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夷陵区特色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1-17杨翠华罗仑亭朱银成

湖北畜牧兽医 2018年6期
关键词:夷陵区养羊宜昌

杨翠华,罗仑亭,朱银成

(1.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宜昌 443100;2.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畜牧技术推广站,湖北 宜昌 443100)

畜牧业是夷陵区农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推进器”,2016年畜牧业产值达40.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23%。近年来,夷陵区委、区政府及畜牧兽医局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深化畜牧业结构性改革,注重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依托自然、旅游及本土畜种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市场导向、标准引领、品牌号召、绿色发展”,着眼“猪、禽、牛、羊、蜂”五大畜种,突出节粮型为主的草食畜牧业[1,2],深入挖掘历史内涵、弘扬农耕文化,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创建工作,培育了“山牧”“二师兄”土黑猪、“俏牛儿”鲜奶、“小蛮牛”黄牛肉、“老高荒”“玛特鲜生”白山羊肉、“小禾园林”鸡(蛋)及“百里荒”土蜂蜜8个特色畜产品品牌及“宜昌白山羊”1个地理标志认证畜产品,使夷陵区特色畜产品优势产业得到了稳健发展,“宜昌白山羊”品牌价值达176.78亿元,位列全国畜牧水产类品牌第二位。

1 基本情况

夷陵区,古称彝陵,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地处渝鄂交界区域,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有“三峡门户”之称。据2016年统计,夷陵区总面积3 424 km2,其中耕地面积 36 230 hm2,园地 34 463 hm2,草地732 hm2,林地290 627 hm2;总人口54.65万,其中农业人口40.81万(占比75%);国内生产总值54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06.025 9亿元,农民年人均总收入为11 693元(农业、工资性及转移性收入)。

近年来,夷陵区畜牧业稳健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2008年被纳入生猪品种改良示范县。据2016年统计,夷陵区生猪出栏 83.59万头,存栏 57.36万头,猪肉产量7 110 t;牛出栏 0.46 万头,存栏 1.31 万头,牛肉产量670.01 t;羊出栏 7.81 万只,存栏 7.27 万只,羊肉产量 1 657.01 t;家禽出笼 422.62 万羽,存笼 230 万羽,禽肉产量7 197.01 t;蜜蜂存笼5 250箱。畜牧业产值达40.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23%。其中畜牧业年人均收入为3 455元,占农民总收入的30%,占第一产业收入7 919元的43.6%,为产业扶贫及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

2 夷陵区特色畜牧业发展概况

近5年来,夷陵区依托自然、旅游及本土畜种资源禀赋优势,深入挖掘历史内涵、弘扬农耕文化,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创建工作,培育了“山牧”“二师兄”土黑猪、“俏牛儿”鲜奶、“小蛮牛”黄牛肉、“老高荒”“玛特鲜生”白山羊肉、“小禾园林”鸡(蛋)及“百里荒”土蜂蜜8个特色畜产品品牌及“宜昌白山羊”1个地理标志认证畜产品,其中政府与合作社在推动特色畜产品品牌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1 申请优良畜禽品种原产地地理商标

2012年8月,夷陵区地理标志认证畜产品品牌实现了零的突破。由宜昌成祥养羊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宜昌白山羊”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这是夷陵区第一次获得地理标志认证的畜产品,为宜昌市树立了畜产品区域性品牌形象,其品牌价值达176.78亿元,位列全国畜牧水产类品牌第二位。同时由宜昌百里荒牧业公司所属宜昌畜牧研究所2012年6月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 “宜昌白山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此外,继“宜昌白山羊”品种之后,“夷陵黄牛”被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评审认定为地方优良品种。

2.2 重视优势畜产品的策划与品牌营销

2013年夷陵区成立了夷陵区生态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野牧生态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老牛湾牛业专业合作社、成祥养羊专业合作社以及新禾生态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四家生态养殖企业成功入驻,开创了优势畜产品品牌创建的新局面。湖北俏牛儿牧业有限公司打造了“俏牛儿”鲜奶吧连锁专卖店75家,以独特的运销方式服务全市人民。

