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衡阳县丘陵地区养殖池塘全面生态增氧技术
2018-01-17汤为民衡阳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
■ 汤为民(衡阳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
1 衡阳县渔业概况
衡阳县位处湘江中游西岸,衡阳市西北部,因位于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总面积2,568km2,东西宽74km,南北长55km,辖25个乡镇,893个村,总人口113万,境内水域滩涂面积大,是传统典型的丘陵山区水产养殖大县。全县222座中小型水库,9.5万口池塘,2003年获全省“高效渔业先进县”,水产品总量居全省前十。近年来,县委政府把现代渔业放在突出位置优先发展,渔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具规模,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2 丘陵山区水产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渔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相对存在着前进中的问题:一是名优鱼养殖水面所占比例少,大部分适应名优鱼养殖的优质水面处于低效利用的状态,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名优鱼养殖对水中氧气含量要求较高,全县相当部分水面的水质中氧气含量在日常养殖生产管理因技术问题达不到这一要求。二是我县地处衡邵盆地中部,衡邵干旱走廊,境内年降雨量明显不足,蒸水、演水、武水等6大河流年径流量逐年减少,特别是蒸水上游邵东县已截流,流入我县的水量较之前减少30%以上,进一步加剧了我县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紧张。另外渔业养殖用水、渔业资源受到城镇生活废水、化肥等污染使水中氧气含量常处于偏低的问题日渐突出。三是不健康养殖方式对水体污染加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县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渔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不断增加,以及生产方式、渔业布局不合理,不能循环利用水资源,导致渔业污染加重,养殖水体氧气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全县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四是偏远乡村一些池塘养殖户没有意识或不便或节约开支没有装增氧机,致使渔业养殖效益低下。
总的来说丘陵山区池塘养殖水体,单纯依靠生物净化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考虑到鱼类排泄物及残饵等有机物质的化学分解转化环节,而溶解氧是这一环节的主导因子。所以,确保养殖水体溶解氧在3.5mg/L以上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
3 养殖池塘对溶解氧的要求
养鱼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如果缺氧,轻者影响鱼类生长,重者则引起缺氧死亡,造成重大损。据生产实践,一般养殖池塘中的水体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最低不能低于3mg/L,否则就会引起鱼泛塘死亡。在水产养殖中,水体轻度缺氧虽不致引起鱼死亡,但会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如草鱼在溶氧量为2.73mg/L情况下的生长速度,比在5.55mg/L情况下降低96%,饵料系数提高4.1倍。
4 养殖池塘溶解氧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是气温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温会引起溶解氧降低。鱼类在高温情况下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增加;二是密度过大:一些养鱼户为追求高产,每亩放养常规鱼种3,800~6,000尾,甚至更多,超出正常放养量的1倍多,导致鱼类和水中生物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增加;三是有机物分解:施用大量的未发酵的有机肥或肥水养鱼,大量有机物分解作用,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氧气,造成缺氧;四是无机物氧化:养殖池塘水体和池塘淤泥中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5 鱼类缺氧的反应和症状
一是轻度缺氧:鱼虾出现烦躁,从水面可明显看到鱼虾游动的波浪,个别鱼虾头部浮出水面,呼吸加快。二是重度缺氧:大量鱼虾浮头,甚至引起死亡。鱼类长期处于溶氧1~3mg/L时,基本停止摄食,生长速度减慢,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疾病和引起死亡。
6 丘陵山区养殖池塘水体的全面生态增氧方法
6.1 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根据池塘大小、深浅、水源灌排,饵料及养殖技术合理确定放养密度。同时要合理搭配滤食性鱼类,保持合理的浮游生物种群进行光合作用,保证养殖水体的丰富溶氧量。
6.2 采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
微孔曝气增氧装置,安装方便,安全可靠,没有电源的养殖场,可选择柴油机为动力。是继水车式、叶轮式、喷泉式传统增氧技术之后的新型增氧技术,已被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景观水治理领域广泛应用,具有改善池塘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产量,降低能耗和饲料成本,从而增加养殖效益。
6.3 种植适当水生植物
在配套养殖的精养肥水高产塘,最好每亩搭架囤养水浮莲等水生植物50~70m2,以吸收水中过量的氨、氮和无机盐养分,进行光合作用,调节净化水质。
6.4 人力增氧
晴天中午可在水体游泳、划船、或用竹稿搅动水体,这是一个有效的增氧办法。此举措能将溶氧饱和的表层水翻滚到底层,而底层水滚动到表层,经光照淡化分解毒物,释放营养素,均匀平衡溶氧量。也可经常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预防水质缺氧。
6.5 采用微生态制剂和生石灰改良水质
水体呈酸性,富营养化,水体变坏或有变坏的趋势,在水产养殖6~10月生长旺季,采用微生态制剂或每月每亩施用10~15kg生石灰溶水全池泼洒解良水质,间接增加水体溶氧。
6.6 全面搞好清淤消毒
放养前彻底清淤消毒,将硫化氢、氨气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益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清淤时淤泥留有20~30cm厚,消毒建议有生石灰或茶枯消毒。据有关部门试验,水体中的溶解氧一般鱼类仅消耗12%~15%,而淤泥耗氧量约占41%以上。
6.7 科学配套禽畜、全面生态养殖
基地化的高产精养塘,亩配套饲养生猪4~6头,或鸭110~180羽为宜,残饵和粪便发酵后基本可供鱼类采食净化,又可培育丰富的浮游生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机进行生态健康养殖。
6.8 适时加注新水和注意注水方式
适时注入新水一方面能增加水体含氧量,另一方面也能改善水体,效果最佳。若注水的方式是水泵,而所注的水为老水或肥水时,水泵注水入塘时水泵出水口朝天落入塘中,使注水水花四溅进行物理增氧。
6.9 施用黄泥加盐沉淀过肥水质
在肥水中可施用黄泥加盐溶水根据水体的肥度泼洒池塘1/3~1/2面积,沉淀过肥水质,如水体很肥,可泼洒1/2水面,如水体较肥则只能泼洒1/3水面。
6.10 适时开动增氧机械
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将溶氧饱和的表层水翻滚到底层,而底层水滚动到表层,使池水溶氧量均匀平衡。
6.11 适时轮捕轮放
将达到商品规格的鱼尽量提早上市,使有更多的水体空间和充足的溶氧量,使留塘鱼的生长加快,池塘单产将大幅提高。如果1年放养1次,年底1次捕捞,就会造成因前期鱼体小,水体得不到充分利用;后期由于鱼体大,密度相应增加,鱼的活动空间缩小,生长受到抑制。
6.12 制订合理的投饲计划,安装投饵机
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残剩饲料等有机物质的有机耗氧量; 做到“四定”投喂,将残饵降低到趋于零,因为池塘养鱼产生的自身污染,实质上是投饵影响造成。
6.13 应急性调节水质
因为受自然因子影响,如连绵阴雨气候、高温季节等,水质易发生突变现象,所以对水温、pH值、氨氨、亚硝酸盐、硫化物进行应急性临时现场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6.14 适时施肥
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溶氧水平,水体肥度适中,水体透明度25~30cm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