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龙辐麦22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2018-01-17刘东军张宏纪刘文林杨淑萍
刘东军 张宏纪 孙 岩 刘文林 杨淑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
龙辐麦2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克丰10和克96RF6-976杂交,杂交F1与克丰10航天诱变SP4杂交,复交F0种子经辐射诱变后根据系谱法选育而成。龙辐麦22在2016年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克旱19增产11.9%,对秆锈病高抗至免疫,是东北春麦区具有推广潜力的抗倒伏、抗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1 选育过程
2003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克丰10为母本、克96RF6-976为父本杂交,2004年以克丰10×克96RF6-976杂交F1为母本,航天诱变处理克丰10的SP4为父本复交,2005年复交F0种子经γ射线诱变后播种,分离后代按系谱法选择。根据黑龙江省的生态特点,于2010年第6代决选出小麦品系龙辐10-527。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民主园区的产量鉴定试验中每667m2平均产354.7kg,较对照垦大12增产9.8%。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麦2017002,命名为龙辐麦22。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龙辐麦22为春性小麦,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89d左右。幼苗半直立,叶略窄,色灰绿,分蘖力强,繁茂性好,株型收敛;株高95cm左右,小穗数一般为18~20个,纺锤形穗,有芒,秆较强,抗倒伏,后期落黄好。子粒为椭圆形、角质、红粒,千粒重38g左右,容重812g/L。
2.2 品质特性 2011-2016年连续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中心检测结果显示:龙辐麦22子粒蛋白质含量13.63%~17.12%,湿面筋 25.9%~34.7%,吸水率55.3%~58.7%,形成时间 2.0~7.4min,稳定时间 7.5~22.8min,最大抗延阻力 515~762E.U.,延伸性 161~188mm,拉伸面积122.1~164.8cm2。
2.3 抗病鉴定 2015-2016年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对锈病鉴定结果表明:龙辐麦22对秆锈病生理小种21C3CTR、21C3CFH、34C2MKK、34MKG均表现为中抗到免疫。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赤霉病和根腐病的鉴定结果显示:龙辐麦22对赤霉病和根腐病均为中感。黑龙江省小麦成熟季节气温高,多雨潮湿,在其田间生产过程中注意防范赤霉病的发生。
2.4 产量表现 2011-2013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民主园区的产量鉴定试验中,3次重复每667m2平均产量354.7kg,较对照垦大12增产9.8%;2014年和2015年黑龙江省小麦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273.20kg和322.67kg,分别较对照克旱19增产7.5%和6.9%;2016年生产试验产量达到353.55kg,较对照克旱19增产11.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龙辐麦22连续6年较对照增产6.9%~11.6%,是一个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将为小麦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龙辐麦22已经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开始推广,受到当地种植户的欢迎。
3 栽培措施
3.1 秋整地,秋施肥 黑龙江地区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地处纬度高、温度低,春季播种深层土壤不能融冻,不能深松、深翻;春季施肥后,施肥深度较浅,土壤温度低,不易消融于土壤被作物吸收。因此,提倡秋季整地,上冻前施肥,雨雪水分逐渐消融化肥于土壤中,冬季土壤上冻后可以将化肥锁定在土壤当中,春季气温回暖,可以被播种的小麦充分利用。
秋施肥的化肥按N∶P∶K 为1.2∶1∶0.5比例混合后,每 667m2施肥量为 15~17kg,2/3为底肥,1/3为追肥,追肥可根据天气情况在小麦拔节期进行,化肥后移可以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
3.2 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 龙辐麦22在黑龙江适宜播期为4月上、中旬,播种量每667m2约18kg,采取机械条播栽培方式,每hm2保苗株数600万~ 650万。由于黑龙江气候有“十年九春旱”,且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因此,播种后及时镇压保墒[1]。
小麦生长至2~3叶期,需要压青苗以促进小麦分蘖,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当小麦生长至4~5叶时,田间杂草开始涌现,主要是阔叶草和稗草,化学除草可以用2,4-D和骠马叶面喷雾[2],也可以加入适量叶面肥以促进小麦品质和产量的提升。根据当年气候特点注意在小麦开花期喷洒药剂防范赤霉病的发生。
7月下旬,黑龙江地区气候春旱夏涝,因此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收获,防止雨淋影响子粒品质。
[1]肖步阳.春小麦生态育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周立洋,宋光辉,孙紫洋.新型大穗小麦山农30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要点 [J].中国种业,2017(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