2.3 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品牌维护中的作用

以宜昌成祥养羊专业合作社为代表,该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位于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宜昌市夷陵区军田坝村,是湖北省20强畜牧专业合作社、湖北省青年示范合作社、宜昌市十佳特色畜牧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部级示范社。合作社注重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产品开发利用,以宜昌白山羊产业链经营为核心,构建农民致富引擎,使宜昌白山羊养殖成为夷陵区农村的支柱产业。一方面,以“1235养羊模式”进行山羊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广服务,以实施“五统一”服务模式(即统一良种繁殖及供种、统一养殖技术指导、统一防疫防治、统一肉羊回收加工及销售“五统一”),完善对养殖社员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养羊扶贫工程”的实施,建成了多个以宜昌白山羊养殖为特色的养羊脱贫示范村、养羊致富明星村。目前合作社覆盖全区,已经发展养殖社员600多户,网络肉羊养殖农户3 200多户,全社养殖规模达到5.6万只,年出栏肉羊3.5万只,实现年综合产值3.6亿元以上。

2.4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助推畜牧产业扶贫

夷陵区依托西北山区独特自然资源深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2015年,以宜昌百里荒牧业公司为代表,结合南方草地、新一轮退耕还草、精准扶贫等项目建设,成功打造了夷陵区黄花镇—分乡镇百里荒畜牧业休闲观光旅游走廊,为白山羊肉、夷陵黄牛肉及土蜂蜜等特色畜产品流入游客群体走出宜昌、进一步开拓特色畜产品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营造了尚农的良好氛围,带动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为全省畜牧业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树立了榜样。

3 夷陵区特色畜牧业发展优势

3.1 区位优势

(1)夷陵区旅游资源独特。有人间奇迹的“两坝一峡”平湖风景区,中外闻名的“三峡画廊”西陵峡,与大熊猫齐名的“万年活化石”中华鲟,神秘难猜的“千古之谜”巴人悬棺,峡江两岸有“三峡千峰无比奇”的黄牛峡、灯影峡,有为纪念神牛助禹开江治水而建的黄陵庙。人文景观有晓峰的悬棺风景区、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三国古战场、世界地质奇观黄花场“金钉子”地质公园等名胜。同时,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及2017年中央1号等文件精神,着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节粮、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多元化现代畜牧业转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夷陵区结合南方草地、新一轮退耕还草等项目建设,成功打造了夷陵区黄花镇—分乡镇百里荒畜牧业休闲观光旅游走廊,营造了尚农的良好氛围,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创业增收,为全省畜牧业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树立了榜样。

(2)适宜畜禽养殖和牧草种植的土地资源丰富。2016年底,全区耕地面积 1.70万hm2,其中禁养区面积 0.21 万 hm2,限养区面积 0.63 万 hm2,适养区面积 0.86 万 hm2;林地、草地面积 23.21 万 hm2,其中禁养区面积 3.00 万 hm2,限养区面积 9.00 万 hm2,适养区面积 11.21 万 hm2;蔬菜地面积 2.31 万 hm2,其中禁养区面积 0.30 万 hm2,限养区面积 0.90 万 hm2,适养区面积 1.11 万 hm2;橘园面积 2.41 万 hm2,其中禁养区面积 0.31 万 hm2,限养区面积 0.94 万 hm2,适养区面积 1.16 万 hm2;茶园面积 1.54 万 hm2,其中禁养区面积 0.20 万 hm2,限养区面积 0.60 万 hm2,适养区面积0.74万hm2。根据《畜禽养殖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等相关文件和文献资料,按照单位土地标准,猪的粪污消纳量为 30 t/hm2,以耕地(猪当量1.83头 /667 m2)、林地(猪当量 1 头/667 m2)、蔬菜地(猪当量 3.42 头 /667 m2)、橘园(猪当量 2.75 头 /667 m2)和茶园(猪当量 2.75头/667 m2)作为畜禽粪污消纳主体,结合夷陵区畜禽养殖“三区”管控要求、养殖现状以及发展规划要求,确定禁养区畜禽粪污消纳量系数为0,限养区畜禽粪污消纳量系数为70%,适养区畜禽粪污消纳量系数为100%,测算出夷陵区畜禽养殖容量为510.59万头猪当量 (猪当量折算方法:100头生猪存栏量相当于15头奶牛、30头肉牛、250只羊、2 700羽家禽)。与现状猪、牛、家禽养殖量105.36 万头猪当量(占总容量的 20.63%)相比,夷陵区还可容纳405.23万头猪当量[3]。应充分利用种养业资源和产品可循环利用的特点,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注重畜禽养殖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促进畜牧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考虑本区域资源、环境、生产现状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养殖区域布局,不断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另据调查,夷陵区有适合饲养牛羊的牧草品种109种,经换算,理论载畜量为22.3万个黄牛单位,而实际载畜量仅为2.5万个黄牛单位,尚有19.8万个黄牛单位的巨大潜力有待开发利用。若充分利用现有草场,并使秸秆利用率达50%,可新增牛10万头或羊60万只[4]。

