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健康养鱼 聊 水质
2018-01-17徐腊芬
徐腊芬 蔡 创
(通联:438200,湖北省浠水县水产局 浠水县清泉镇清泉路1号 电话:13508655511,15071678190)
水质是指水体质量的总称。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水色、浑浊度、气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
随着水产养殖投入不断加大,高投入高密度、富营养、顶级肥水,“高富顶”水产养殖水体成为新常态、新课题。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质好,鱼类生长速度快,体质健壮,符合淡水鱼食用安全标准。水质差,水里“雾霾”多,鱼类生长慢且易生病,同样影响鱼类生存及品质。“养好一池鱼,先养好一池水”。现就生态健康养鱼聊一聊水质。
一、水色形成原理
水色是指溶于水中的物质(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的色素,微生物及浮游生物,悬浮的残饵,有机质及粘土或胶状物等)在阳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培养水色包括培养单细胞藻类和培养有益微生物优势菌群两方面内容,但是组成水色的物质中以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对水色的影响最大。因此水色分为两大类:优良水色和不良水色,优良水色的标志是藻类、菌类、浮游动物三者的动态健康平衡
二、养殖水质判断六法
1.看水色
较理想的水色为茶褐色、淡绿色、翠绿色、黄绿色、浓绿色等,这种水色的养殖用水含有丰富的易被消化的浮游生物。不理想的水色为蓝绿色、黑褐色、白浊色等,这种水色的水体虽含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但多数为难以被消化的种类,往往水质也较差。
2.看下风处的油膜
一般池塘下风处常有暗绿色或烟灰色的油膜,上午少,下午多。油膜少,则水质较理想。如果油膜过多,就会影响池水与外界的氧气交换,应注意及时调节水质。
3.看水色变化
理想的水质随光照和时间的不同,水色常有变化,一般上风处水色淡,下风处水色浓,上午水色淡,下午水色浓。
4.看是否有水华
水中浮游生物过多时,池水往往呈蓝绿色或有绿色带状、云片状水华。这种水华遇天气突变时容易使水质恶化,此时,应立即采取调水措施。
5.闻池水是否有异味
如果池塘中可闻到异味,如蓝藻水华腥味、轮虫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腥臭味、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发出刺激性气味。此时,应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造成损失。
6.测透明度
可用手掌粗略测定水的透明度。养殖用水适宜的透明度在20~40cm之间。小于20cm,池水过肥,大于40cm,池水偏瘦。
三、优质水色观察及保持优质水色措施
优质水色需要保持,符合养殖水质标志“肥、活、嫩、爽”,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白色,如有泡沫很快就消失。
(1)茶色、茶褐色水
这种水既肥又活,施肥量适中,水中藻类主要是硅藻,如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角毛藻、圆筛藻、舟型藻,这些藻类都是水产养殖动物的优质饵料。生活在此种水中的养殖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洁,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快,是养殖的最佳水色。
(2)淡绿色、翠绿色
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嫩”“爽”,透明度在20~35cm之间,肥度适中。这种水体中的藻类是小球藻、衣藻等绿藻。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生活在此种水中的养殖动物活力强,肌肉结实,体色光亮,生长快,是养殖的优质水色。
(3)黄绿色
此种水色为硅藻、绿藻共生的水色,我们说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而黄绿色的水兼备了两种水的优势,水色稳定、营养丰富。
保持以上几种优质水色的对策:
