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治尾水 加快促转型德清县开启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新时代
——浙江省德清县养殖尾水排放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2018-01-17罗刚刘兴国张海琪丁雪燕李娇陈圣灿

中国水产 2018年1期
关键词:德清县尾水沉淀池

文/罗刚 刘兴国 张海琪 丁雪燕 李娇 陈圣灿

德清县是浙江省最大内陆水产养殖县,年总产量占全省淡水渔业产量十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渔业养殖不断发展,尾水排放对周边水体的影响日益凸显,尾水污染成为产业之困、环境之觞。为有效破解水产养殖的环境制约,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7年德清县开展了全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治污剿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实现由1.0版的传统鱼塘、2.0版的标准鱼塘向3.0版的生态美丽鱼塘跨越。目前,全县80%以上应治理水域完成治理工作,共计1203个治理点、14万亩养殖水域养殖尾水全部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养殖水域水质显著改善,水产养殖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并形成了一套可复制、易推广的尾水治理技术模式和工作经验。为认真学习治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加快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示范推广,2017年10月份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有关单位前往德清县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成果报告如下。

一、尾水治理工作的必要性

德清县为什么要开展全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首要问题。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再创浙江发展新优势,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2016年又提出至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V类水工作目标。“五水共治”首要就是治污水,浙江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不计成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强重点行业整治,加速淘汰低小散、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各项工作进展迅速。目前浙江省温室甲鱼、珍珠等高污染养殖产业已被或正在被淘汰或强制关闭。政府拿出24个亿用于全面关停温室甲鱼产业,累计拆除温室大棚面积1200万立方米。2017年,诸暨市开展珍珠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列入禁养区的13176亩珍珠养殖面积已全部完成清理,未划入禁养区的养殖场也必须接受生态化改造,水质检测不达标即被要求禁养。要么主动调整适应要求,要么被动等待整治关停,成为众多养殖生产者和相关政府部门面临的艰难抉择。

(二)德清县的产业特点

德清县素来享有“鱼米之乡”美誉,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条件优势明显。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引导下,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全县农业第一大产业以及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16年,全县养殖面积达到21.22万亩,是全省淡水养殖面积最大的县,总产量达12.3万吨,占全省淡水渔业产量的十分之一。养殖总产值达30亿元,占农业一产总产值的60%以上。受经济利益驱使,全县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养殖产量也在逐步提高,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区域水域生态环境,且制约了水产品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环境下,浙江省各地相继加快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如果德清县不能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管理要求,水产养殖业很可能像“生猪”和“温室龟鳖”产业一样被强制关停或退出。鉴于养殖业对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快对水产养殖业进行调整也就成为德清县政府的必然选择。

二、尾水治理工作的可行性

德清县养殖尾水治理工作为什么能够全面开展并迅速取得成效,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第二个问题。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养殖生产者自身有需求

面对市场对水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水产养殖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的不断趋紧,德清县部分养殖大户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积极开展养殖尾水排放综合治理,先后发展了稻鳖共生、稻虾共生等新型种养模式,“跑道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建设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净化池等整套治理设施的多级净化尾水治理模式。通过探索尝试,部分养殖户认识到了开展治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仅保障水源和排放水质,降低了病害发生,还提高了水产品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如德清县钟管镇吴建荣养殖场尾水治理后,产品成功打入北京市场,均价比一般养殖场高出近1元钱。当前,开展尾水治理不仅是政府要求和产业生存发展需要,也成为德清县养殖生产者自身需要。

(二)行政推动力度大,资金和技术保障到位

德清县尾水排放综合治理涉及面广,规模大小不一,需要资金投入较多,推进难度大。为此,该县紧扣“行政推动、技术支撑、资金保障”等关键环节,高标准推进尾水治理工作。主要工作举措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领导重视,加强联动。成立德清县养殖尾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分别建立实施小组,并充分动员和发挥村集体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等工作格局。二是制定方案,强化考核。在前期调研和摸排基础上,制定尾水治理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做好定量定点定责定人定时。同时将治理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年度考核,建立信息报送、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三是技术指导,示范推进。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对接,编印尾水治理设施改造技术指导意见,并举办培训班。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尾水治理模式,并选取210个治理点作为先行示范点。四是统筹投入,财政扶持。统筹县、镇(街道)、业主三方资金共同投入治理,对完成治理任务且检测合格的养殖主体县财政实行一次性定额补助每亩500元。治理工作计划共投入资金1.77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46亿元。五是严格验收,抓好运维。制定尾水治理资金补助及验收办法,排放尾水经第三方检测合格方可申请补助,并成立联合验收组开展现场验收。强化治理后的治理点线上和线下监管,加强行政执法和水质检测,倒逼养殖户按规范运行。建立运维长效机制,建立“塘长制”落实运维责任,鼓励村集体参与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接受社会监督。从德清县的治理工作及成效来看,行政推动、技术支撑、资金支持是推动尾水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

