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流行性腮腺炎临床分析
2018-01-17关凤琴
关凤琴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 本溪 117100)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 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丙类传染病[1]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并可侵犯各种腺体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现将我院2011—2013年收治住院的9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011-2013年1月至12月本人在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92例,病例资料完整。
1.2 流行病学特征
1.2.1 发病时间:2011—2013年1月至12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例数分别为20、34、0.02、0、2、2、24、18、8、分别占21.74%、26.56%、0、0、2.17%、0、2.17%、2.17%、2.17%、4.35%、19.57%、8.7%。
1.2.2 性别分年龄分布:92例患者,男、68例,女、24例,另女比例为2.83:1,14岁以下57例占总数61.95%,14岁以上患者35例占总数38.04%。
1.2.3 地区分布:所有病例均未未自于有县县城及周边农村。
1.2.4 接触史:76例患者明确的流行性。
腮腺接种史,占78.26%,疫苗接种均为儿童计划免疫正常接种,其余未接种或接种史不详。
1.3 临床表现
9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发热时间2.7d,平均3.5d,体温37.5℃~40.1℃,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单侧肿大30例,双侧肿大62例,累及颌下腮腺大44例,无并发症48例,占52.17%,并发胰腺炎2例,占2.17%,卵巢炎2例,占2.17%,心肌损害2例占2.17%,肝功损害14例占15.21%,听力损害1例占1.08%,关节炎1例占1.08%。
1.4 实验室检查
92例患者中,血白细胞正常50例占54.34%,>10×109g/L 14例占15.1% ,<4×109g/L 28例占30.43%,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淀粉酶和(或)尿淀粉酶升高,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均提示腮腺或(和)颌下腺不同程度肿大。
1.5 诊断
所有病例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2],并排除真他原因引起的腮腺炎。
1.6 治疗
92例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清淡禁酸饮食,给予利巴韦林,或病毒唑抗病毒治疗,或给予3天预防感染治疗,发热超过38.5℃以上给予地塞米松或扑热息痛治疗,腮腺肿大明显者给予中药清瘟败毒散外用,合并脑炎者给予营养脑细胞,甘露醇脱水治疗,合并胰腺炎给予禁食、抑酸,24h抑制胰腺分泌治疗,并发睾丸炎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肝脏损害给予保肝治疗,并发心肌炎给予营养心肌治疗。
2.结果
92例患者 住院5~15d平均7d,均治愈,预后良好。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该病病毒 是副粘病毒通过唾液,飞沫等传播,呼吸道传染,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反应,感染后导致颊和颌的唾液腺肿胀疼痛,常见并发症包括脑膜炎、关节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肾、肝、甲状腺的炎症,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冬春季高发,80%发生于幼儿及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病后有持久免疫力[4]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方法,现在每年减少是由于广泛接种疫苗有关,未接种疫苗或成年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年人大多未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导致感染性增多[5-6]。
本病需要和淋巴炎、化脓性腮腺炎鉴别,淋巴结炎的种胀缘清楚,腮腺管口无红肿,肿胀位于再前部,常见找到耳部感染病灶,淋巴结炎对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化脓性腮腺炎多为单侧局部皮肤发红,压痕明显,当形成脓肿时腮 腺管开口有脓液挤出,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也都有增高。
该疾病的危害是并发症,以脑炎常见且多有高热,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有神经性头痛的遗留症状,随着上呼吸道感及劳累等诱因而发作,胰腺炎和睾丸炎其次,睾丸炎愈后有可能引起性功能减退症状,胰腺、肝脏、心脏等脏器损害轻重不一,恢复较快。
流行性腮腺炎虽是丙类传染病,但其并发症及原发性危害性严重,提高自身免疫力,扩大免疫控制规则,有效控制和消除该病的发生发展是非常 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