使用适量氨基酸肥水精和生物肥益膏等肥料,坚持速效肥和长效肥并用的原则,同时使用EM菌、光合细菌等维持水质稳定,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保持优质藻类的藻相平衡。
四、池塘常见不良水色及调节
(1)蓝绿色
【产生原因】水中有害蓝藻,如微囊藻等大量繁殖并开始死亡,水浓且浑浊,几乎没有透明度,下风处或表层水面呈现浮油污状和泡沫。该水质浓、浊、死、粘滑,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浅绿色或浅蓝色,有泡沫,且很难消失。蓝藻水华发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水体富集了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主要危害】蓝藻分布很广,在适宜条件下,生物量剧增,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乃至暴发水华,成为养殖池塘、湖库等静止水体水环境恶化的表征之一。蓝藻水华暴发后消耗大量溶解氧,水体透明度降低,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常见的铜绿微囊藻、鱼腥藻属、浮丝藻属、束丝藻属中的某些种类),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长和繁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平衡失调。
(2)砖红色或红棕色
【产生原因】甲藻喜欢生长在有机物质多、硬度大,pH值高的水体中。它们大量繁殖时,水呈红棕色俗称“红水”。按照产生的原因可将红水分为三种,即由甲藻过度繁殖引起的“红水”;池塘藻相单一引起的“红水”;池塘急性倒藻引起的“红水”。
【主要危害】甲藻大量繁殖时,常可改变其生活水域的颜色,在繁殖过程中,可产生多种毒素,引起养殖动物的神经麻木、代谢失调及呼吸障碍,最后导致死亡。
【解决措施】①定期使用EM菌或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预防水质恶化;②第一天用二氧化氯2亩·m/袋杀灭部分藻类,然后适当换水;第二天泼洒碧水解毒灵(果酸类)2~3亩·m /瓶+EM菌2~3亩·m /瓶解毒改水,同时用强效底净5~6亩/袋改底。③使用强效底净5~6亩/袋+(隔天用)浓缩光合细菌3亩·m /袋,连用1~2次。几天后会变为正常色。
(3)酱油色
【产生原因】这种水色是池水中裸藻、鞭毛藻等过度繁殖所引起。这种水色并非藻类的颜色而是有机物质溶出的颜色。产生原因是残饵粪便过多或施肥不当,导致水中溶解悬浮性有机物增加和底质老化,水体富营养化,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酱油色,水黏滑,易起泡沫,很难消失。
【主要危害】在这种水质中的水产动物易产生应激反应,发病率极高。这些有害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体缺氧,底质败坏,易引起泛塘。有些鞭毛藻会分泌麻痹神经毒素,使鱼虾中毒死亡。
【解决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先换部分底层水,然后用强效底净4~6亩/袋改善底部水环境,第二天用碧水解毒灵1~2亩·m/瓶+EM菌3~4亩·m /瓶或益生菌团3~4亩·m /袋全池泼洒。3~5天后会变为正常色。
(4)黄色水
【产生原因】主要是金藻等鞭毛藻类。
【主要危害】三毛金藻喜生活在硬度、碱性、含盐量较高的水域。三毛金藻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别是早春、晚秋,其危害程度剧烈,常可造成越冬鱼类的毁灭性死亡。三毛金藻的毒素为外毒素,包括鱼毒素、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三种。不同养殖品种对三毛金藻的敏感程度不同:鲢、淡水白鲳>草、鲤>鲫>罗非鱼。
【解决措施】第一天换一部分水,用尿素12mg/L或硫酸铵15~20mg/L+中仁肥水膏6~8亩/桶混合全池泼洒;第二天全池泼洒碧水解毒灵2~3亩·m /瓶;第三天上午使用浓缩芽孢杆菌4~5亩·m /袋配合强效底净全池泼洒。几天后会变为正常色。
(5)白浊或乳白色
【产生原因】①浮游动物(如轮虫幼虫、桡足类)过多造成的藻相不均衡,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浮游动物及泥沙等悬浮颗粒比较多;②池塘有机耗氧物质过多,大型有机质分解成营养盐类的有益微生物较少,从而使池中物质循环及能量循环不能得以正常进行,造成养殖动物缺氧。