三、尾水治理工作主要成效

目前德清县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收到了一举多得之效,相关做法也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广大养殖户和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一)有力推动了渔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改革

通过开展尾水治理,有效破解了渔业养殖的环境制约,促进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倒逼产业布局和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生产方式和养殖模式加快转变,逐步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方式,有效满足市场对生态优质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渔业转型升级。

(二)有力推动了农户增收致富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一是促进农户增收。尾水治理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水产养殖的产出效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以禹越镇为例,该镇以黑鱼养殖为主,面积达6000亩,以前因排放尾水严重污染周边环境,群众意见很大,一度面临可能取缔禁养的困境。通过开展尾水治理后不仅保住了这一养殖品种,而且经济效益也在稳步提升,全年产值有望达到3亿元以上,广大养殖户都从中受益。二是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对小型分散养殖场采取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实施集中连片治理,建成后养殖尾水处理设施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同时养殖户土地(水面)流转价格相应提高,不仅有效保障长效运维,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如下渚湖街道上杨村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对878亩小规模分散渔业养殖尾水开展治理,村集体资产增加128万元,集体年增收5万元。

(三)有效推动了水环境改善和“美丽德清建设”

通过治理,渔业养殖尾水实现了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大大改善了周边河道及小微水体的水质环境,有效助推该县全面剿灭劣V类水体工作开展。通过沉淀池、过滤坝、瀑气池、净化池、人工湿地等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及绿化等配套体系的完善,全县水产养殖场区俨然成为水清景美的湿地公园。

四、尾水治理技术支撑和成本分析

德清县尾水治理工作能够高效开展,并且取得明显的治理成效,还得益于相关科研单位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以及建立了一套可复制、易推广的尾水治理技术模式。

(一)技术支撑单位及开展的主要工作

在德清县尾水治理工作中,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保障作用。该所主动对接德清县动尾水治理工作,在前几年养殖尾水治理试点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科技助推剿灭V类水专项行动。一是制定目标,强化保障。该所成专项行动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提出“1146”工作目标,即编制一部该县养殖规划,构建一个监测与评价系统,派驻4个治水服务团队,提供6项治水技术方案。二是建设样板,示范推广。加强调研摸底,查清养殖主体和污染本底,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个模式示范点,建设示范样板。加强尾水治理技术应用研究,提出尾水治理技术工艺、模式和要点,并大力开展尾水治理“三控三治”技术示范推广。

(二)治理技术工艺和技术要点

德清县养殖尾水治理工艺大致流程图如下。各治理点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略作调整。

治理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尾水治理设施面积。尾水治理设施包括生态渠道(管道)、沉淀池、曝气池、过滤坝和生物净化池等,总面积须达到所要治理的养殖水域总面积的6%~10%。

2.生态渠道。利用养殖区域内原有的排水渠道进行改造而成。通过加宽和挖深等方式,提高排水渠道的排放水功能。在渠道内种植水生植物,养殖尾水进入生态渠道后可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对养殖尾水进行初步处理,最终通过生态渠道将养殖尾水汇集至沉淀池。

3.沉淀池。主要用于养殖尾水的沉淀处理。养殖尾水进入沉淀池后,须滞留一定时间,使水体中悬浮物沉淀至池底,可在沉淀池中添加絮凝剂,以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同时在沉淀池中种植水生植物或设置水生植物的浮床,以吸收利用水体中营养盐。沉淀池面积为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45%左右。

4.过滤坝。将曝气池与生物净化池间的原有堤坝改造成过滤坝,在坝体中填充大小不一的滤料,滤料可选择细沙、碎石、棕叶和活性炭等,以进一步滤去水体中的悬浮物。过滤坝宽度不小于1米,长度不小于5米。

5.曝气池。在池底安装曝气管,通过底部增氧方式,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在曝气池中加入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曝气池面积为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5%左右。

6.生物净化池。池中悬挂弹性涂料等生物挂膜,悬挂密度为6000根/亩。另外通过种植沉水、挺水、浮叶等各类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并可在生物净化池中放养少量的鲢鳙鱼和河蚌、螺蛳、青虾等水生动物,以滤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一般每亩放养20尾~30尾鳙,100尾~150尾鲢。生物净化池面积为养殖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50%左右。

