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耕地质量保护有效性的相关思考
2018-01-17和丽娟
和丽娟
(云南省丽江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云南 丽江 674199)
1 提高耕地质量保护有效性的必要性
我国2014年12月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成果公告》中可知目前我国的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偏低,中、低等耕地所占比70.6%,优质耕地总量较少。在全国范围内,由于建筑征用、自然灾难、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我国的耕地总量在逐渐减少。因此,提高耕地质量保护有效性对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至关重要。
2 提高耕地质量保护有效性的措施
目前对提高耕地质量保护有效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土地整治与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来实现的。通过以上技术共同发挥作用,并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有助于更好的提高耕地质量,发挥整治效益。
2.1 化学技术措施
2.1.1 种植绿肥 绿肥是一种富含氮、磷、钾、有机质等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肥料,具有分解快、效率高、固氮性能强、增产效果明显的特点,在耕地使用绿肥后能有效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且使土壤的保水性能提高。通常施加含氮量1公斤的绿肥,能使小麦、水稻、谷物等增产9公斤左右。
2.1.2 施加有机肥、秸秆还田 肥料能够有效改善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而提高粮食的产量,针对小麦、玉米来说,施加肥料后能够增产接近100%。但是,盲目施加化肥导致耕地退化、酸化以及环境污染的情况,因此,应大力提倡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技术。肥料中养分要以氮、磷、钾为主,采取无机肥料配合有机肥料,基肥与追肥共同作用的原则。利用秸秆还田技术,能够松弛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増加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中养分的含量。与未进行秸秆还田的土地相比,土壤中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分别增加20%、50%、18%、120%。
2.1.3 土壤改良剂 针对酸化的土壤,使用碳酸钠和氧化钙能有效改良,土壤出现严重的盐溃化现象时使用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粉煤灰、硫黄、腐殖酸等土壤改良剂等效果较好。土壤改良剂能够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并补充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环境。
2.2 物理技术措施
2.2.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在不同的地势情况下的需求不同,通过土地平整工程,能使零散的田地进行集中管理,利于集约化经营,提高耕地整体的耕种水平,并通过土地翻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以及耕地质量。
2.2.2 灌溉与排水工程灌溉工程是目前提高耕地质量保护有效性中十分关键的措施,通常情况下,相比较非灌溉耕地,灌溉耕地的粮食产量能够提高1~3倍。目前提倡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方式,此种灌溉方式能够节约30%的水渠灌溉用水,并且是一种提高耕地利用率的灌溉方式。微灌技术是目前最节约用水的灌溉技术,通过喷头在空中洒水,水滴浇灌作物不仅节省水和耕地的用量,还能提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率,此种方法灌溉效率能够提高90%。
排水工程采取生态袋、小断面混凝止沟渠等排水工程技术能减少排水占用的耕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经济效益。
2.3 生物技术措施
2.3.1 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的选择 大面积单一的种植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并且影响耕地质量。因此,在作物的选择和研究方面,除了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还要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不同作物品种进行组合种植,合理布局以及轮作。
2.3.2 农田防护与环境工程 农田防护与环境保护工程是保护耕地质量的重要环节。植树造林、加强绿化等能够有效的改良土壤结构,使被破坏的土地恢复,并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盐碱地区应选择种植易于生长抗盐碱能力强的植物,同时配合绿化、防护林等农田防护措施,能够有效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并保证生态稳定。
2.4 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是目前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土地整治工程的推进能够增加耕地的面积,加强耕地质量并增加粮食的产量。土地整治工程要有专门的领导小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设立专项资金,并加强土地整治后期的管理。
2.4.1 保护管理工作 在土地整治完成后,应做好责任落实工作,每年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破坏耕地的个人或机构进行处罚,对相关违法行为大力惩处。
2.4.2 耕地质量管理 土地整治后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耕作和施肥,采取轮作和深耕相结合的耕种方式,使用秸秆还田技术以及土壤改良剂等促进耕地改良后的保护。可在春、冬季节深耕,耕作深度要求在18~20厘米,有助于土壤供肥能力的提高。
2.4.3 相关设施管理 土地整治后相关配套设施的管理应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维护设备设施,使土地整治项目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