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
2018-01-17钟伦会
钟伦会
(江西山和林业工程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38)
所谓森林经营,就是对既有森林资源开展生产、维护、管理等活动。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强化森林,并制定多项措施,比如:林木抚育、木本粮油、培育扶持等[1]。基于这种形势下,如何改进和强化森林经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我国森林经营的现状分析
1.1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资源数量和林地面积大幅提升,但从林业资源质量来看,整体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林地利用率较低,且流失较严重。据调查,近5年流失林地面积达830余万hm2,相当于5年间新增加林地面积的40%;二是林地生产力整体不高,数据显示,我国乔木林蓄积量、人均森林面积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2 森林经营效益不佳
我国林业建设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国策。在此背景下,我国生态公益林面积持续增大。当前,生态公益林建设有扶持资金,而为获取这批资金,一些地方盲目建设公益林,不仅影响了公益林整体效益,还影响到其他林木生长。此外,集体林在林改后,林农得到林地经营权与林木资源所有权,但是经营规模比较小、经营周期长,整体效益低,森林经营积极性整体不高。相对而言,国有林改革进展较缓,政企不分,企业增加了过多的社会职能,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这就对林区发展造成极大制约[2]。
1.3 森林经营投入不足
近年来,随着林权改革深入,每年对林业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但真正投入到经营的还较少。而且中、幼林面积不断扩大,这类林地经营管理需大量资金,虽然国家提供了相应补助资金,但这些资金往往被用到其他领域。伴随森林资源市场价格上升,经营成本不断扩大,使得经营主体逐步减少。现阶段,国家抚育补贴仅给予生态公益林,且标准较低,很难保质保量,同时影响经营主体积极性。
1.4 经营技术支撑力度弱
现阶段,我国在重大科技项目、技术推广、林业产业标准等方面,森林经营相关立题整体少,科技投入不足,专业化研究少,使得科技支撑力度不足。同时,森林经营必要数表体系尚不完善,比如:生长过程表、材积、既有森林经营规程、经营指南等。虽说以往有一些林业科研部门和高校对不同森林经营方式开展研究,也获得研究成果,但未能有效总结推广,未形成技术体系。
2 .新形势下森林经营策略
2.1 推进森林分类经营
严格落实好分类经营制,可按照10年为一轮经营期,在每个经营期均要进行1次II类调查,并要编制林业管理部门、林场两级的经营方案,各经营区、管护技术等均要科学、规范设计,且严格按年度具体到林班、小班。与此同时,每个经营期经营计划和方案,均要从小班、林班直到林场、林业管理部门对上个经营期的经营计划和方案执行成效予以分析,以此对后续经营改进提供重要数据和参考,再具体到小班,指导本期的森林经营。对此,要对以往森林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改进,确保林种、林班的区划不变,对于区划森林则要经营固定到小班,力争II类和III类林业调查的界线保持一致[3]。
2.2 健全森林经营制度
森林经营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其主要涵盖经营基本理论、经营理念、经营技术、经营制度、效益评价等方面。具体而言,应根据森林所在阶段、分布结构、林木生长等经营生态学特征,制定切实、科学的经营方案。同时,要把森林经营和林业建设生产相关措施及执行程序,依照经营方案落实至林班、小班。此外,经营方案不但要对经营全过程进行控制,还需为经营主体制定年度经营计划、经营活动提供依据。林业管理部门需要对依法编制与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的过程予以监管,确保森林经营有序开展。
2.3 完善森林经营保障机制
一直以来,国家对林业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且投入较大。但对于林业建设扶持并不单单是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而是制定完整系统的财税、立法及技术措施,以调动森林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促进林业发展。相比其他产业,林业产业的效益不高、周期长,且存在较大风险,对于社会资金的吸入较困难。现阶段,商品林除为社会生产提供木材产品外,还提供一定生态产品,对此应和生态公益林一同纳入国家财政中。各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扶持政策,比如:良种补贴、造林补助、抚育补助等政策,并要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要健全林业机械补贴机制,不断提升林业技术水平,强化基础建设,为林业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2.4 加大技术研究及支持
为顺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应进一步推进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由林业产业界权威机构或个体组织开展科研、教育,以国家林业部门提供的基地作为平台进行攻关,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同时,要推进和森林经营有关技术研究,尤其是经营方案编制、经营指标、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以便构建实用性、操作性强的技术体系,为森林经营提供技术支持。
3 结语
在现代林业建设和发展中,必须重视森林经营,确定明确经营目标,树立正确理念,重视经营方法创新,如此才能提高森林经营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