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农民增收
2018-01-17张成伍
“孙大姐,你的葡萄长得不错,但葡萄粒数太挤太密,影响成熟的质量,应及时进行疏果。”日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一位果树专家在夹沟镇夏刘寨村一边检查农技推广工作,一边指导果农孙红梅进行葡萄科学管理。
近年来,宿州市埇桥区农业系统通过一系列改革,在转变农业科技人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促进农民增收。
切实做到“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种”,推动了结构调整。普通小麦调整种植优质小麦,全区15.3万公顷小麦除种子繁育外,优质率达到98%以上,农民平均增收300多元。黄玉米调整种植白玉米、甜糯玉米,黄豆调整种植一部分大青豆、高质高油产品,市场走俏多卖一成钱。蔬菜由原来的2.67万公顷调整到3.87万公顷,无公害、反季节优质蔬菜唱“主角”,设施蔬菜达1.53万公顷,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
用技术促进生产的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埇桥区农委从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农产品交易市场调查发现,农产品销售难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的种类和质量与市场难接轨,这些客商不但对农产品的品质有很高的要求,且有外观标准和包装要求。根据调查结果,指导农民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种植。埇桥区的小杂粮,夹沟香稻米,高滩的萝卜,四里中、杨庄的大蒜等农产品纷纷使用包装,并提高包装质量。在种植过程中,普遍使用生物农药。
以市场为导向,搞活市场流通,切实做到“帮助农民销”,增加农民收入。埇桥区农委、科技局、龙头企业以及各乡镇街道等积极帮助和组织农民销售农产品,通过跑市场、跑码头,带领农民签订“订单”合同,产销对接,产地直销,每年帮助农民销售各类农产品1000多吨。
截至目前,全区已成立农民合作组织2000多个,带动20万户农民同奔致富路。规模种植,集约经营,连片种植的多种农产品基地已达100多个,并建成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生猪调出大区、农机大区和林业先进县区和优质无公害产品基地20多个。