7.水生植物的选择。沉水植物可选择狐尾藻、眼子菜、金鱼藻、黑叶轮藻和伊乐藻;挺水植物可选择香蒲、水芹菜、藕和美人蕉等;浮床植物可选择水禾、菖蒲、睡莲、凤眼莲和空心菜等。浮床面积占所在池塘面积的10%以上。

(三)尾水治理水质监测分析

1.排放要求。目前,国内对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排放要求主要依据渔业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德清县依据该行业标准(淡水养殖废水排放二级标准),制定了尾水治理验收检测合格标准:化学需氧量(CODMn)不高于25mg/L;总氮不高于5.0mg/L;总磷不高于1.0mg/L。

2.实际水质改善情况。经监测调查,经治理后各示范点水质基本可达到淡水养殖废水排放一级标准或地表水3类水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普遍高于治理工作所要求的渔业行业标准(淡水养殖废水排放二级标准)。

3.水质监测指标变化分析。目前德清县养殖尾水监测的主要水质指标为:透明度、悬浮物、总氮、总磷、COD等。根据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5个示范点监测结果,发现尾水处理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极显著的增加水体中的透明度。处理前普遍为15cm~25cm,处理后增加至30cm~80cm,增幅达到150%以上。二是有效降低了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处理前悬浮物含量为66mg/~94mg/L,处理后降至16mg/~48mg/L,降幅平均达到50%以上,符合淡水池塘水一级排放标准。三是大幅降低了水体的总氮总磷含量。处理前后降幅均达到60%以上,且均达到地表水3类标准。四是显著降低水体COD含量。处理前后降幅均达到50%以上,且均达到地表水4类标准以上。

(四)建设和运维成本

1.尾水治理建设成本。根据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测算,除去尾水治理设施所需土地租金外,德清县各示范点尾水治理建设成本平均为每亩1000元~1500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渠道改造,沉淀池、生物处理池等池塘清淤改造,过滤坝建设,购买安装曝气装置、生物制剂和生物膜,水生植物种植,安装机埠和水泵等。

2.尾水治理运维成本。尾水治理设施日常维护成本主要为土地租金、水电费、保洁维护、设备设施老化更新、水槽更换等,平均分摊到每亩池塘每年为100元~150元。

四、对尾水治理模式和方法的认识

目前,德清县养殖尾水治理主要通过“三控三治”从源头管控(防)、尾水治理(治)、环境整治(提)三个层面来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实现水清、岸清、景美的治水目标和渔业转型升级。

(一)源头治理

源头治理方面主要通过控模式、控品种、控投饲来实现水产健康养殖,切实减少尾水排放。控模式,即大力推广生态立体养殖(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多营养层次养殖)、低密度健康养殖(海洋牧场、大水面增养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受控式集装箱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严控温室大棚、污水养鱼、肥水养水等高容量、高耗能、超负荷、高污染养殖及直接排放尾水等落后的粗放型养殖模式。控品种,即引进推广效益明显、符合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污染排放少的养殖品种,严控革胡子鲇、乌鳢、鳝鱼等需投喂动物源性饵料的养殖品种。控投饲,即通过推广精准投喂技术,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及畜禽内脏,规范养殖用药等相关配套技术,降低水域环境污染,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尾水治理

尾水治理方面主要通过治尾水和治河道来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治尾水,即建立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处理池、过滤坝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推进规模养殖场自治和集中连片养殖尾水集中式治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跑道鱼)、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养殖模式不属于治尾水范畴,属于养殖尾水治理源头管控环节。治河道,即改造原有的废弃河道、排水沟渠,建立生态浮床,种植苦草、黑叶轮藻等沉水植物吸收氮磷,投放鲢鳙鱼、河蚌、螺蛳等洁水性鱼类、贝类,通过重建养殖区河道生态系统,控制集中养殖尾水排放节奏,增加养殖尾水滞留时间,发挥河道理化和生态净水作用,提高河道环境承载力和自净力。

(三)环境治理

环境整治方面,即通过建立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生态驳岸,在驳岸和塘埂种植低矮景观经济作物,打造“花基”渔业。改造整理看守房和工具房,加强生产区域绿化和清洁工作,让生产场所更干净、更整洁、更美丽。

猜你喜欢

德清县尾水沉淀池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创意小虫
德清县“宅富通”系统建设思路与实践探讨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高效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岳阳县某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冬季处理效果评价
湖羊干挑面
圆锥曲线中非对称代数式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