【主要危害】水体中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弱,易导致水体缺氧,养殖动物浮头。此种水体养殖动物易得病,成活率较低。
【解决措施】①池水发生白浊水时,可先用鱼虫必克3~4亩·m /瓶或水蛛立杀4~5亩·m /瓶杀死部分浮游动物,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②轮虫大量繁殖,使用车轮菌消1~2亩·m /袋+超能3~4亩·m /袋,凌晨或傍晚沿池边泼洒杀灭大部分虫体,然后适当换水;③杀虫后用EM金露3~4亩·m/瓶或益生菌团3~4亩·m /袋+中仁肥水膏8~10亩·m /桶全池泼洒,三天后会变为正常色。
(6)青苔水
【产生原因】水体养分不平衡,缺乏浮游藻类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必须营养物质,藻类生长失衡;反复大剂量使用除草剂,水体较清澈,阳光直射池底,使得青苔大量生长繁殖。青苔消耗掉水中养料,使浮游植物繁殖不起来,水极瘦。
【主要危害】①使水体透明度过大,阳光直射,易导致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②抑制底栖硅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③夏季高温过后,青苔死亡烂在池底发酵、发热而引起臭底、底热缺氧,败坏底质环境,同时产生大量有害物质,造成养殖动物的疾病和死亡。
【解决措施】①在20℃以下低温时期,青苔刚长出时,使用青苔速灭1~2亩·m /袋+特效底爽5~6亩/袋,杀灭刚长出的青苔;②青苔死亡后,应泼洒碧水解毒灵2~3亩·m /瓶降解青苔死亡后产生的毒素,然后使用强效底净4~5亩/袋,防治因青苔死亡引起的水质和底质恶化;③青苔杀灭后,可用氨基酸肥水精4~5亩·m /桶+EM金露3亩·m /瓶或益生菌团3亩·m /袋等微生物制剂培育和维持优质水色。
(7)澄清色水或倒藻水
【产生原因】由于天气的异常(降温、长时间降雨、风向转变)或营养的缺乏、换水后没有及时保肥、使用消毒药的剂量和时间不当等,均会引起藻类的大规模死亡。
【主要危害】发生“倒藻”时水体中的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品种即刻产生很大的变化:①溶解氧会下降,二氧化碳会增加,pH值迅速下降。②由于大量的死藻的分解,除了会加大氧的消耗之后往往还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因为藻类本身是氨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却缺少了,而大量的死藻又会使池塘本身的自净细菌负担不起,特别是遇上阴雨天时更明显。③水中悬浮物(微尘、粪便、死藻等)成混浊状态,平时这些物质主要是靠藻类来沉降。④水体清澈见底,池水中有益藻类较少,易引起养殖动物出现应激反应。
【解决措施】①第一天用碧水解毒灵2亩·m/瓶+强效底净4亩·m/袋+增氧颗粒150g/亩;第二天用EM金露3亩·m/瓶。②首先用碧水解毒灵2~3亩·m/瓶+强效底净5~6亩/袋;然后引进部分含有益藻的水,用中仁速肥宝5~6亩·m/袋+益生菌团3~4亩·m /袋进行肥水培藻。
(8)黑色水
【产生原因】①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因藻类过度繁殖大量死亡而形成的“黑水团”现象,使得水体污染程度加重,呈现黑灰色或黑色;②长期不换水或换水较少,池塘中有机质(如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池底腐殖质等)大量积累,未得到及时分解转化而造成。
【主要危害】黑水团的发生最明显的感官现象就是由于自由铁离子与还原态硫结合形成黑色物质,并导致水体发黑,伴有刺激性异味气体产生,溶解氧较低,硫化物含量较高。这种水易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得水生动物免疫力下降,生长受阻,极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严重时引起养殖动物中毒及泛塘。
【解决措施】①发现此种水色时,先换部分底层水,全池泼洒碧水解毒灵2亩·m/瓶,解除有害物质毒性;②然后使用石灰+强效底净5亩/袋改善底部水环境;③第二天再泼洒EM菌2~3亩·m/瓶或超浓缩光合细菌3~4亩·m/瓶或益生菌团3亩·m/袋+肥水产品,分解水中的有机质和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单细胞藻类能利用的营养物质,从而培育出优质的藻类,达到改善水色的目的。3~5天后会变为正常水色。
综上所述,养好水是水产养殖成功一半,养鱼还是从水养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