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2018-01-17江红燕
江红燕
(成都市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 成都 6102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生用药的疾病,无法彻底治愈,只能控制症状[2]。但是研究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血脂等方面的控制并不理想,血糖总体控制的达标率为39.0%,而血脂的总体达标率为28.8%,能够达到持续降压目的的患者仅为41.9%,达到持续僵直目的的患者仅为23.1%[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近年来对糖尿病护理干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
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进行糖尿病治疗患者100例进行进程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33±10.52)岁,其中I型糖尿病14例,II型糖尿病86例。排除有精神病病史患者,排除先天性心脏疾病、血液疾病患者,排除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排除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包括监测血糖、健康指导等项目的常规糖尿病护理,在此基础上增加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医疗人员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业务能力,深入学习糖尿病患者护理知识。另一方面是对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培训,让护理人员明确该护理模式的意义、价值和实施要点。(2)组成小组:由医师、护士、营养师以及心理专家等组成专业护理小组,明确各自分工和职责。(3)建立个人档案和制定护理方案。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建立个人档案,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方案包括患者的用药、运动、饮食等多个方面以及定时监测血糖。(4)对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在护理全程对患者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包括定制宣传手册,免费发放给患者,定期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并现场解答患者的疑问。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6个月内全程接受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以及饮食、运动方面的注意事项,更患者说明定时服药,控制血糖的必要性,讲解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知识,使患者从心理明确糖尿病坚持用药的作用,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2.2 分析指标 比较患者接受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后的6个月与护理干预前血糖变化情况。对患者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糖尿病知识问卷(DKT)调查。该问卷是由陈霭玲等对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水平测试问卷所翻译后的中文版调查问卷,共计23道问题,未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回答前14题,使用胰岛素患者回答全部23道题,每题答对则1分,不答或者答错不得分。将所得结果换算成百分制进行统计比较。
2.结果
100例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7.52±1.03)mmol/L,餐后2h血糖为(10.15±1.66)mmol/L,明显高于干预厚度(5.18±0.96)mmol/L,和(7.46±0.93)mmol/L,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患者DKA问卷调查为(9.33±2.17)分,明显低于干预后(17.31±2.03)分,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不仅仅是在住院期间所要达到的目标,出院之后需要患者具有很高的依从性,才能稳定的控制血糖。但是既往的护理工作只存续于住院期间,患者出院以后就需要依靠患者的自觉性,而健康教育同样是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这就导致患者容易出现住院期间血糖控制较好,出院后血糖波动较大[4-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贯穿于住院期间和出院以后,医务工作者通过宣传手册、知识讲座等形式使健康教育在患者住院和出院期间无缝衔接,遮掩一方面能够使患者更多的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对患者定时定量服药的督促,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从本次研究来看,100例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7.52±1.03)mmol/L,餐后2h血糖为(10.15±1.66)mmol/L,明显高于干预厚度(5.18±0.96)mmol/L,和(7.46±0.93)mmol/L,说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水桶水平,干预前患者DKA问卷调查为(9.33±2.17)分,明显低于干预后(17.31±2.03)分,说明该护理模式能够明显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从而做到自我督促和自我护理。
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