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2018-01-17宋长征

吉林农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黑穗病斑病玉米螟

宋长征

(梅河口市海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梅河口 135000)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相关种植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应该重视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结合有效工作实践,进行了几方面研究,通过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1 玉米种植现状

玉米适合种植的地区大多具有干燥且温度相对不高的特点。玉米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因此多是在大范围的进行种植。但是在这种环境下,玉米的防御能力比较低,出现各种病害可能性就很大。而感染率比较高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等。而玉米一旦染上病原,没有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就会出现大范围扩散,对于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玉米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十分重要。

2 玉米病虫害的种类

2.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在一些地区也被称为乌米和哑玉米。它是导致玉米产量下降的罪魁祸首之一,最开始出现在玉米植株上时隐藏在植株的内部。一般情况下,雌穗的长度有限,因此,上端所受到的病虫害的危害相对下端要小。感染之后,玉米植株出现的明显症状就是玉米果实的果穗会呈现十分松散的状态,黑褐色遍布很大的面积。严重些,整个植株都会死亡,最后颗粒无收。植株状态下的玉米最容易产生丝黑穗病。病毒在植株的胚芽梢滋生,之后会蔓延在植株内部,当植株完成抽雄,其染病状态就会发生。在感染初始阶段,其与标准情况下的玉米植株并无差别,如果将叶子拨开就会看到在果实上有黑色的痕迹。

2.2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也被称为玉米斑点病。这种玉米病虫害主要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丝菌引起的真菌疾病。其病菌主要滋生在玉米植株的叶子上。在植株的叶鞘也有体现,但是出现频率比较小。玉米小斑病会逐渐进化成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主要形状是椭圆形,最大直径在1cm之内,呈褐色,椭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玉米大斑病是由众多的小斑病组成。玉米植株在染上斑病的初始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类似于从水中浮出来的状态,在一段时间的生长之后,植株会转变成褐色。玉米植株染病最严重的情况就是难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死亡。这种病在潮湿的种植区发病的情况会更高,感染之后植株的正常颜色就转变为霉黑色。玉米种植的密度越高,传播的速度会越快,范围会越广。

2.3 玉米螟

玉米螟又被称为玉米钻心虫。玉米螟成虫外表是暗色,身长在11~14mm。一般会在玉米叶背面产卵。幼虫完成孵化需要一周。幼虫成型之后就会侵害玉米秆。幼虫游走的范围一般在两个位置,玉米植株的幼叶以及花丝。被幼虫侵害过的痕迹就会出现残缺,玉米螟可导致植株过早的衰败。而幼虫去咬玉米果实的话,那么植株的营养供给就会出现问题,玉米植株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3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一是选择健康的,具有一定抵抗病原的植株,从而减少危害性比较大的玉米病虫害。例如:丹玉2号,中单3号等。它们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抗病性较强,能为之后的病毒防治工作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是土地所能承受的种植是有周期的,长时间的种植,没有间歇会导致土地的肥力逐渐下降,直至最后难以支撑玉米的良好种植。因此,应该制定玉米轮作计划,从而有效保证土地的肥力,并减少病虫害细菌的滋生。

三是种植人员一旦发现玉米植株感染病毒之后,立即将感染的植株拔出,从而避免其感染更多的植株。

3.2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大小斑病具有蔓延速度慢,发病时间长的特点。可以通过选择抗病性强的植株实现从根本上防治斑病,后期也可以采取药剂喷射的形式进行处理。例如,种植人员在抽雄之后对植株进行药剂喷洒的工作。通过翻地或者轮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增加土地的肥力,从而减少斑病的产生。

3.3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在幼虫时就要对其进行消灭。种植人员经常对玉米植株的茎秆进行查看,对幼虫游走的范围进行严格的检查,从而避免其大量滋生阻碍玉米植株的良好生长。玉米螟一般在天冷时滋生于玉米茎,天气变暖后就会开始孵化工作。因此,在天冷时将等待孵化的幼虫消灭掉。可以用人工的方式对上面的玉米螟进行消除,从而降低其存活率。采取药剂喷洒的方式也能够很好的起到消灭玉米螟的目的,或采取迂回的方式,利用聚光灯将成虫引诱到一处,从而一举消除。

4 结语

在玉米种植阶段,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此,相关种植人员应该提高认识,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并在具体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从而保障玉米产量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黑穗病斑病玉米螟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