3.2 产业优势

(1)夷陵区地方优良品种资源有宜昌白山羊、夷陵黄牛。因宜昌白山羊板皮质地优而驰名中外,享誉世界,是我国著名的皮肉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种之一。据夷陵区三斗坪镇志记载,夷陵黄牛原产地在夷陵区三斗坪镇。民间流传有许多关于黄牛的神奇传说。“黄牛岩”“黄牛泉”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距今已有5 000多年。此外流传有唐朝时期的“黄牛神除虎”和宋朝初期的“黄牛神送寇准”传说故事。夷陵黄牛“雪花牛肉”因肉质优良得到了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及各位岗位科学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赞赏。因此,夷陵黄牛品种保护开发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

(2)依托宜昌成祥养羊专业合作社基本建立了资金、技术、信息、生产、加工、贮藏、品控、运销等系列服务体系,为“宜昌白山羊”品牌维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严格“宜昌白山羊”特色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宜昌白山羊生产执行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规范》《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国家A级绿色食品规范》《宜昌白山羊地方标准》,同时委托区动物卫生监督局免费检疫检验,肉羊实施定点屠宰,所有公司羊肉加工产品严格执行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老高荒羊肉加工工艺技术标准》。

3.3 科技支撑

2015年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组建了宜昌白山羊新品种研发院士专家工作站,并组建了李红艳劳模工作站。目前宜昌白山羊经历了提纯复壮、良种繁育与新品种繁育等几个阶段,双方合作实施的“宜昌白山羊抗寄生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宜昌白山羊抗寄生虫新品种的饲草转化率、繁育率与抗病能力均得到25%以上的大幅提升,并申请了国家科技发明专利,且已经进入产业化推进阶段。同时,合作社组建专业的产品开发团队,建立了集“屠宰加工、产品开发、冷链配送”为一体的大型宜昌白山羊精深加工基地。2017年,湖北致清和牧业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印遇龙院士合作签约建立院士工作站,并积极申报国家级肉羊核心繁育场,助推牛羊产业发展。

3.4 体制机制

(1)明确了特色畜产品的品牌经营主体地位。“宜昌白山羊”“夷陵黄牛”作为夷陵区的公共品牌,企业、合作社依托公共品牌打造企业品牌,规范营运。“夷陵区生态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成为生态畜产品的展示营销平台,全面统筹经营。

(2)合作社规模经营保障优质畜产品市场供给。以宜昌成祥养羊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社发展起来后,相继出台扶持或捐建标准羊舍、免费提供种羊和草子、优价回购商品羊等“土政策”,大力实施“养羊扶贫整村推进工程”,推动“一村一品”建设,通过“合作社+公司+养殖农户”模式,改良天然草地400多公顷,建设人工高产青饲料地 33.3 hm2。 2012-2016年,合作社以养羊扶贫为手段,先后在夷陵区黄花、雾渡河、分乡等乡镇实施了 “养羊扶贫整村推进工程”,已经累计为贫困户修建标准化羊舍51栋3.2万多平方米,免费向贫困农户发放扶贫种羊500多只,扶贫投入累计达260多万元。培育了多个产业集群式“养羊扶贫示范村”和“养羊致富明星村”,带动了更多养羊户走上致富路。经过9年的发展,社员已有600多户,辐射带动养殖户3 200余户,养殖肉羊5.3万只,年出栏3.2万只,帮助农民实现户均纯收入2.86万元,成为山区农民脱贫、就业、致富的示范样板。

3.5 资源环保

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当前资源环境形势趋紧的情况下的朝阳产业,羊因粪便干燥易收集实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且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为饲料,不与人争粮,十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发展“宜昌白山羊”产业属于环保型产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3.6 市场流通

