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保护洞庭红桔资源 推进果品产业持续发展

2018-01-17

中国果业信息 2018年8期
关键词:蜜柑吴中区洞庭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果蔬园艺站(江苏苏州,215104)

【导读】洞庭红桔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特色果品,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承载了人们众多美好记忆的红桔正逐渐萎缩,陷于面临消失的尴尬境地。本文介绍的对红桔的保护措施,相信对其他地区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洞庭红桔一度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果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吴中果品产业发展历史进程中,承载了文化符号、种质资源、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针对目前洞庭红桔因市场冲击、效益低下等因素影响而面临逐渐消失的严峻现实,吴中区农业局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柑桔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洞庭红桔的发展历史

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苏州不是柑桔适栽区,属北缘地区,但由于太湖小气候调节作用,吴中区太湖洞庭山自唐代以来就栽有红桔。据《唐书·地理志》记载,“苏州、杭州、温州土供柑桔”。可见,早在1400年前的唐代就有洞庭红桔且被地方列为贡品,故而洞庭红桔也称“贡桔”。相传唐太宗每年除夕宴请大臣时,必用洞庭红桔赏赐有功文臣武将以示吉祥,其俗一直延至晚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留下了“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浸月冷波千顷雪,苞霜新桔万株金”的佳句,直接、生动地表达了洞庭红桔成熟时节“万株金”的喜人景象。南宋《吴郡志》载有:东、西山所产真柑,“其品特高,芳香超胜,为天下第一”。明代黄省会、王士骐等诗人都曾歌咏柑桔品质与丰收景象。清代金玉相著《太湖备考》记:“桔出东西两山,所谓洞庭红是也……”。由此可见,洞庭红桔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已占有显著的地位。

稳步发展,效益可观,成为主栽果品。解放以后,各级党委政府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果品生产,把种植红桔作为发展洞庭山果品产业的重点内容。洞庭红桔由此得到了稳步发展,成为了洞庭东、西两山的主栽果品。据统计,在经历了恢复果园、拓植新果园等阶段后,吴中区(原吴县)的柑桔种植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204.6 hm2发展到80年代初的2000 hm2,其中红桔面积为1733.3 hm2,红桔占果品总面积的50%,产量为1.9万t,占果品总产量的65.5%。在那个刚刚解决温饱,农产品(果品)市场还不丰富的年代,红桔是“奢侈”品,普通的老百姓很难“有福”享受。红桔鲜果价格逐年增长,最高达到4~5元/kg,产业效益相当可观。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红桔都是吴中区的主栽果品。东山、西山的农民也因为有了红桔等果品,其生活水平要高于纯粮食地区。

二、洞庭红桔的产业现状

适应市场,调整品种结构。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柑桔产业的快速发展,柑桔新品种大面积扩张。无籽、果型大、品质好的温州蜜柑系列深受消费者喜欢,吴中区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温州蜜柑系列。通过高位嫁接快速改良洞庭红桔,早(中)熟温州蜜柑占84%,红桔占16%左右。直到20世纪末,温州蜜柑面积稳定在1333.3 hm2左右,市场零售价格 3~4元/kg,温州蜜柑产量高,总体经济效益不差。红桔品质相对较差,逐渐被温州蜜柑代替,面积萎缩,效益下滑。

产业萎缩,规模逐渐调减。进入21世纪后,吴中区的柑桔产业无论是规模化生产、精细化管理,还是商品化处理、品牌化建设等,都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而随着旅游产业的带动,洞庭东(西)山的枇杷、杨梅等特色时令果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广大果农自发调整果品结构,发展枇杷、杨梅等特色时令鲜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柑桔套枇杷”“枇杷长柑桔砍”,柑桔产业萎缩的“征兆”开始显现。截至2017年,柑桔面积缩减为800 hm2,成片种植的柑桔已经不多,柑桔市场零售价1.5元/kg,经济效益低下。红桔更是不足百公顷,几乎面临消失,没有经济效益可言。

文化符号、旅游功能减弱。20世纪八九十年代,洞庭红桔种植正值盛时。每当果实成熟时,满山翠绿,颗颗“红玛瑙”镶嵌其中,红绿相间,美不胜收。“秋到红桔满山腰”是旅游界的宣传语。李少红执导的《桔子红了》、张艺谋执导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影片的拍摄,都曾取景洞庭红桔。而今桔子红了的季节,东(西)山环岛沿线只见星星红点,再无当年红遍满山腰的盛景。

三、洞庭红桔的发展方向

把握红桔保护的战略定位。根据 “洞庭红桔”的历史地位及文化符号,吴中区委区政府从“美丽吴中、美丽太湖、美在环境、美在生态”的战略高度,对“洞庭红桔”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在保护中调优、调高、调美”的工作思路,为“洞庭红桔”的保护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注重调研,厘清工作思路。一是深入柑桔产区(村)实地调查,踏看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三是两次组织农业部门人员赴浙江黄岩区和临海市考察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四是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专家一行到东山,实地了解目前柑桔栽培情况,为红桔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出谋划策。在此基础上,明确柑桔产业总的指导思想,即适度引进柑桔新品种,如 “爱媛38号”等;对已高接的温州蜜柑系列加强生产管理,精品化生产,满足全区休闲观光采摘对优质果品的需求;对环岛沿线和几个处于旅游景点相对成片的红桔区予以重点保护。

四、洞庭红桔的保护举措

加强领导,落实工作机制。根据区委区政府对“洞庭红桔”保护利用工作的具体要求,区农业局认真履职,大力配合和指导东山、金庭两镇抓好具体实施工作,落实好职能部门、专业人员,细化工作责任,为“洞庭红桔”保护利用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定《实施意见》,精心编制规划。在抓好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根据洞庭红桔现状,充分认识其保护利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等,制定了《吴中区“洞庭红桔”保护利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围绕《实施意见》中提出的“科学规划,政府推动,农民参与;保护资源,打造景观,开发旅游”的工作思路,实现“洞庭红桔”在调整中保护,在保护中调优、调高、调美的目标要求,区农业局聘请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规划编制团队,制定好保护利用规划,并落实到实施主体、具体地点。

细化考核,提高保护效率。东山、金庭两镇对已确定的保护红桔从“明确责权利、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落实责任主体。根据《实施意见》和《考核管理办法》中明确的重点工作及扶持要求,严格做好相关工作,保障洞庭红桔保护利用工作顺利推进。

五、洞庭红桔保护的主要成效

根据保护目标,吴中区建成了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研究所红桔种质资源圃1个;建成东西山环岛公路千米红桔景观带2条;沿环岛公路2000株农户零星栽植红桔予以挂牌保护;东山宾馆、佘山岛等7个2 hm2规模红桔保护区,实现洞庭红桔特色成点、串点成线、规模成片的目标。既保护红桔的种质资源,又传承了红桔的文化符号和旅游资源。

猜你喜欢

蜜柑吴中区洞庭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湖北:宜昌200 万吨温州蜜柑开始上市
日本:紫外线机用于防止蜜柑腐烂
洞庭秋月
吴中区14家企业列入 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公示名单
《星月一舡压洞庭》
湖北:宜昌特早熟温州蜜柑俏销
湖北恩施:生态蜜柑果满枝
吴中区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城乡差异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