.烟草PVY抗性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筛选[J].分子植物育种,2012,10(1):97-103.

[69]刘勇,王丙武,宋中邦,等.一种鉴定烟草PVY抗性的分子标记,CN 103898228B[P].2016.

[70]蒋彩虹,罗成刚,任民,等.一个与净叶黄抗赤星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J].中国烟草科学,2012(1):19-22.

[71]Tong Z,Jiao T,Wang F,et al.Mapping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brown spot in flue-cured tobacco(Nicotiana tabacum L.)[J].Plant Breed,2012,131:335-339.

[72]高亭亭,蒋彩虹,罗成刚,等.烟草品种 Beinhart1000-1抗黑胫病基因的 QTL定位[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2):330-335.

[73]Xiao B,Drake K,Vontimitta V,et al.Location of genomic regions contributing to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resistance in tobacco cultivar‘Florida 301’[J].Crop Sci,2013,53:473-481.

[74]童治军,肖炳光,李永平,等.一种用于烟草黑胫病抗性基因Ph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CN 103993013A[P].2014.

[75]童治军,肖炳光,方敦煌,等.一种抗烟草黑胫病Ph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CN105506148A[P].2016.

[76]牟建英,钱玉梅,任民,等.烟草白粉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J].生物技术,2013,19(4):105-108.

[77]杨柳.烟草SSR遗传图谱构建及青枯病抗性QTL定位[M].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2.

[78]Qian Y L,Wang X S,Wang D Z,et al.The detection of QTLs controlling bacterial wilt resistance in tobacco (N.tabacumL.)[J].Euphytica,2013,192(2):259-266.

[79]杨友才,周清明,朱列书.烟草青枯病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及 RAPD标记[J].中国烟草学报,2006,12(2):38-42.

[80]高加明,王志德,张兴伟,等.香料烟青枯病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1):1-4.

[81]吴超,夏岩石,李荣华,等.烟草青枯病抗性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J].烟草科技,2015(10):1-12.

[82]肖炳光,卢秀萍,焦芳蝉,等.烤烟几种化学成分的QTL初步分析[J].作物学报,2008(10):1 762-1 769.

[83]李华丽,陈美霞,周东新,等.烟草六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J].作物学报,2011(9):1 577-1 584.

[84]Tong Z J,Jiao F C,Wu X F,et al.Mapping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underlying six agronomic traits in flue-cured tobacco(Nicotiana tabacumL.)[J].Acta Agronomica Sinica,2012,38(8):1 407-1 415.

[85]谭效磊,徐秀红,王暖春,等.烤烟易烤性QTL定位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2(2):201-206.

[86]余义文,夏岩石,李荣华,等.烟草种质材料TSNA含量的关联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4(3):48-55.

[87]张吉顺,王仁刚,杨春元,等.国内外烤烟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与SRAP标记的关联分析[J].作物学报,2012(6):1 029-1 041.

[88]王国平,李艳丽,罗成刚,等.烤烟SSR标记多样性及与致香物质的关联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4):671-682.

[89]代帅帅,任民,蒋彩虹,等.烟草骨干亲本主要病毒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5(6):1 228-1 239.

[90]黄元炯,张生杰,马永建,等.不同烤烟品种(基因型)氮效率及耐低氮能力的差异[J].烟草科技,2013(4):71-77.

[91]Jonhson E S,Wolff M F,Wernsman E A,et al.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 or resistance to black shank disease intobacco[J].Plant Disease,2002,86(12):1 303-1 309.

[92]Lewis R S,Milla S R,and Levin J S.Molecular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Nicotiana glutinosa L.chromosome segments in Tobacco mosaic virus-Resistant tobacco accessions[J].Crop Sci,2005,45(6):2 355-2 362.

[93]Tajima T,Noguchi S,Tanoue W,et al.Background selection using DNA markers in backcross breeding program for Potato Virus Y resistance of tobacco[J].Breeding Science,2002,52:253-257.

[94]Yi H Y,Rufty R C,Wernsman E A,et al.Mapping the root-knot nematode resistence gene(Rk)in tobacco with RAPD makers[J].Plant Disease,1998,82(12):1 319-1 322.

[95]Bai D,Reeleder R,and Brandle J E.Identification of two RAPD markers tightly linked with the Nicotiana debneyi for resistance to black root rot of tobacco[J].Theor Appl Genet,1995,91(8):1 184-1 189.

猜你喜欢

抗性转基因种质
探秘转基因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转基因,你吃了吗?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