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褐条病木薯

2018-01-17谢龙莲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木薯抗病性科研人员

木薯是非洲主要的粮食作物,而木薯褐条病(CBSD)是严重影响非洲木薯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木薯褐条病(CBSD)是由马铃薯Y病毒家族的两种RNA病毒--木薯褐条病毒(CBSV)和乌干达木薯褐条病毒(UCBSV)引起的。美国的科研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木薯eIF4E亚型nCBP-1和nCBP-2进行基因编辑,可降低木薯褐条病的发病率和减轻危害症状。由于马铃薯Y病毒的致病过程需要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VPg)和宿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亚型的相互作用。木薯的eIF4E蛋白有5个成员,分别是eIF4E、eIF(iso)4E-1、eIF(iso)4E-2、新型帽结合蛋白nCBP-1和nCBP-2。通过蛋白质互作实验发现,木薯VPg蛋白与两个nCBP蛋白发生互作。科研人员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木薯品种60444中获得了ncbp-1、ncbp-2和ncbp-1/ncbp-2突变体。对突变型植株接种木薯褐条病毒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ncbp-1/ncbp-2双突变植株的木薯褐条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为害症状明显减弱。与野生型对照相比,研究认为,为害症状的减弱与木薯贮藏根中的病毒浓度有关。这项研究也证明了在木薯中可以同时修饰多个基因以实现对CBSD的抗病性。未来还将进一步研究其余eIF4E亚型对CBSD的作用,并用于木薯抗病选育研究。

猜你喜欢

木薯抗病性科研人员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刮木薯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柬埔寨拜灵木薯喜获大丰收,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挖木薯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诱导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