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于强在吉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8-01-17吉林省率先办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就“三农”工作提出了很多新概念、新表述,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1日在吉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学习研讨会上,时任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国中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现代农业建设,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及全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典型现场会部署,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以稳定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导向,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牢牢抓在手上。把增加农民收入与建设现代农业紧密联系起来,作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重大问题,通过现代农业建设带动农民、联结农民、富裕农民,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凝聚力量。为此,本刊以连载的形式将吉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学习研讨会议的发言材料陆续刊发,以释读者。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工作,2017年5月18日召开领导小组会议,2017年9月18日召开典型现场会议,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刘国中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高广滨多次调度推进情况,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杨长虹、金喜双两位副秘书长及时督促和协调重点任务落实。按照省长刘国中关于开好这次会议的指示要求,我们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围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研讨,梳理查摆问题,进一步深化十九大关于“三农”工作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的理解和把握。
一、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要求,理解和把握三大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农业是吉林的一大优势,也是吉林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必须牢牢把握的重点。并作出了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这是总书记对我们吉林省的殷切期望,也是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根本上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发挥吉林优势,建设规模效益型现代化大农业,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点是围绕打造绿色大粮仓,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巩固提升粮食生产核心区地位。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等,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总体规划,以三大体系为抓手,分区实施、递次推进,力争到2020年,长春市及其他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州)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5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围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三大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
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摆上了基本方略的高度。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建设三大体系,就是要把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省农民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占70%,粮食收入占家庭经营收入70%,破解农民增收路径的矛盾,需要在三大体系建设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着眼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拓展产业增收空间,发挥粮食特别是玉米的生产优势,挖掘设施农业、畜牧业增收潜力,推进农村创新创业,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三、围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握三大体系建设的根本指向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一要求,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务实的实践要求,对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我省农民人均耕地3.16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8倍,农户经营规模不大不小,小农户相当长时期内还是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三大体系,需要从这个实际出发,通过规划指导、政策扶持、改革创新、管理服务等举措,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真正让普通农户在农业现代化中实质受益。重点是鼓励扶持“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把吸纳普通农户参与作为支持规模经营的政策导向,完善土地入股、股份合作、订单带动、利润返还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经营方式变革联结农户,通过市场开发带动农户,通过产业链利益分配反哺农户。
四、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三大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为我们建设三大体系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纵向看,我省的现代农业建设进步很大,粮食单产、商品率、农产品品质等方面排在全国前列;但横向比,农业现代化的综合评价在全国还处于中游水平,补短板的压力很大。据农业部对各省农业现代化评估评价,我省在31个省份中排名11位,在13个粮食主产省中排名第7位,与排名首位的江苏省相差10分。建设三大体系,需要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发挥吉林优势,加快补齐短板,提升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产业体系重点是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全产业链短板。生产体系重点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补齐高标准农田和设施装备短板。经营体系重点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加快补齐规模经营带动普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制度短板。三大体系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相互交织、相互支撑,需要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更需要搭建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当前,重点是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两个载体,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个平台,整合各类要素加大支持力度,引领示范三大体系建设。
五、围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握三大体系建设的政策导向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对“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摆位的延续和发展,是实现“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三大体系,需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调整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把重中之重和优先发展的战略要求,落实和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个方面,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重点围绕解决“地、钱、人”三个关键问题,发挥好政府在引导发展、推动发展、规范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地”的方面,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保障农民财产权益。“钱”的方面,需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支农政策效率。“人”的方面,需要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主管部门,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省长的讲话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抓手,攻重点、抓亮点、补短板、建模式、强政策,实行工程化项目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见形见物、有经验有模式,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