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改革40年:回顾与感悟

2018-01-17柯炳生

中国果业信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补贴土地农民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的农业农村改革,涉及到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土地制度,市场制度,农业税收和补贴制度,就业制度。

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了利益机制。土地制度改革,确定了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建立起了利益机制,让个人的收益直接与劳动效果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勤奋态度和创新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40年中,土地制度改革也有一个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一方面,农民的土地承包期不断延长,向着长久不变的方向发展,保持了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另一方面,实行土地“三权分置”,则是既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也有利于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满足了发展现代农业扩大经营规模的需要。

市场制度改革的作用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市场制度改革,就是放开市场,实行自由市场交易。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市场配置资源的重大意义十分突出。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资源条件不同,比较优势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那么每种产品都能够在最适宜的地方集中生产出来,就一定会形成产品的区域专业化生产。一方面,会形成大量的地理标志产品,另一方面,整个国家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以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陕西洛川种的苹果,陕西眉县种的猕猴桃等。

废除农业税与实行农业补贴促进了社会公平。历史上,我国农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农业税制度和农产品的低价格制度是重要表现。1958年出台的《农业税条例》,规定平均税率为常年产量的15.5%。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了农业税费的改革,2006年全面取消。同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行转移支付,有助于减少区域差距。我国从2002年开始进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的试点。2016年,全面实行“三补合一”(把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合并为一项)。此外,保护价政策,也是一种补贴。农业事关解决吃饭问题的重大国计民生,农民又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此,给农民补贴是好事,完全符合社会公平的要求。不过,如何采取适当的补贴方式和渠道,非常重要。最好的补贴是不扭曲市场的补贴,如欧盟的脱钩补贴;最好的支持应当是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等。

就业制度改革是走向城乡融合的重大突破。就业制度方面的改革,就是允许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就业制度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当时,叫做“离土不离乡”。第二个阶段,是离土也离乡,这就是农民工的出现。40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取得长期高速度增长的奇迹,其中最重要的基础是外出务工和农村非农产业的持续发展。现在农民家庭收入中,外出务工和农村非农产业收入的占比,合计已经超过了一半还多。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民工进城,既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农壁垒的突破,也是对城乡壁垒的突破。

回顾以上四大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可以总结的经验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根本经验,就是发挥了两个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40年改革的本质,就是不断地摒弃计划经济(包括制度和观念),不断走向市场经济。市场的作用,就是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实现市场的供求平衡。这个过程,就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四十年改革的过程,也就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即:不断放弃和退出一些领域的作用,而不断强化在另一些领域的作用。这也可以归纳为放、管、服。放,就是改革,就是放开市场,尽可能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管,就是管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例如维护市场运行,遏制坑蒙拐骗,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等等。服,就是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科技、规划、信息、教育培训等等。发挥好两个作用,需要解决文件、理念和实践三个层面的问题。文件,很重要;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意识形态方面的阻力很大,争论很大,把改革写进文件,很不容易。理念,更重要;经过了四十年的改革之后,现在把改革写进文件,已经不那么艰难了,而要让文件中的内容,真正进入头脑,成为坚定理念,意义更加突出。实践,最重要;要把文件内容,真正转化落实为改革实践,落实到各项具体政策和具体工作中去,改革才算真正到位。

在过去四十年中,两个作用的发挥,成就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展望未来,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把两个作用的关系界定得更准,把两个作用发挥得更好,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伟大目标的全面实现。

(摘自《农民日报》2018年12月17日03版,原文作者为柯炳生)

猜你喜欢

补贴土地农民
我爱这土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