宜昌成祥养羊专业合作社成功构建了集宜昌白山羊种羊繁育、肉羊规模化养殖、羊肉食品深加工、老高荒品牌羊肉专营店和老高荒品牌羊肉餐饮连锁店等经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合作社现已推进“互联网+宜昌白山羊”工程,借势微商平台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扩大面向全国的市场布局。强化以老高荒品牌专卖店、名羊天下羊文化主题餐厅、老高荒宜昌白山羊流动品牌销售点为支撑的线下销售体系。

3.7 品牌发展

宜昌成祥养羊专业合作社通过“品种、品质、品牌、工艺”的同步提升,已经形成了“地标登记保护品种+绿色食品认证+老高荒品牌营销+专有羊肉加工工艺”四大核心竞争力。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京发布“宜昌白山羊”以 900.0 的“品牌强度”和 176.78亿元的“品牌价值”强势上榜,位列“区域品牌”组畜牧水产类地理标志上榜产品第二名。合作社注重产品品牌营销策划,配合中央电视台“致富经”“农广天地”和湖北电视台“垄上行”等栏目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并配合中央电视台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大型纪录片《源味中国》之《宜昌白山羊》的拍摄与播出,进一步提升老高荒宜昌白山羊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主打产品老高荒牌宜昌白山羊是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产品品牌,并荣获第十六届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3.8 扶持政策

区政府出台了 《关于推进畜牧业转型发展建设畜牧强区的意见》(夷政发【2014】13号),每年从区级畜牧产业扶持政策资金中拿出专项资金推动宜昌白山羊、夷陵牛等特色畜产品品牌创建,支持畜牧业内部结构性调整升级,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

4 发展措施和建议

4.1 打造公共品牌战略

研究制定“宜昌白山羊”“夷陵黄牛”公共品牌的特色畜产品品牌异质化发展策略,实施畜产品形象识别战略。根据地域生产特点和国际市场特点,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检疫标准及市场准入标准,强化品质控制与监管,增加产品的不可模仿性,提高畜产品标准化程度。

4.2 规范企业品牌

品牌整合形成合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让宜昌地区共享“宜昌白山羊”“夷陵黄牛”公共品牌的成果,将地理标志产品注册为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规范使用企业品牌,避免过多的品牌恶意竞争,助力公共品牌创建。

4.3 做大做强品牌

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历史底蕴,注重品牌建设的内涵,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经营优势、技术优势、品质管理优势等,坚持市场导向组织生产及开发产品,壮大产业链,保障特色农产品“有牌有量”,形成和维持市场优势,把品牌做大做强。

4.4 维护品牌

申请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防止畜产品商标被抢注,规范畜产品商标的使用。强化畜产品品牌营销宣传,研究产品专业防伪技术,进行品牌保密,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辨别能力,同时与执法部门联合打假,维护好特色畜产品品牌。

5 工作重点

深入宜昌成祥养羊专业合作社、百里荒牧业公司、牧康牧业公司等宜昌白山羊良种繁育场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研究制定巩固“宜昌白山羊”品牌建设与推广的良方,完善宜昌白山羊标准化生产及产品开发和研制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研究制定特色畜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着力将“夷陵黄牛”打造为继“宜昌白山羊”之后的又一地理标志产品,填补夷陵区牛地标的空白,研究并制定夷陵牛品种繁育及“雪花”牛肉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充分发挥夷陵牛的品牌优势。

制定土蜂蜜品牌发展战略。建议以宜昌百里荒牧业公司为品牌经营主体,联合宜昌市、恩施自治州等地区开展优质土蜂蜜资源调查,进一步整合资源,着力打造鄂西南地区的“土蜂蜜”特色品牌。

[1]张继成.农业部发布“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N]农村金融时报,2017-10-16(A03).

[2]李凯年,逯德山,发达国家保持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做法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8(2):43-46.

[3]潘瑜春,孙 超,刘 玉,等.基于土地消纳粪便能力的畜禽养殖承载力[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4):232-239.

[4] 雷贤忠.种养结合补短板[J].养殖与饲料,2017(9):1-2.

猜你喜欢

夷陵区养羊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放歌宜昌(女声独唱)
夏季养羊八注意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湖北宜昌卷
奇姝双生 画满宜昌
养羊宜抓好配种期饲养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湖北省夷陵区农民合作社发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